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況下,呼吸道會分泌少量黏液,以保持呼吸道濕潤,吸附灰塵等微小顆粒。罹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發生過敏反應,被刺激性氣體刺激等因素,可增加呼吸道分泌的黏液量。黏液與呼吸道內的病原體等異物混合,便會形成痰液。痰液積聚、停留在呼吸道內,不僅會導致咳嗽、呼吸困難等癥狀,還可能引起肺部感染。因此,患者要及時采取措施,促進痰液排出,維護呼吸道健康。
措施一:及時就醫、
明確病因
咳痰癥狀可能是呼吸系統發出的健康警報。尤其是持續咳嗽合并痰中帶血、呼吸困難、發熱、胸痛等癥狀,提示您可能罹患支氣管炎、肺炎等疾病。此外,部分心臟疾病、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也可能出現咳痰癥狀。患者應及時前往醫院,接受專業診治。醫師會結合具體癥狀,通過血常規檢驗、胸部X線檢查等項目確定病因,給予針對性治療。
措施二:科學護理
除了及時接受治療,患者還應采取科學的護理措施,促進痰液排出。
1.多飲水、保持室內濕度
痰液比較黏稠,附著在呼吸道黏膜上很難咳出。多喝水有助于濕潤呼吸道、稀釋痰液,降低痰液黏性,使其更容易被咳出。如果室內空氣干燥,可以使用空氣加濕器,將室內濕度控制在40%~60%。濕度適宜有助于保持呼吸道濕潤,促進排痰。
2.多吃“化痰”食物
梨能潤肺生津,白蘿卜可理氣化痰,蜂蜜能潤肺止咳,枇杷能潤肺化痰,柿子可清熱潤肺。適量食用這些食物有助于緩解咳嗽痰多等癥。不建議咳痰患者食用辛辣、油膩、寒涼、高糖食物。這些食物容易刺激呼吸道、促進痰液分泌、加重咳嗽癥狀。
措施三:掌握技巧促進
痰液排出
1.有效咳痰
掌握正確的咳嗽技巧能夠幫助您省力、有效地排出痰液。取坐位,身體坐直,雙腳平放在地面上。先用鼻子緩慢深吸氣,盡量讓肺部充滿空氣,屏氣2~3秒,然后緩慢呼氣,如此重復5~6次。最后一次深吸氣后屏氣2~3秒,然后身體前傾,收緊腹部肌肉,快速、用力地咳嗽2~3次。同時,可用雙手輕輕按壓上腹部,讓氣流幫助排出痰液。
您也可以嘗試哈氣排痰法。同樣取坐位,用鼻子深吸氣后,屏息1秒,然后張開嘴巴,快速哈氣,同時發出“哈、哈、哈”的聲音。這種方法可以減少氣道痙攣、松動痰液。
2.叩擊排痰
家屬輕輕叩擊患者的背部和胸部,可促使痰液松動,更易被排出。叩擊排痰時,患者可保持坐位或側臥位,家屬的手指并攏、彎曲,手背隆起,手掌中空呈杯狀,從下往上、從外向內快速而輕柔地叩擊患者的胸背部。叩擊胸部時,應避開乳房、心臟部位;叩擊背部時,應避開脊椎、肩胛骨部位。
叩擊排痰應在飯前半小時或飯后2小時左右進行,以免引起嘔吐。每日進行2~3次。力度以患者不感到疼痛為宜,避免過度用力導致患者不適。叩擊時應觀察患者反應,如果患者存在呼吸困難等情況,應立即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