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群眾心目中,周恩來總理是風度翩翩的、能力卓越的、勤政愛民的、德高望重的。這樣一位深受愛戴的“人民總理”,性格特質源自何處,人格魅力出自何方?睿智靈活、儒雅謙和、隱忍務實、廉潔為民等不同的形象,又如何渾然天成般集于總理一身?
在3月5日周總理誕辰127周年到來之際,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周恩來思想生平研究分會副會長、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羅永寬接受本刊記者專訪,由我國傳統文化著眼深入剖析,從政治智慧、家教家風等多個維度,為周總理制出“關鍵詞圖譜”、作出真實“畫像”。
記者:周總理既是一名優秀的革命家、政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軍事家、外交家,他留在歷史上的光輝形象飽滿而豐富。那么,在您的多年研究過程中,歷史上真實的周總理留在您心目中最鮮明的形象剖面和性格品質是怎樣的?
羅永寬: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周恩來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用“六個楷模”對周總理進行了全面的“畫像”,為我們了解真實、立體、鮮活的周總理提供了指導。
周總理的祖籍是浙江紹興,出生在江蘇淮安,在江浙一帶傳承著一種獨特的文化,可以歸納為:不追求個人的聞達,而是追求一種辦事練達圓熟、精通人情世故,把輔佐或幫助主要人物登頂作為自己價值實現的人生境界。這種文化影響了他。此外,在周總理的成長過程中,東北文化、天津文化等都影響過他。而對他影響最大的,無疑是中國共產黨的紅色文化。周總理行事風格的低調務實、縝密練達,以及高超的協調能力,都與這樣的文化傳統一脈相通。

周總理擁有睿智靈活的辦事能力,既體現在外交策略上,又體現在政治智慧上。無論是中央蘇區時期、抗戰初期、新中國成立前夕,還是“文革”早期,都面臨著重重矛盾,面對這樣的局面,很多人或許會無所適從,而周總理善于傾聽各方意見訴求、平衡協調各方利益,有能力化解這些復雜的矛盾。以西安事變為例,不僅局勢復雜,而且刻不容緩,周總理能夠冷靜、務實、靈活,又堅持原則,體現出的能力是非常卓越的,這也是他在黨內贏得崇高聲望,令大家佩服尊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周總理擁有儒雅謙和的君子之風,這是一種表里如一的風范。無論是江浙文化還是天津文化等,大而言之都是我國傳統文化,而我國傳統文化追求的便是一種儒者風度。周總理在外交場合舉手投足之中、眉宇之間的淡定,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樣一位大國領導人的得體表現、君子之姿,是無法偽裝出來的。
周總理擁有忍辱負重的人格操守。周總理的一生,有過低谷時期,受過很多委屈,也遭遇過各種責難、誤解,而他堅持默默奉獻,這不僅是人格上的操守,也體現出共產黨人的價值觀和精神品格。
這些形象剖面和性格品質綜合起來,使周總理毫無疑問成為一位充滿人格魅力的領導人。
記者:周總理留在人民群眾心目中最深刻的印象,是“人民總理”的形象。如果請您用3個關鍵詞形容這位國務院總理的品格風范,您會選擇哪3個,可否以具體例證說明?
羅永寬:從外交風范、政治風范、生活風范等不同維度,都可以為周總理“畫像”,其中3個不分先后的關鍵詞是:鞠躬盡瘁、勤政為民、謙和睿智。
習近平總書記對周總理精神風范“六個楷?!钡谋硎鲋校吞岬搅恕熬瞎M瘁”這個關鍵詞。周總理生命晚期已經重病纏身、瘦骨嶙峋,但是直到臨終前仍在批閱文件,盡力維持一個大國的正常運轉,可以說是“春蠶到死絲方盡”,體現出一種奉獻精神,而且是超負荷的奉獻。
“勤政為民”是習近平總書記“六個楷?!北硎鲋械牧硪粋€關鍵詞?!叭嗣窨偫怼?,強調人民性。周總理同老百姓情感相連,沒有官僚“架子”,卻有與老百姓的共情,他親民愛民,深入農田、礦山體察民情,傾聽疾苦;3年困難時期,他令人動容地帶頭節衣縮食;居住的西花廳陳設簡單,從不修繕,家風家教公私分明,拒絕一切特殊待遇;離世后骨灰撒入山河湖海,徹底踐行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這種一心為民、人民至上,體現出共產黨人赤誠為民的初心,呈現出一個清廉儉樸、廉潔奉公的典型人民公仆形象。
周總理人格特質中的謙和與睿智是渾然一體的。無論面對的是外賓還是普通勞工,無論身處何處,乃至遇到刁難,在所有場合,周總理都能夠用智慧來應對化解,這種智慧就是他的睿智。這種睿智,內在是有原則的、尖銳而剛毅的,外表又是儒雅、謙遜、溫情的,展現出一種東方大國、文明古國的氣度。
周總理的一生,用生命托舉責任擔當、用赤誠奉獻人民群眾、用智慧平衡復雜局面,因此成為富有領袖魅力的“人民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