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種子數量夠不夠、質量好不好、結構優不優,是農業農村主管部門關心的首要大事。種子產供需監測是實現用種數量安全、品種供給結構對路、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手段。通過調度統計內蒙古自治區2024年重要農作物種子制繁種面積、產量、上季有效庫存以及種子結構需求變化等信息,旨在研判2025年內蒙古自治區各農作物種子供需形勢,發布種子生產指導意見,引導企業科學制定生產計劃,保障全區農業生產用種供應均衡。
關鍵詞:內蒙古自治區;農作物種子;生產供給;需求;形勢分析;對策
Analysis of Crop Seed Yield Supply and Demand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in Inner Mongolia in 2024
LI Yanmin1,ZHANG Suqing1,GUO Lin2,YANG Xinyu2,
LI Chunyan3,BAO Dejun2,WEI Juan2,MO Yali2
(1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Hohhot 010000;
2Baotou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Research Institute,Baotou 014010,Inner Mongolia;
3Inner Mongolia Farmland Construction Service Center,Hohhot 010000)
2024年內蒙古自治區依托國家和自治區制種大縣獎勵資金,持續打造3個國家級育種大縣、6個國家級區域性良繁基地和2個自治區級制種大縣,以良好的生產條件和發展環境吸引區內外種子企業在區內制種繁種,玉米、大豆、馬鈴薯、高粱、谷子等重要農作物良種繁育面積11.33萬hm2,是國家重要的制種基地之一。因此,調度分析內蒙古當地農作物種子制繁種面積、產量、庫存等信息,研判2025年用種需求,對指導企業科學制定種子生產計劃、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農業生產用種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1 重要農作物種子供給分析
1.1 種子生產供給 2024年內蒙古自治區主要制繁種作物有雜交玉米、馬鈴薯、大豆以及雜糧雜豆等。其中,雜交玉米生產面積2.31萬hm2,同比增加0.32萬hm2,近5年玉米制種面積逐年擴大,2024年首次超過2.00萬hm2,新產種子12170.07萬kg,增幅16.68%,上季有效庫存1845.84萬kg,種子總供給量14015.91萬kg。大豆生產面積3.90萬hm2,
同比增加1.16萬hm2,較2020年翻一番,新產種子9601.94萬kg,有效庫存77.85萬kg,種子總供給量9679.79萬kg。馬鈴薯原原種制種量10.32億粒,原種1.90萬hm2,大田種薯2.25萬hm2,同比增加1.07萬hm2,處于近5年平均水平,總產達到17.09億kg。
谷子生產面積0.048萬hm2,同比減少0.033萬hm2,
接近近5年均值,總產量194.40萬kg,上季有效庫存1.10萬kg,種子總供給量195.50萬kg。高粱生產面積0.079萬hm2,同比減少0.017萬hm2,
高于近5年均值,總產量344.91萬kg,上季有效庫存14.70萬kg,種子總供給量359.61萬kg。
1.2 重點種子基地供給 全區共有7個盟市落實玉米制種,制種基地主要分布在赤峰市,總面積為1.60萬hm2,占全區69%左右,其中,國家級制種大縣赤峰市松山區制種0.41萬hm2,自治區級制種大縣翁牛特旗制種0.29萬hm2。大豆繁種主要集中在呼倫貝爾市嶺東四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鄂倫春自治旗、阿榮旗、扎蘭屯市,其中國家級制種大縣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繁種1.85萬hm2,鄂倫春自治旗繁種0.78萬hm2。馬鈴薯繁種基地主要集中在烏蘭察布市(原原種4.75億粒、原種0.96萬hm2、大田種薯1.71萬hm2)、呼倫貝爾市(原原種1.13億粒、原種0.59萬hm2、大田種薯0.36萬hm2)和錫林郭勒盟(原原種1.73億粒、原種0.23萬hm2、大田種薯0.063萬hm2),其中國家級制種大縣四子王旗落實原原種1.75億粒、原種0.15萬hm2、大田種薯0.13萬hm2,察右前旗落實原種0.039萬hm2、大田種薯0.031萬hm2,正藍旗落實原原種0.31億粒,原種0.033萬hm2,大田種薯0.020萬hm2。谷子制種在赤峰市,其中區域性良繁基地敖漢旗制種0.035萬hm2,占比72.92%。高粱制種主要在赤峰市,其中區域性良繁基地敖漢旗制種0.067萬hm2,占比84.81%。
1.3 重點種子企業供給 通過對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科河種業有限公司、內蒙古興豐種業有限公司、內蒙古利禾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6家重點種子企業的調度,2024年雜交玉米種子庫存較高,企業調整生產計劃,整體縮減制種面積約0.20萬hm2,2024年玉米雜交種子收獲面積0.79萬hm2;主要制種品種有豐田101、科河699、西蒙3358、M1573、宏博701、興科5號、利禾1、豐墾139等。通過對內蒙古瑞楊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呼倫貝爾市中農種業有限公司、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登科種業有限責任公司3家重點種子企業的調度,共收獲大豆
1.57萬hm2;繁育品種面積較大的有登科5號、黑科59、華疆2號、蒙豆48、蒙科豆9號、鑫興8號等。全區共有4家馬鈴薯繁種重點企業,即內蒙古坤元太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內蒙古格瑞得馬鈴薯種業集團有限公司、內蒙古中加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內蒙古鑫雨種業有限公司,共收獲原原種1.96億粒,原種0.27萬hm2,大田種薯0.23萬hm2;主要品種有希森6號、中加7、冀張薯12、v7、大西洋、麥肯、費烏瑞它等。
2 重要農作物種子需求
2.1 雜交玉米種子需求 玉米種子供求形勢受玉米及其替代品進口量、國際玉米收成與價格、農業政策等因素影響。通過對內蒙古自治區12個盟市農作物種植面積的調度統計,預計2025年全區玉米種植面積在466.67萬hm2左右,需商品種子13440萬kg。供需比104%,生產與需求處于緊平衡狀態。隨著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推進,耐密植、中小穗、多抗、耐逆境品種接受度提高。
2.2 大豆種子需求 為穩定大豆種植面積,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積極調整各項補貼政策,集中發力,支持大豆生產。2024年大豆種植面積126.88萬hm2,超出目標任務5.35萬hm2,較2023年增加8.04萬hm2。經調度統計,預計2025年大豆種植面積在120萬hm2以上,商品種子用量5818.71萬kg,
供給端大于需求端,高蛋白大豆品種受到市場歡迎。
2.3 馬鈴薯種子需求 近年來,受農業用水控制的影響,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在逐步調整種植結構,馬鈴薯的種植面積逐年減少。2024年馬鈴薯的播種面積28.50萬hm2,相比2023年減少4.73萬hm2。經調度統計,預計2025年播種面積26.67萬hm2,
商品馬鈴薯種子用量約為4.62億kg,供給端遠大于需求端。生產的種薯除供應本區種植外,還銷往云南、貴州、山東及山西等省區,市場需求趨向于具有抗逆性強、適應性廣、耐貯藏的品種。
2.4 谷子高粱種子需求 2024年受谷子市場價偏高的影響,谷子大田種植面積28.47萬hm2,比2023年增加0.97萬hm2。經調度統計,預計2025年谷子種植面積26.00萬hm2,大田商品種子用量156.00萬kg,供給端大于需求端。品種需求以抗倒伏、適應性廣、抗旱性強、秧苗的品質高、出谷量高為主。預計高粱大田種植面積12.00萬hm2,大田商品種子用量129.60萬kg,供給端大于需求端。
3 農作物種子市場運行分析
3.1 農作物種子市場價格分析 2024年內蒙古農作物種子市場供應量足、質優、價穩,種子市場整體平穩。玉米種子價格與2023年基本持平,大田玉米種子定價區間為21~48元/kg,加權平均價格約為32元/kg,由于雜交玉米種子庫存積壓,預計2025年市場啟動提前,種子價格呈下降趨勢。大豆種子不同品種價格在8~15元/kg之間,加權平均價格約為9.7元/kg,較2023年變化不大,預計2025年大豆種子價格持平或略降。馬鈴薯原種加權平均價格約為3.6元/kg,大田種薯加權平均價格約為3.2元/kg,
受氣候及馬鈴薯行情影響,2024年部分收獲的馬鈴薯種薯濕度較大、不易倉儲,轉為商品薯的數量較往年有所增加,預計2025年價格略增長。谷子種子定價區間為100~260元/kg,加權單價124.8元/kg,與往年持平;高粱種子定價區間為18~50元/kg,加權單價37.26元/kg,預計2025年谷子、高粱價格平穩。
3.2 種子營銷模式分析 內蒙古主要農作物種子銷售模式與往年基本相同,仍以公司—經銷商—零售商三級銷售渠道為主,少部分為直銷模式和電商銷種,由企業銷售人員直接進村入戶,采取講課、發傳單、送禮品等促銷模式,現場銷售種子。種子企業及銷售門店利用新媒體(快手、抖音、微信)等線上宣傳工具,對廣大農戶進行品種及科學栽培技術宣講等促進種子銷售,有效降低了銷售成本,涵蓋銷售區域也比以前擴大。由于近幾年土地流轉速度加快,“大農戶帶動小農戶”現象越來越明顯,種植大戶和合作社對種子市場的主導性、引導性的趨勢越來越強。
4 做好農作物種子產供需形式分析的對策
4.1 健全種子產供需服務體系,提升決策支撐和行業服務水平 種子產供需調度是評估用種安全的重要手段,是守好種源自主可控與糧食生產安全的底線,是種情監測調度體系的重要責任[1]。農作物種子產供需調度分析工作要注重種子數量安全、品種結構安全并重,要堅持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2]。一是加強調查研究,提高數據準確性。確保生產、加工、庫存等供給端和畝用種量、商品化率、生產方式等需求端數據的精準性。二是加強數據分析,全力提升研判水平。細化到品種、旗縣、企業,盡量減少結構性短缺。三是做好生產指導,強化防災減災預警,及時發布種子生產指導意見。指導企業科學調整種子生產規模,保障全區農業生產用種的數量充足、品種多樣與供應均衡。
4.2 提高市場觀察點監測效能,科學分析研判市場運行狀況 種子市場是種子流通鏈中問題集中表現且最受行業各方關注的一環,種子市場監測可實現種子市場信息實時采集、實時發布、智能分析,在種業發展全局中的地位不斷提升。發揮好種子市場觀察點作用,精準監測轄區內重要農作物種子市場動態。一是嚴格種子市場觀察點備案管理,持續優化監測布局,進一步擴大主糧作物、油料作物及蔬菜作物的監測種類,提升監測預警的時效性。二是要做好業務培訓指導,提升觀察點報送質量,加大監測調度頻次,加強種子市場觀察點績效管理,提高觀察點監測效能。三是強化數據分析利用,服務農業生產需求。加強轄區主導品種、種子價格、市場運行等情況的梳理總結,及時形成種情通報,對市場運行狀況進行科學分析研判。
參考文獻
[1] 景琦.新形勢下做好種子產供需形勢分析工作的思考.中國種業,2022(3):41-43
[2]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種業監測處.全國農技中心召開全國農作物種子產供需形勢分析春季視頻會商會.中國農技推廣,2022,38(4):95(收稿日期:202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