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又稱瑤琴,是中國傳統撥弦樂器,有三千年以上的歷史。斫琴是古琴藝術中的一項重要技藝,是對古琴精工細作的一門“時間”手藝。制作一張古琴,需經選材、干燥、加工整形,再根據每塊料的不同情況進行調整、制作,包括選胚、制胚、合琴、裝弦等上百道工序,往往需耗費數年。
王棟是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斫制技藝傳承人。他17歲開始跟隨外祖父學習中州派古琴斫制,為今后從事古琴制作工作打下了堅實的技藝基礎。1998年,王棟毅然辭去優越的工作,選擇了古琴制作這條艱難的道路。“古琴斫制博大精深,光靠業余這點時間是遠遠不夠的,只有破釜沉舟,才可能在這條路上走下去。”面對種種困難,王棟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停地做下去,提升自己的制琴水平,精益求精。“留下一批帶有我們這個時代烙印的作品,供千年以后的人們研究我們的時代精神和時代成就,是當代斫琴師的責任。”
素材解讀
作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樂器之一,古琴有著豐富而深刻的文化內涵,值得大家挖掘保護。蒲松齡說:“性癡,則其志凝;故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王棟“癡”于古琴斫琴技藝,以熱愛、專注和堅持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體現了他對中華文化的高度認同和自豪,是文化自信的表現。從研究到保護,從復制到活化,古琴及其文化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和喜愛,鳴響出新時代的大雅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