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省《政府工作報告》中,一個鮮明的變化就是將“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作為全年工作的八個重點之一,進行了安排部署。這一安排,可以說是“上接天線,下接地氣”,既貫徹落實了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 也高度契合省情實際和甘肅當前發展階段,是加速破解甘肅省城鄉、區域、產業“三個不平衡”階段性特征的關鍵抓手。2024 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時,明確指出“甘肅城鎮化水平不高,農民向縣城集聚的現象較普遍。要順應人口流動趨勢, 實施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我們要牢記總書記囑托,深入推進以人為本、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 加快構建區域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甘肅篇章夯基固本。
一、用好新型城鎮化這個“推進器”,加速甘肅現代化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推進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任務。按照國際經驗,一個國家和地區要完成現代化進程,實現城鎮化是其前提和標志, 特別是城鎮化率由30%上升到70%的過程, 是一個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黃金期”。近年來,省委省政府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戰略部署,高度重視新型城鎮化工作,城鎮化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逐年提升,由2012 年38.75%提高到2024 年末的56.83%,增幅高于全國3.65個百分點, 其中,2021 年居全國第3 位,2022 年位居全國首位,2023 年居全國第5位,2024 年增幅高于全國0.5 個百分點。取得這樣的成績, 從一個側面說明了甘肅省仍然處于城鎮化大規模、快速化的趕超期,城鎮化對經濟的支撐力正在不斷增強。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甘肅省城鎮化水平與全國仍有較大差距, 低于全國(67%)10.17 個百分點, 僅與全國2016 年的水平相當。為此,我們需要緊抓城鎮化動力較強的關鍵期,深入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 發揮新型城鎮化促進產業集聚發展、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改善城鄉居民生活環境的重要作用, 不斷拓展全省高質量發展的新空間。為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2024 年11 月,省政府印發了《深入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方案》,明確了今后五年工作的具體抓手,部署了“八大行動”和“39 條措施”,提出通過五年努力,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升到62%左右,我們需要將各項措施全面落實到位, 以新型城鎮化助推全省現代化建設, 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用好新型城鎮化這個“加速器”,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城鎮化是擴大內需和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新型城鎮化能有力推動人口、資本、土地等關鍵要素的集聚優化,帶來規模效應、擴散效應,有效加速經濟發展的步伐。從穩增長看,城鎮化建設越快,經濟發展動力就越強,城鎮化高的區域都是經濟發展的增長極。甘肅省和全國一樣,生產力布局的重心在城鎮,勞動力就業的重點在城鎮,科技創新的策源地也在城鎮,以更大力度做好城鎮化的文章, 就能為高質量發展拓展更大空間、蓄積更大動能。從擴內需看,據測算,全國城鎮化率每增長一個百分點, 將帶來年均超過2000 億元的消費需求,拉動超過一萬億元的投資需求。甘肅省牢牢抓住新型城鎮化這個關鍵,就能給住房建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領域帶來大量的市場機遇,激發旺盛的消費潛力。實踐中, 需要我們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統籌起來,堅持“四化聯動”,實現產業協同融合的發展模式,推動產業之間的銜接與協調,通過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做到以新型工業化引領新型城鎮化,促進產業升級,拓展產業空間;以信息化賦能新型城鎮化,打造數字智能應用場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以農業現代化支撐新型城鎮化,推動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實現工農互促發展,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力引擎。
三、用好新型城鎮化這個“調節器”,促進城鄉區域更協調。甘肅省“三個不平衡”問題中的區域、城鄉發展不平衡, 都直接與城鎮化水平較低有關。一方面,區域協調發展受制于城鎮化。在甘肅省的經濟板塊中,城鎮化率高于全省的蘭州、嘉峪關、金昌、酒泉四市,同樣是人均GDP 的前四強;人均GDP 落后的臨夏、定西、隴南、天水、平涼、甘南等市州,城鎮化率也處于較低水平。要實現區域協調發展,關鍵就是以新型城鎮化建設為主攻方向,促進產業、人口及各類生產要素的有序流動,進而縮小區域間的發展差距。另一方面,城鄉深度融合依托于城鎮化。特別是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實現共同富裕,有賴于新型城鎮化的支撐。通過城鎮化推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鄉村延伸覆蓋,可以為農村群眾帶來就業、教育、醫療、養老、文化等方面更加優質的服務,讓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全體人民。推進新型城鎮化,做到區域城鄉更加協調發展,關鍵就在于“強縣域”,實現空間布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等縣域統籌。這幾年,甘肅省大力推進“強縣域”行動,對每個縣區都明確了功能定位,需要立足功能定位,圍繞產業布局,強化統籌聯動,順應縣城人口流動變化趨勢,培育壯大縣域經濟,推動縣城產業配套設施提質增效、環境基礎設施提級擴能、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面、市政公用設施提檔升級,更好實現產城融合、產城互促發展。
四、用好新型城鎮化這個“增幅器”,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城鄉居民收入比從2013 年的3.71 下降到去年的2.97,但與全國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想要進一步提升農村居民增收,改善群眾生活水平,實現共同富裕, 就要把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作為首要任務,鼓勵更多農村群眾到城市、城鎮居住就業。在這方面,需要完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激勵政策,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全面落實城鎮“零門檻”落戶政策,探索以個人為主體、以經常居住地登記為基礎的新型人口登記管理制度,讓農業轉移人口進得來、落得下、住得安、能發展,與市民享受同等待遇,奠定共同富裕的基礎。同時,與傳統城鎮化相比,新型城鎮化強調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的需求、人的發展作為核心要義,更加聚焦于民生福祉。這些年,甘肅省在民生領域大力推動補短強弱,在教育、醫療、社保、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方面都已經做到了“有”,但公共服務質量仍亟待提升,沒有實現從“有”向“優”的轉變。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城市的核心是人,關鍵是12 個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樂業。達到這個要求, 就要切實改變城鎮化建設中重建設輕服務的問題,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真正把進城人口的訴求作為工作的方向, 解決好社會事業發展不充分的問題, 著力補齊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方面的短板,為群眾打造高品質生活空間。通過新型城鎮化,統籌各方力量,強化協作配合,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好最大同心圓,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居民, 推動隴原人民穩步邁向共同富裕。
作者單位:甘肅省人民政府研究室綜合經濟研究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