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 年9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蘭州考察期間指出,蘭州是唯一一個黃河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要久久為功,一年一年推、一年一年落實。甘肅省稅務局聯合蘭州市稅務局利用稅收大數據,對蘭州與西安、烏魯木齊、呼和浩特、合肥四個中西部省會城市高質量發展情況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顯示:蘭州在省會輻射、科創轉化、區域協調、環保治理、國內貿易等領域取得一定成績,后發趕超優勢明顯,但在創新投入、產業發展、綠色生態、對外貿易、社會建設等領域中仍存在短板[1]。
一、比較優勢:輻射帶動、科創轉化、區域協調、環保治理居五市前列
近年來,蘭州市全力以赴穩增長、促發展,經濟運行穩中有進, 多項經濟指標取得顯著成績。2023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人均企業銷售收入、人均地方級稅收收入、每萬人涉稅經營主體戶數分別較2020年增長19.0%、30.1%、7.0%、20.0%。
(一)城市首位度位居前列。省會強則全省強,省會興則全省興。蘭州市全力落實省委省政府“強省會”行動,切實增強經濟創新活力和發展能級。數據顯示:2023年蘭州市經濟首位度達到29.4%,在5個城市中排名第二,僅低于西安6.2 個百分點;稅收首位度、三年市場存續率分別達43.7%、93.3%, 在5 個城市中均排名第一; 地方級稅收對一般公共預算貢獻度達80.4%,高出全省平均值23.1 個百分點,在5 個城市中排名第二,僅低于烏魯木齊3.4個百分點。
(二)科創成果轉化效能良好。蘭州市落實省委省政府“蘭白自創區”建設部署,建成運營蘭白張江科創飛地和鯤鵬生態創新中心,大力實施“大學生留蘭倍增計劃”。截至2023年底,蘭州市有高新技術企業955 戶,雖然與西安、合肥有較大差距,但分別是烏魯木齊、呼和浩特的3.7 倍、1.8 倍,每萬人專利授權數較2020 年增長31.2 個百分點, 增長率在5 個城市中排名第二。稅收數據顯示:2023 年蘭州市實現技術合同印花稅超1100 萬元,雖不及西安、合肥的一半,但高出烏魯木齊、呼和浩特85.1%、17.3%,創新成果轉化動能強勁。
(三)區域協調發展表現搶眼。“強縣域”行動助力蘭州以市帶縣、以城帶鄉,融合發展、錯位發展取得明顯成效。2023 年蘭州市3 縣平均稅收(8.95 億元)超出全省67 個縣平均稅收3.66 億元,經營主體實現銷售收入較2020 年增長52.6%,增長率在5 個城市中排名第二。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成效明顯,2023 年蘭州市區域外銷售金額占比為66.9%,在5 個城市中位居第一, 區域外購進金額占比為68.9%,在5個城市中位居第二,僅低于呼和浩特2.7個百分點。
(四)綠色治理投入增長迅猛。蘭州市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機遇, 不斷筑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持續擦亮“黃河之濱也很美”城市名片。嚴格落實能耗“雙控”、有序開展“兩高”處置,加快構建節能降耗和可再生回收體系,促進生態環境整體向好、質量提升。2023 年單位生產總值能耗較2020 年下降2.6 個百分點,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2023 年蘭州市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實現銷售收入較2020年增長超過7倍,節能技術和環保技術推廣服務業銷售收入較2020 年增長95.5%,兩個行業銷售額增長率在5個城市中均排名第一。
二、認清差距:創新投入、產業發展、綠色生態、對外貿易、社會建設方面仍有短板,發展還需加力
(一)創新投入仍有差距。2023 年蘭州市全社會科研投入強度為2.43%, 與西安(5.23%)、合肥(3.91%)相比,仍需奮力追趕。數據顯示:2023 年蘭州市企業申報的研發費用金額、研發加計扣除增速在5 個城市中均排末位, 社會和企業自主創新投入有限。
(二)轉型升級較為緩慢。傳統產業仍占主導地位。2023 年蘭州市五大傳統行業銷售收入占比為84.7%,在5 個城市中處于最高位,發展高度依賴傳統行業, 轉型升級速度緩慢。企業銷售增速較慢。2023 年蘭州市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實現銷售收入較2020年分別增長-6.3%、38.0%,在5 個城市中銷售金額和增長率均為最低。國企改革、民企發展轉型升級仍需加速。
(三)綠色發展有待加強。清潔能源利用不足。2023 年蘭州市清潔能源發電銷售收入占總發電銷售收入比重為13.2%,在5 個城市中排名第四,僅高于呼和浩特5.7 個百分點;資源稅收入(1.13 億元)在5 個城市中排末位, 未能有效將能源資源優勢全面轉化為產能優勢。節能減碳仍需加力。2023年蘭州市高耗能制造業銷售收入占制造業銷售收入比重(62.5%)、環保稅收入(0.53 億元),兩項數據在5 個城市中最高,傳統“兩高一資”產品仍占據制造業重要地位。
(四)對外貿易尚需發力。2023年蘭州市進出口總額呈現輕微漲勢,較2020 年增長14.5%,但出口退稅金額、外資企業銷售額較2020 年度分別增長-36.2%、-34.8%, 增長率在5 個城市中排末位。2020年—2023年, 蘭州貿易逆差由37.2 億元降至22.9億元,呼和浩特實現貿易逆差轉為順差,西安貿易順差增長了12.7倍。蘭州市作為“一帶一路”核心節點城市,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亟待加強。
(五)社會建設有待優化。財政收支尚需平衡。2023 年蘭州市財政自給率為50.9%,在5 個城市中排名第四,僅高于呼和浩特10.7 個百分點。社會保障有待提升。2023年蘭州市醫療覆蓋率達到77.3%,分別低于西安、合肥5.3%、8.5%, 分別高于烏魯木齊、呼和浩特14.6%、11.9%。與2020年相比,企業職工參保人數增長率在5 個城市中排名第四, 僅高于烏魯木齊5.5個百分點。消費結構亟需升級。2023年蘭州市文化體育娛樂業和教育行業銷售收入較2020 年增長41.6%, 增速在5 個城市中排末位;銷售收入僅占西安、合肥的15.4%、24.1%,消費結構由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尚有追趕空間。
三、對策建議:借鑒先進經驗,聚焦省會定位,奮力推進高質量發展
(一)促轉型,構建創新發展新鏈條。聚焦“創新蘭州”,借鑒西安全過程創新生態鏈經驗,發揮蘭州“院所+ 基地+ 平臺+ 載體+ 人才”的綜合優勢,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大財稅支持力度,打造科技創新產業集群,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聚焦“實力蘭州”,借鑒呼和浩特“制定兩大計劃做強六大產業集群”經驗,“拔尖” 推進新型工業化, 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強鏈”做強做優特色優勢產業,在構建“3+2”現代產業體系上取得新突破。
(二)強支撐,激活協調發展新動能。聚焦“魅力蘭州”,借鑒西安持續擴大城市發展空間而形成虹吸效應和規模優勢的經驗,加快蘭州“東擴北進”縱深發展,實現城市級別、人口數量、地域范圍的快速躍升,擴大省會輻射帶動作用。聚焦“活力蘭州”,借鑒合肥“派河國際綜合物流園”高能級開放平臺和培育“千億縣”經驗,加快國資國企改革,提高縣城綜合承載力, 擴大本地特色農產品產業化發展, 推動形成“一縣一業”“一縣一園”格局,促進城鄉統籌融合發展。
(三)抓生態,探索綠色發展新路徑。聚焦“綠美蘭州”,借鑒烏魯木齊憑借“南風北光”吸引新能源企業、合肥國家綠色項目試點等經驗,充分利用黃河上游落差優勢和西北風能優勢,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深化蘭州與河西有色金屬資源產地合作, 因地制宜吸引和培育先進技術企業, 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以蘭州新區廢舊物資產業為基礎, 接續建設全國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示范城市,助力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四)重合作,拓展開放發展新空間。聚焦“開放蘭州”,借鑒烏魯木齊順應“一帶一路”機遇,借助中國(新疆)自貿區成為對外開放新高地的經驗,持續提升蘭州國際陸港、空港、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綜試區等開放平臺功能;加快發展數字貿易,優化推行“清蘭交易”,打破區域壁壘;充分發揮“蘭州號”貨運國際班列作用,緊抓蘭州中川機場三期建成契機,積極支持企業、產品、服務走出去,逐步形成海陸聯動、向西為主、多向并進的開放新格局。
(五)承稟賦,探索共享發展新模式。聚焦“文化蘭州”,借鑒西安規劃“一核兩廊八板塊”大文旅產業布局經驗,促進蘭州金融、商貿、通道物流、文化旅游提檔升級,持續打造黃河特色IP,發展假日經濟、夜間經濟、繁榮演藝市場,通過“特色旅游+ 互聯網+多產業” 集群模式助力文旅產業成為蘭州跨越發展新的增長極。聚焦“幸福蘭州”,借鑒烏魯木齊集中力量辦好辦成民生實事經驗,提高政務服務效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扎實開展“四轉”工程,落實“引大引強引頭部”行動,確保市場主體充分享受政策紅利,紓困解難助力企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