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嗣亮 著 / 張浩 主編 / 人民日報出版社 出版
修身立德強調的從來不只是在私人領域做好小事、管好小節、做到“獨善其身”,更要在公共領域關愛他人、承擔責任、追求“寬仁大義”。這本書全面闡釋了“天下為公”的內涵,深入論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價值理想與天下為公的契合性,系統梳理了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對天下為公的實踐歷程,并進一步論述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如何繼續踐行天下為公。
陶穎 著 / 張浩 主編 / 人民日報出版社 出版
“民為邦本”典出《尚書·五子之歌》,原文為“民惟邦本,本固邦寧”,體現了以人為本、以民為基的國家治理思想。《讀懂民為邦本》一書圍繞“民為邦本”展開論述,全面闡釋了“民為邦本”的內涵和思想精髓,不僅堅持書寫馬克思主義人民立場,更是對中華文化“民為邦本”傳統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吳之聲 著 / 張浩 主編 / 人民日報出版社 出版
“為政以德”出自《論語·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元素和組成部分,蘊含著以民為本的價值導向、正己修身的為政立場、禮樂教化的德治追求、德主刑輔的施政途徑、任德尚賢的用人智慧等豐富內涵。該書全面闡釋為政以德的思想精髓,深入論述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如何踐行“為政以德”。
何旗 著 / 張浩 主編 / 人民日報出版社 出版
“惟希望也,故進取;惟進取也,故日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創新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決定了中華民族不懼新挑戰、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無畏品格。這本書闡釋了“革故鼎新”的傳統底蘊與當代價值,進一步論證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吳瑞 著 / 張浩 主編 / 人民日報出版社 出版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選人用人工作,多次引用“尚賢者,政之本也”這句話,強調選賢任能的重要性。該書圍繞“任人唯賢”展開論述,對其內涵和思想精髓進行全面闡釋。人才在推動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科學技術進步方面的作用愈發凸顯,面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更要進一步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生動局面。
余斌 黃越泓 駱紅旭 著 / 張浩 主編 / 人民日報出版社 出版
“天人合一”是中華傳統文化中關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核心思想,長期貫穿于中國古代國家治理的政治實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本書圍繞“天人合一”展開論述,全面解讀“天人合一”思想蘊含的中國智慧,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觀點準確,邏輯嚴密,彰顯人本的底色和倫理的關懷,有助于廣大讀者深刻理解和把握“第二個結合”的重大意義。
賈茹 著 / 張浩 主編 / 人民日報出版社 出版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該書圍繞“自強不息”展開論述,通過歷史事實證明,古往今來,沒有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可以依賴外部力量、照搬外國模式實現強大和振興。只有走自己的路,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自強不息、奮斗不止,才能把國家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使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越走越寬廣。
鄧菀莛 著 / 張浩 主編 / 人民日報出版社 出版
全書從《周易》《尚書》《論語》到中國共產黨人的相關著述,從馬克思、列寧對“道德”的理解到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黨員干部為政以德的殷殷囑托,圍繞“厚德載物”展開論述。從古到今,博覽中外,為廣大讀者鋪展了一幅徐徐展開的修德畫卷,將“厚德載物”放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的實踐場域分析,呈現了其實踐肌理和發展維度。
姚麗梅 著 / 張浩 主編 / 人民日報出版社 出版
“講信修睦”出自《禮記·禮運》,原文借孔子之言描述了儒家“大同”理想社會的基本特征。講信修睦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精神特質和智慧結晶,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全書從講信修睦思想的思想淵源、中國古代對講信修睦的實踐、馬克思主義誠信觀與講信修睦的契合性、中國共產黨對講信修睦的傳承與發展四個方面,系統論述了如何讀懂講信修睦。
羅楠 著 / 張浩 主編 / 人民日報出版社 出版
馬克思主義的價值理想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親仁善鄰的高度契合性體現在哪些方面?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改革時期為實現親仁善鄰作出哪些生動探索?新時代如何繼續踐行親仁善鄰?這本書全面闡釋了“親仁善鄰”的內涵和思想精髓,充分彰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為傳統美德賦予現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