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作文
文題呈現
選擇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第一單元所學的一首詩歌,或拓展閱讀下面所列古代詩詞,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鑒賞文章。可從語言、構思、意象、情感等方面選擇一兩個角度,發現作者獨特的藝術創造,分析自己閱讀欣賞獲得的審美體驗。
①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②周邦彥《蘇幕遮》(燎沉香)
③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④劉克莊《賀新郎》(國脈微如縷)
⑤王實甫《長亭送別》(【正宮】【端正好】)
思路點撥
1.選好詩詞,確定角度
首先確定鑒賞哪首詩歌,理解詩歌的內容,思考作者的創作意圖與情感抒發。如鑒賞周邦彥的《蘇幕遮》,若從意象角度著手,可著眼“荷”這一意象,探究其營造的清新意境及蘊含的思鄉之情;若從情感角度出發,可深挖詞人借對故鄉荷塘的回憶所傳達的復雜鄉愁。
2.搭建框架,梳理邏輯
開頭可引用選定詩歌中的經典名句,也可講述詩歌的背景故事。主體部分可從單一角度進行鑒賞,如從語言角度分析劉克莊的《賀新郎》,可先點明其語言風格慷慨激昂,再結合具體詞句,分析詞人如何抒發渴望報國的急切心情。也可多角度結合進行鑒賞。以王實甫的《長亭送別》為例,若從意象和情感兩個角度鑒賞,可分析意象營造出的凄清蕭瑟氛圍,作者以自然景物的變化暗示了離別的情境,烘托出崔鶯鶯與張生離別時的痛苦、不舍之情。結尾要進行升華,可總結詩詞的藝術特色與情感價值,分析其帶來的影響或啟示。
3.豐富內容,展現深度
鑒賞過程中,既要緊密結合詩歌原句,又要結合作者生平、創作背景,進行深入分析。如辛棄疾一生渴望收復失地,諸多作品都飽含愛國報國的熱情與壯志難酬的悲憤。分析《青玉案·元夕》時,就可以進行延伸,挖掘出詞中的“尋他”,其實是對自我原則的堅守和對理想的不懈追求。鑒賞時還要融入個人的審美體驗,分享閱讀時的獨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