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篩選出適合甘肅省不同地區種植的鮮食甜玉米品種(系),以朝甜603為對照,對新選育的15個鮮食甜玉米品種(系)進行品種(系)比較試驗,對其農藝特性、抗病性、品嘗評價和產量等指標進行綜合評價。結果表明:不同品種(系)在不同種植地的產量差異顯著,具有一定的環境適應性,隴甜三號產量表現最佳,達21.53t/hm2,具有優良的高產特性;福甜73對瘤黑粉病的抗性評價為抗病,雖然隴甜三號對絲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的抗性評價為感病,但病害程度相對較輕;金甜1號的品嘗評價為1級,其余品種(系)品嘗評價均為2級。綜合而言,隴甜三號適應性和豐產性好,適合在甘肅各地區大規模推廣種植;金甜1號產量低但品質高,可作為高端鮮食玉米產品供應市場;原玉甜819平均產量排名第3位,在各地均有增產,品質僅次于金甜1號,具有進一步培育的潛力。
關鍵詞:鮮食甜玉米;品種(系)比較;農藝性狀;產量;病害抗性;品嘗評價
Comparative Experiment Study on Fresh Sweet Corn Varieties(Lines)
JIA Xiao
(Linz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Linze 734200,Gansu)
鮮食甜玉米作為營養豐富、口感鮮美的農作物,近年來在國內外市場上逐漸受到消費者的青睞。除了甜味和脆嫩的口感,鮮食甜玉米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B族、維生素C以及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對促進人體健康具有重要作用[1]。隨著人們對健康飲食和綠色食品需求的不斷增加,鮮食甜玉米的種植也迎來了更廣闊的市場。與傳統的玉米品種相比,鮮食甜玉米由于其口感和營養優勢,能夠以較高的價格出售,且產量穩定,能滿足各類消費群體的需求。因此,鮮食甜玉米的種植在農業經濟中占據了重要地位,并為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和農村經濟水平的提升作出了貢獻[2-3]。
由于鮮食甜玉米對氣候、土壤和栽培技術等方面的要求較高,不同品種的適應性和表現也存在較大差異。因此,篩選適宜的鮮食甜玉米品種尤為重要。通過科學的品種篩選,可以有效提高產量、改善品質、增強抗病蟲害能力,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效
益[4]。同時,合理的品種選擇還能提高農作物的資源利用效率,推動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鮮食甜玉米品種的篩選不僅是提高生產力的關鍵,也是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重要一步。
本研究以農藝性狀、抗病性表現、品嘗鑒定結果和產量等作為判別依據,對15個鮮食甜玉米品種(系)進行評價分析,以期為甘肅省篩選適宜的鮮食甜玉米種植品種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參試鮮食甜玉米品種(系)有15個,以朝甜603為對照,具體的品種(系)名稱及選育單位如表1所示。承試地點為酒泉、慶陽、武威、景泰和張掖。
1.2 試驗設計 試驗于2024年開展,設置2次重復,第1次重復各品種(系)同期播種,測定農藝性狀;第2次重復采用間比法排列,分期播種,供測產和品嘗用。每10個品種(系)設置1個對照。試驗小區面積18m2,3行區,密度為5.25萬~6.00萬株/hm2。
四周種植保護行。為防止花粉直感影響籽粒品質,每個品種(系)至少套袋自交20株(穗),以備品嘗,套袋隔離直至采摘。甜玉米最佳采收期為授粉后21~24d[5]。
1.3 測定參數 測定參數涵蓋鮮食甜玉米不同品種(系)的農藝性狀、抗病性等級、產量以及品種(系)品嘗評價指標。農藝性狀調查株高、穗位高、穗長、穗粗、禿尖長、穗行數、行粒數、穗形、粒色、軸色和生育期??共⌒栽u價通過接種絲黑穗病和瘤黑粉病,記錄不同品種(系)的發病率和抗性等級。產量測定每667m2鮮穗的重量。品種(系)品嘗評價則由專家在最佳采收期進行,通過適口性品嘗鑒定,測試套袋果穗的鮮食籽粒品質,同時重點考察品種(系)的商品性表現。對于早熟和晚熟品種(系),可根據各品種(系)的最佳采收期分批次進行評價,確保結果準確可靠。所有鑒定和評價標準均依據
NY/T 1197—2006《農作物品種審定規范 玉米》進行,以期為品種選育和推廣提供科學參考。
2 結果與分析
2.1 農藝性狀 由表2可知,參試品種(系)中,除朝甜603(CK)、金甜1號外,其余品種(系)的株高均超過200cm;甜冠818株高最高,達257cm,其次是相思甜,為255cm;金甜1號的株高最低,僅177cm。品種(系)間穗位高度差異明顯,隴甜三號最高,達107cm,金甜1號最低,僅51cm,兩者相差56cm;除金甜1號外,其余品種(系)穗位高較對照高5~52cm。
穗長在品種(系)間相對集中,變幅范圍為20.3~22.6cm;隆豐甜6號的穗最長,為22.6cm,卡甜508的穗最短,為20.3cm;隆豐甜6號、甜冠818、隴甜三號、璟褀19、原玉甜819、隆豐甜2號較對照長0.5~1.7cm。穗粗差距較小,均在5.3cm左右。相思甜的禿尖長度最長,為2.2cm,比對照朝甜603多1.5cm,其次是三保白珍珠,為1.3cm。穗行數差異較大,卡甜508穗行數最多,為19.0行,福甜73穗行數最少,為15.4行,其余品種(系)在16.0~18.4行之間,僅相思甜、福甜73低于對照。甜冠818的行粒數最多,達47.6粒,GT2018-01的行粒數最少,僅為35.4粒;甜冠818、隴甜三號、隆豐甜6號、璟褀19、原玉甜819、卡甜520、華甜玉8號較對照多0.3~7.0粒。8個品種(系)的穗形為筒形,其余為錐形;粒色以黃色、白色和黃白色為主,僅相思甜為橙色;所有品種(系)的軸色均為白色。
生育期方面,金甜1號、璟褀19和GT2018-01
的生育期最短,僅87d,隴甜三號的生育期最長,為100d;隴甜三號、相思甜、卡甜520、福甜73、卡甜508、雙色脆寶、華甜玉8號較對照長1~11d,原玉甜819與對照一致,其余品種(系)生育期短于對照。
2.2 抗病性 由表3可知,在絲黑穗病方面,各品種(系)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感病。相思甜的發病率最低,僅為12.5%,表現出相對較好的抗性;雙色脆寶的發病率高達87.5%,對該病害的抗性極低,評價為高感絲黑穗病;三保白珍珠、金甜1號、原玉甜819、卡甜520、華甜玉8號、福甜73、隴甜三號發病率在20.0%~40.0%之間,均表現為感病。在瘤黑粉病方面,僅福甜73表現為抗病,發病率僅7.7%,明顯優于其他品種(系);甜冠818、隆豐甜2號、卡甜520、雙色脆寶、隴甜三號發病率在21.1%~40.0%之間,表現為感病。雖然福甜73在絲黑穗病中的抗性評價為感病,但其發病率僅為25.0%,在所有參試品種(系)中仍屬較低水平。隴甜三號在絲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的抗性評價均為感病,但發病率相對較低。綜合來看,福甜73對這兩種病害的抗性表現相對優異,尤其對瘤黑粉病的抗病表現突出,是抗病性較好的品種,隴甜三號其次。
2.3 產量 表4詳細展示了參試鮮食甜玉米品種(系)在酒泉、慶陽、武威、景泰和張掖5個試驗點的產量結果,不同品種(系)之間的產量差異明顯。在5個試驗點中,所有品種(系)在武威試驗點的產量均為最高,而景泰試驗點的產量普遍偏低。在酒泉試驗點,隴甜三號表現突出,每hm2鮮穗產量達23.81t,比對照高6.61t,增產38.43%。相思甜在酒泉試驗點的每hm2鮮穗產量最低,為15.33t,比對照低1.87t,減產10.87%,但是在慶陽試驗點,相思甜表現優異,鮮穗產量位居首位,達19.74t,比對照高4.59t,增產30.30%。在武威試驗點,卡甜508每hm2鮮穗產量最高,達32.55t,比對照高8.40t,增產34.78%;福甜73鮮穗產量最低,為20.48t,比對照低3.67t,減產15.20%。在景泰試驗點,隆豐甜6號每hm2鮮穗產量最高,達18.72t,比對照高3.97t,增產26.92%;甜冠818鮮穗產量最低,為12.12t,比對照低2.63t,減產17.83%。在張掖試驗點,隴甜三號表現突出,每hm2鮮穗產量高達27.42t,比對照高8.95t,增產48.46%;甜冠818鮮穗產量最低,為16.67t,比對照低1.80t,減產9.75%。
綜合各地的產量表現,隴甜三號整體表現最佳,平均產量穩居第1位,較對照增產20.01%,在5個試驗點較對照增產0.46%~48.46%,豐產性突出;卡甜508平均產量居第2位,較對照增產18.86%,除在景泰試驗點較對照減產1.69%外,在其余4個試驗點較對照增產5.36%~34.78%;原玉甜819的平均產量居第3位,較對照增產18.36%,在5個試驗點較對照增產9.75%~32.03%。
2.4 品嘗評價 由表5可知,參試品種(系)間的綜合評分在83.1~90.0分之間,除金甜1號的等級為1級(優秀),其余品種(系)的等級均為2級(良好)。從外觀品質來看,參試品種(系)評分在25.6~27.3分之間,金甜1號得分最高,相思甜得分最低。氣味評分在5.7~6.7分之間,表現較為均衡,原玉甜819得分最高,甜冠818最低。色澤評分在5.8~6.6分之間,整體差異較小,朝甜603(CK)最高,相思甜最低。風味指標在7.8~10.0分之間,華甜玉8號表現最佳,卡甜520、朝甜603(CK)相對較差。糯甜性是重要的評價指標,得分在12.7~16.6分之間,雙色脆寶得分最高,相思甜表現較差。柔嫩性和皮厚薄是評估口感的重要指標,其中柔嫩性得分最高的為GT2018-01(8.8分),最低的為卡甜520、雙色脆寶(均為7.8分);皮厚薄評分相對集中,雙色脆寶得分最高,為16.5分,隴甜三號最低,為14.8分。金甜1號總分位居第一,表現最為突出,原玉甜819略遜一籌,相思甜得分最低,其風味和糯甜性略遜于其他品種(系)。總體來看,參試品種(系)在外觀、氣味、色澤、風味等方面均表現良好,具有較高的鮮食品質。
3 討論與結論
鮮食甜玉米品種的選育不僅要求品種具備高產特性,還必須在抗病能力和口感風味等方面表現出卓越的優勢。此外,不同地理環境的氣候、土壤及栽培條件各異,導致適宜種植的玉米品種存在顯著差異。因此,在品種選育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產量、抗病性、品質以及環境適應性等多重因素,以滿足各地區農業生產的多樣化需求。例如,嚴賢誠等[6]篩選出適合在廣東肇慶地區種植的甜玉米品種;姚國民等[7]比較了烏魯木齊當地主栽鮮食甜糯玉米品種和引進的新品種,選擇了適合烏魯木齊北郊種植的品種;徐福樂等[8]通過比較試驗,選出了適合在福建地區栽培的早熟優質甜玉米品種。本研究發現,同一品種(系)在不同的地理環境下的適應性存在差別,如相思甜在酒泉的產量最低,但在慶陽的產量卻最高,因此為了確保玉米高產,需要選擇適合當地環境的品種進行種植。
本試驗中選育的鮮食甜玉米品種(系)在農藝性狀、抗病性、產量以及品嘗評價上具有各自的優勢和劣勢。隴甜三號產量綜合排名居第1位,在所有試驗地都達到高產,且其抗病性優異,在所有品種(系)中抗病表現居第2位,適應性和豐產性較好,是最適合在甘肅進行大規模種植的品種。金甜1號產量較低,在武威地區減產嚴重,但其品嘗評價為1級,品質高,可以在除武威的地區進行小規模種植,作為高端鮮食玉米產品供應市場。原玉甜819是品嘗評價評分第二的品種,且其平均產量排名第3位,在所有試驗地都有增產,適應性好且品質優秀,培育潛力大,適合開展進一步的培育試驗,提高產量和品質。
參考文獻
[1] 楊紅菊,蔣丙軍,王麗萍,宋永紅,成寶華.秦安縣甜玉米新品種引進篩選試驗.農業科技與信息,2024(8):24-27
[2] 甘陽英,陳夏莉,甘玉蝦,劉翀,林冰美,肖素勤.國內外甜玉米產業發展現狀與分析.熱帶農業科學,2023,43(11):128-133
[3] 周文期,楊彥忠,連曉榮,王曉娟,何海軍,周玉乾,劉忠祥,寇思榮.18個適宜甘肅種植的鮮食玉米新品種.甘肅農業科技,2018,49(7):92-95
[4] 王顥,張雪琴,展宗冰,何海軍,王子玉,王靜,楊杰.鮮食甜玉米生產技術規范.甘肅農業科技,2017,48(11):87-89
[5] 許衛猛,魏常敏,李桂芝,宋萬友,周文偉.黃淮海甜玉米新品種主要農藝和產量性狀的通徑分析.中國種業,2017(4):55-57
[6] 嚴賢誠,林肖楠,黃東瑞,梁明然,康宏,陳梅花,楊幽.肇慶市8個甜玉米品種篩選比較試驗.中國種業,2024(12):72-76
[7] 姚國民,楊宏偉,陳茹.鮮食甜糯玉米品種比較試驗.農村科技,2024(5):22-25
[8] 徐福樂,柯恩添,楊慧嫻.早熟優質甜玉米品種比較試驗.現代農業科技,2023(17):35-38
(收稿日期: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