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玉米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用途廣泛,玉米產業在國內具有重要地位。河南省是農業大省,也是中國玉米的主要產區之一。通過對2012-2023年河南省玉米生產現狀以及省內各地市2023年玉米生產情況進行分析顯示,河南省玉米播種面積維持在380萬hm2以上,各地市中,周口市、駐馬店市、商丘市、南陽市的玉米產量居前4位。并對河南省玉米產業發展面臨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河南省;玉米發展;不利因素;對策;建議
Status and Strategic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Corn Industry in Henan Province
XU Yanan,ZHANG Yanfang,XU Yan
(Zhouk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Zhoukou 466001,Henan)
玉米原產南美洲,明朝傳入中國,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已成為糧食、飼料、生物燃料和工業原料的重要來源。隨著全球人口的增長和生活水平的提升,玉米的需求不斷攀升,其能源開發價值也日益凸顯。作為全球主要的玉米生產國和消費大國,中國面臨著巨大的玉米需求壓力[1]。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全國玉米種植面積由1985年的1769.4萬hm2,連年增長,到2015年播種面積達到4496.8萬hm2,增長154.14%。2024年全國玉米播種面積為4474.07
萬hm2,總產量29491.7萬t。河南省作為中國的農業大省和重要的農產品主產區,其玉米產業的發展情況對全國玉米市場具有重要影響。然而,隨著玉米產業的快速發展,河南省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和機遇。為了提高玉米的產量和質量,推動全省玉米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本文以河南省為例,深入探討玉米種植的現狀、挑戰,提出種植技術要點,旨在為河南省乃至全國的玉米產業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1 河南省玉米種植概況
1.1 河南省玉米種植面積和產量 據河南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12-2016年玉米播種面積不斷提高(表1),2016年河南省玉米播種面積達到峰值,之后略有下降,2023年玉米播種面積為386.44萬hm2。從玉米產量來看,河南省玉米產量常年超過2000萬t,2022年河南省玉米產量達到2275.05萬t,同比增長11.85%,2023年玉米產量2365.70萬t,創歷史新高。
1.2 各地市種植面積和產量 河南省各主產區主要分布在周口、駐馬店、商丘、南陽等市,2023年玉米產量均超過200萬t(表2),在糧食播種面積中,玉米播種面積占比最大的是鄭州市,高達47.47%,其次是鶴壁市,為45.29%,占比最小的是信陽市,為2.13%。從玉米產量來看,玉米產量最高的是周口市,達到318.61萬t,其次是駐馬店市、商丘市和南陽市。玉米產量在糧食產量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鄭州市,達到47.26%,其次是鶴壁市,為45.07%,洛陽、平頂山、安陽、新鄉、焦作、三門峽和周口7個地市占比也在40.00%以上。
1.3 種植優勢 河南地處溫帶季風氣候區,適宜的氣候條件和常年充沛的降水為農作物的種植和栽培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河南省可分為5個主要玉米產區,分別是:豫北地區、豫中地區、豫南地區、豫東地區和豫西地區。豫北地區、豫中地區、豫南地區和豫東地區氣候濕潤,溫度適宜,年降水量適中,適合玉米生長,豫西地區氣候偏干,但農業技術逐步提高,逐步布局玉米深加工企業,增加玉米產業附加值,推動了當地農業經濟發展。目前,河南省已培育了一批從事玉米加工和銷售的龍頭企業,這些企業擁有先進的加工車間、冷鏈設施和專業技術人員,從而大幅提升了玉米產品的附加值[2]。
1.4 機械化水平概況 土地缺乏及時的深耕整地等措施,會使土壤有效成分減少,從而間接影響玉米產量的提高。據河南省“十四五”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顯示,河南省“十三五”時期,2020年底全省農機總動力已達到1.046億kW,居全國第2位,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4.0個百分點。全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5.31%,較2015年提高8.1個百分點。其中玉米生產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2.10%,玉米機械化水平顯著提高。
2 河南省玉米產業發展的不利因素
2.1 玉米品種布局有待完善 河南省每年審定的品種以及獲得市場銷售許可的品種較多,從鄭單958、浚單20到鄭單136、豫單998、洛玉4號、豫玉22、豫玉18等,品種儲備十分豐富。但據相關研究發現,雖然河南省審定的品種較多,但突破性品種及推廣應用較少[3]。種植較多的玉米品種主要還是鄭單958,生產上應用品種十分單一,且種子市場良莠不齊,不法商販為謀取利益而坑農害農,優良品種得不到廣泛推廣。
2.2 自然災害頻發 河南近年來氣候變化加劇,極端天氣增多,多次發生高溫、干旱、洪澇災害。高溫熱害的高風險區域主要集中在南陽市南部、駐馬店市、周口市以及商丘市東部,而低風險區域則分布在安陽市、濮陽市和鶴壁市[4]。在2014年和2021年,部分地區因持續干旱導致土壤水分嚴重不足,玉米減產甚至絕收。2017年夏季高溫導致河南部分地區玉米灌漿不足,籽粒不飽滿,產量下降。2021年7月20日特大暴雨,導致玉米田地被淹,土壤水分過多,根系缺氧甚至腐爛。各種自然災害導致玉米產量降低,農戶種植成本增加。
2.3 勞動力短缺 勞動力短缺是河南省玉米種植面臨的長期性問題,河南作為勞務輸出大省,大量青壯年勞動力流向城市和東部沿海地區務工,農村留守人口以老人、婦女和兒童為主,農業勞動力嚴重不足致使田間管理不到位,出現農田撂荒現象,尤其是農村勞動力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且老齡化程度高,農業技術推廣受阻。
3 對策建議
3.1 選擇優良品種,提升抗災能力 以全省每年推薦的主導品種為核心,重點推廣具備耐密植、高產和抗病特性的品種[5]。第一,引進抗旱、耐澇、抗病蟲害的優質玉米品種,如“鄭單”系列、“登海”系列品種等,增強作物抵御極端天氣的能力。第二,根據各地氣候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玉米品種,例如豫東、豫北玉米產區選擇早熟、中稈品種種植,豫西、豫南玉米產區首選中熟、中高稈品種種植[6]。第三,應加強育種研究,培育適應河南多變氣候的新型玉米品種,或根據當地條件種植鮮食玉米,鮮食玉米具有豐富的維生素B、維生素E,市場潛力巨大[7]。
3.2 重視農技服務推廣工作 推廣“科技下鄉”活動,建立農技推廣站,或在村級設立“玉米種植科技服務站”,提供全天候技術支持;充實技術人員隊伍,定期培訓,為農業技術人員提供進修和培訓機會,夯實農業技術人員的知識和技能;定期舉辦技術培訓,普及玉米種植的基本知識,包括土壤管理、施肥技巧和病蟲害防治等田間管理,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據了解,河南省玉米體系聯合建設依托單位河南農業大學,牽頭成立了河南省玉米全產業鏈協同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開展玉米種質創新、配套技術研究、新品種選育等全方位合作研究,顯著提升了玉米產業的整體效益和市場競爭力。
3.3 加快玉米產業轉型升級 支持玉米新品種選育、商品玉米生產與綜合加工利用等玉米產業鏈的發展。第一,鼓勵大型企業整合資源,打造玉米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的全產業鏈體系。駐馬店的河南金玉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擁有目前國內最大的一條淀粉生產線,駐馬店原料藥及成品藥上下游生產經營企業多達3200多家。第二,發展電商和品牌化。支持農戶和企業通過電商平臺銷售玉米及相關產品,打造“河南優質玉米”品牌。例如周口市扶持滑縣發展“滑州玉米”品牌,推廣區域特色產品。第三,推動數字農業發展,推廣智慧農業技術,包括無人機噴灑、精準灌溉和大數據種植管理,提升生產效率和資源利用率。據了解,河南周口市建立了數字農業示范區,可以通過無人機實時播種,用傳感器監測土壤濕度,實現智能化管理。
參考文獻
[1] 崔愛民,張久剛,張虎,單皓,陳偉.我國玉米生產現狀及發展變革.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20(7):10-19
[2] 經紅.鄉村振興戰略下河南玉米產業發展策略研究.糧食加工,2023,48(2):78-80
[3] 張新,王振華,張前進,魏昕,孔凡杉.河南省玉米育種現狀、問題及對策.河南農業科學,2010(6):22-26
[4] 李志,路浩冉,楊官官,李鴻萍,王群,李潮海,周國濤,盧春光,張永恩.河南省夏玉米花期高溫熱害時空分布特征.河南農業科學,2024,53(7):10-20
[5] 李永賢,郭俊廷,張林,張恒,平秀敏.云南省玉米生產現狀及對策建議.中國農技推廣,2024(6):7-8,14
[6] 唐保軍,丁勇,李會勇,王利鋒,李麗華.河南省玉米生產與品種利用的現狀、問題及對策.河南農業科學,2009,38(9):57-59
[7] 邰書靜,鄒蘭,趙朝陽,韓林宏,魏嬋,黃琬婷,李建設,楊鳳仙.陜西咸陽市鮮食玉米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中國種業,2024(10):59-62
(收稿日期:202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