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能抓關鍵詞體會白樺的形象美,能借助資料感悟白樺的民族象征意義。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板塊一" " 讀出白樺美的形象
1.聊一聊。植物是個龐大的家族,不同的地區分布著不同的植物,不同的植物能帶給人不同的感
受。不同的國家都有能反映出本民族文化傳統、
審美觀念的代表性植物,我們稱為國樹、國花。你知道中國的國樹、國花是什么嗎?你知道俄羅斯的國樹是什么嗎?
要點:中國的國樹是銀杏,國花是牡丹;俄羅斯的國樹是白樺。
2.讀短語。這首詩中藏著很多整齊的短語。讀讀這些短語,短語中的事物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提示:出示短語,例如“雪繡的花邊、潔白的流蘇、晶亮的雪花、白雪皚皚的樹枝、燦燦的金暉、銀色的光華、姍姍來遲的朝霞”。
要點:這些都是美的事物,給人以美感。詩人筆下的白樺是美的,就是用這些美好的事物把白樺寫美了,在贊美白樺。
3.讀詩歌。詩是有節奏和韻味的,誰能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味?
提示:注意每句詩最后一個字的讀音。
要點:全詩中,“樺、花、灑、畫、樺、花、霞、華”都押“ɑ”韻;押韻的地方讀得要慢一點,延長一些。
4.議一議。這首詩的每一小節都在寫白樺,但場景是不同的。請同學們再次朗誦詩歌,同桌合作討論:每個小節寫的是哪個場景中的白樺?
提示:學生交流后教師引讀全詩。例如:(師)詩人打開窗戶,窗外剛下了一場雪,他一抬頭看見——(生)在我的窗前……(師)雪花掛滿了白樺的枝頭,你看——" (生)毛茸茸的枝頭……(師)天漸漸亮起來了,他寫道——(生)在朦朧的靜寂中……(師)天邊滿是朝霞,此時——(生)白樺四周徜徉著……
要點:窗前的白樺、雪中的白樺、黎明時的白樺、朝霞中的白樺。
5.找一找。詩人寫了不同場景中的白樺,不同場景中的白樺有不同的美,但它們有著共同的美,有一個什么共同點?請四位同學一組,找找共同點,找找依據。
提示:讀讀每個場景,找找描寫白樺的關鍵詞。
要點:共同點是“潔白”。“霜花”“雪花”令人仿佛看到一棵通體潔白的白樺樹站在眼前;“雪繡的花邊”“潔白的流蘇”令人仿佛看到白樺樹
披著一身白雪,枝頭落滿了松軟的積雪,毛茸茸的,像花邊,像花穗,像流蘇,凸顯出了白樺樹的優雅之美;剛剛升起的太陽散發出燦燦的金暉,在金暉中“閃著晶亮的雪花”,白樺仍然是一片潔白,閃著光,有一種動態美;在朝霞的映照下,很多事物都會被染成紅橙色,此時的白樺依舊是潔白的,“白雪皚皚的樹枝”閃著“銀色的光華”。
6.比一比。有一首詩也寫了白樺的潔白,為什么教材中沒有選擇這一首?(出示)
潔白的白樺樹,站立在我的窗前,披一身雪粉,好似銀子鑲嵌。在那樹枝上,掛著白雪一串串,毛茸茸的枝條,白纓纓一片。在沉睡的寂靜里,白樺佇立默然。那金色的火焰,又把雪花點燃。慵懶的朝霞,偎在白樺的身邊,為白樺再次銀鍍,全身更加皚皚耀眼。
要點:教材中的這一首把“潔白”藏起來寫了,我們帶著想象去讀才能發現文字中藏著的“潔白”,顯得更具有詩意。
(設計意圖: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導入,激發對植物文化的象征意義探索的興趣,使學生明確學習此詩旨在深入探究植物與國家文化、民族性格的關系,為“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學習做鋪墊。)
板塊二" "讀出白樺的象征意義
1.選一選。“梅蘭竹菊”被稱為“四君子”。在古代,“君子”往往是對男子的尊稱。在你看來,白樺是女子還是男子呢?
提示:到詩中去找找依據來證明你的觀點。
要點:像男子,因為“瀟灑”一般用來形容風度翩翩的男子;像女子,因為“玉立”一般用來形容身姿秀美的少女。
2.補充讀。請你讀讀這些詩句,有什么發現?
提示:補充閱讀詩句。例如:“白樺林,陽光下的你,潔白的身軀,像是透明的漢白玉。”再如:“夢中初醒的小白樺露出笑臉,梳理著它那輕柔如絲的發辮。”
要點:在很多蘇聯詩人的筆下,白樺有著不同的形象。有時把白樺當作男子來寫,有時把它當作女子來寫,但不管是男子還是女子,都是美的,都是他們民族的象征。
3.參考讀。默讀資料,想一想俄羅斯人為什么要把白樺當作是他們民族的象征,作為他們的國樹呢?找找白樺和這個民族的人有什么相似之處。(出示補充閱讀資料)
自古以來俄羅斯人都把白樺樹看作一種擁有神奇力量的神樹。在嚴寒的冬天之后,它最先蘇醒,然后喚醒萬物生長。在大火燒毀森林以后,首先生長出來的經常是白樺。白樺樹是俄羅斯民族精神的象征,它的花語是生與死的考驗。
俄羅斯是一個氣候寒冷的國家,面對著一年四季的大雪和嚴寒,俄羅斯人們樹立起了堅韌不拔、不服輸的精神。俄羅斯歷史上有太多耐著性子扛過困難的人,他們的精神感染著每一個俄羅斯人,并成為俄羅斯人民心中最偉大的精神財富。
在國家面臨外部壓力、社會經濟遇到困難、民眾遇到種種挫折的時候,俄羅斯人表現出了自己的不屈精神。他們在國家需要的時候站了出來,齊心協力,度過困難時期。
要點:白樺是純潔、正直、寧折不屈的,俄羅斯人民也像白樺一樣,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能永葆本色;堅韌與不屈,是他們的民族性格,也是他們維護國家、應對困難、追求夢想的重要精神支撐。所以,他們把同樣象征著堅強與不屈的白樺作為國樹,用詩歌去贊美它,用實際行動去踐行這樣的精神。這就是現代詩歌的一種表達方式:言在此,而意在彼。
(設計意圖:借助資料,探討白樺的形象和象征意義,讓學生理解詩歌中的深層含義,并認識到詩歌如何通過象征手法傳達更廣泛的主題和情感。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還能夠加深對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理解。)
作業設計:
“梅蘭竹菊”是中國的花中“四君子”,它們分別有怎樣的象征呢?請你課后搜集相關的詩歌,讀一讀,與小伙伴一起來探究“梅蘭竹菊”的本色,探究它們所賦予的形象特征。■
(作者單位:江蘇蘇州市吳江區程開甲小學)
責任編輯 張 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