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把雙手貼在耳朵和臉頰的交界處,張大嘴巴,能感覺到有一個活動的關節,這個位置就是顳下頜關節所在之處。我們日常吃飯、說話、打哈欠等活動,都需要它的參與。如果張口、閉口時聽到關節咔嚓作響,想要打哈欠卻張不開嘴,咀嚼時下頜疼痛……這可能是得了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是一種多因素引發的顳下頜關節和咀嚼肌群發生病變的疾病,表現為下頜關節轉動或滑動異常、疼痛、運動時異響等。它可能會導致顳下頜關節炎、關節盤移位和肌肉緊張等多種病理變化。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的典型癥狀包括:下頜疼痛,咀嚼、打哈欠時關節痛、肌痛;張口受限,下頜活動度小于三指(約40 毫米);關節彈響,張口、閉口時可聽見清脆響聲。部分患者還可能會有頭暈、耳痛、耳鳴的癥狀,甚至可能出現歪下巴、大小臉。
20~40 歲的中青年女性和青少年是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的高發人群,易患者主要是精神緊張、焦慮抑郁、咬合關系不良、口腔不良習慣的人群,下頜運動多、張口大、精神壓力大的職業人群也易患該病,如教師、學生、歌唱家等。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的成因涉及多個方面,許多不易察覺的日常行為和環境因素都可能對顳下頜關節紊亂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常見病因包括:
●外傷。如運動損傷或頜骨骨折,可能會對關節結構造成影響。
●異常應力。長期咬合硬物或突然張口過大,都可能導致關節盤移位和關節結構紊亂。
●牙齒問題。如咬合異常、牙齒不正常。
●精神、心理因素。情緒焦慮、精神壓力大、失眠等心理問題都可能加劇該病的發展。
●不良習慣和姿勢。如長時間咬緊牙關、單邊咀嚼、磨牙等不良行為,都會給顳下頜關節帶來額外的負擔。
針對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治療目的是緩解疼痛,改善下頜功能,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根據臨床表現和嚴重程度,可選擇保守治療、微創治療和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是首選方法,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咬合板治療等。藥物治療可選用一些止痛藥和肌松藥來緩解疼痛和肌肉緊張;物理治療如超聲波、按摩等,有助于改善關節功能;咬合板治療可以幫助調整咀嚼力度和減輕關節負擔。另外,也可嘗試針灸和推拿等中醫治療方式,對于緩解面部肌肉緊張和促進血液循環具有一定的效果。如果保守治療無效,可以考慮微創手術或開放性手術治療。
日常預防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可以參照這個順口溜:食物切小塊,軟食要保持,堅硬食物少進食。避免張大口,咀嚼要輕柔,遠離檳榔、口香糖。保持好心情,避免緊咬牙,磨牙及時看醫生。哈欠輕輕張,唱歌有節制,按摩、熱敷齊上陣。
編輯/羅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