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管治療是一項常見的牙科治療手段。有些患者可能因為“根管治療很痛苦”“進行根管治療需要‘殺’神經”等傳聞,不敢接受治療。那么,根管治療真的這么“可怕”嗎?為什么必須接受治療,才能擺脫疼痛?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一起走近根管治療。
根管治療究竟是什么?
“根管”是指牙齒根部的空腔,空腔中是牙髓組織,牙髓組織內含神經、血管等,具有營養功能、感覺功能。因外傷、齲齒等原因,根管內的牙髓組織如果發生感染、化膿、壞死,可導致牙髓腔內壓力增大,刺激牙神經,引發牙齦腫脹、牙齒劇烈疼痛等癥狀。而牙髓一旦受損,通常情況下無法自行恢復。
對于這類患者,醫師會進行根管治療,即采用專業器械清理患者根管中包括神經在內的壞死組織,使用藥物進行消毒,然后再對根管做填塞處理。根管治療可以及時控制牙髓感染情況,預防炎癥的再次發生,保護牙齒的整體結構。如果不及時進行根管治療,炎癥可能進一步擴散,這不僅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還可能最終使患牙松動、脫落。
根管治療很疼嗎?
很多患者擔心根管治療會非常疼,因此存在抵觸心理。事實上,患者接受根管治療時,醫師會為其進行局部麻醉,疼痛感受是可控的。雖然根管治療做不到完全不痛——因為病損部位的神經可能沒有完全壞死,機械刺激、藥物刺激、填充不當、患者個體對疼痛比較敏感等原因,都可能造成疼痛,但是疼痛感一般是可以承受的。而且,治療過程中如果疼痛感明顯,醫師也會及時采取鎮痛措施,確保完成治療。
哪些患者要進行
根管治療?
1.牙髓疾病患者
患者的牙髓發生炎癥反應,甚至出現壞死現象,活髓無法保存,或是存在牙內吸收、牙髓鈣化等情況,應進行根管治療。
2.根尖周炎患者
根尖周炎是指發生于牙根尖周圍組織的炎癥性疾病。患者在癥狀急性期應先用藥物控制病情,待癥狀緩解后,可由醫師評估,實施根管治療。
3.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患者
如果患者的牙髓和牙周組織均發生病變,應聯合進行牙周治療和根管治療。
4.牙外傷患者
牙根發育完全的患者出現牙冠折斷、牙髓裸露問題;或牙冠折斷,牙髓未裸露,但經醫師診斷后建議采取全冠修復或樁核冠修復的患者,應進行根管治療。
5.牙體硬組織非齲性疾病患者
牙釉質發育嚴重遲緩;出現較為明顯的牙體磨損;存在牙隱裂等情況,導致牙髓感染或受損,應進行根管治療。
6.存在特定治療需求者
比如進行義齒修復,接受頜面外科手術前,部分患者要實施根管治療。
不能接受根管治療
的患者
部分髓病或根尖周炎患者不能進行根管治療,具體包括:牙體或牙周缺損程度較大,患牙無法完整保存者;牙列功能喪失,患牙沒有實際保存意義的患者;罹患全身系統性疾病,且身體狀況不佳,對根管治療耐受性差者;治療時口部無法正常張大,難以順暢實施根管治療操作的人群。
根管治療的步驟
根管治療的步驟多,過程繁瑣,不能一次性完成,需要患者進行2~4次治療。如果患者的病情復雜、治療難度高,治療次數還會相應增加。
1.拍片檢查
實施根管治療之前,為了明確病變情況和范圍,獲取牙齒的內部結構、根管的形態、長度等信息,醫師會為患牙拍攝X光片,為治療提供依據。
2.開髓
通過X光片掌握病變部位的信息后,醫師會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然后使用專用工具在牙齒上開一個小洞,以便清除根管內的牙髓組織。
3.清理消毒
醫師使用器械清理干凈根管內感染壞死的牙髓組織、感染的牙本質層,然后進行根管沖洗,將所有殘留物及細菌清除干凈。之后,使用藥物進行消毒。
4.充填根管
完成清理與消毒后,如果患者的患牙沒有疼痛等不適癥狀,根管干燥,沒有滲出物和異味,醫師會使用專用材料對根管系統進行填充處理,以避免根尖周組織滲出液或微生物再次進入根管內,造成感染。充填之后,患者要再次拍攝X光片,以查看根管腔中是否留有空隙,充填物是否超出了根尖孔。
5.牙齒打樁
多數接受根管治療的患牙缺損嚴重,牙齒強度不夠,會影響患者的正常咀嚼功能,日后發生牙齒碎裂的風險比較高。為增強牙齒的穩固性,要進行打樁處理,即在牙根內植入金屬或纖維樁,保護剩余牙體組織,為牙齒修復體提供堅實的支撐。
6.牙體修復
根管治療后,牙齒失去了牙髓的營養供給,會變得脆弱、易碎,同時顏色也會逐漸改變。為了保護患牙,提高牙齒的美觀性,待根管充填效果達標后,患者可以進行牙體修復。根管治療后的牙體修復方式有兩種:
(1)牙齒貼面:在牙齒表面粘上一層貼面,可以遮掩牙齒表面的少量缺損和變色情況。通常來說,接受根管治療的前牙可以進行牙齒貼面,以提高美觀度,增強患者在與人交談、微笑時的自信心。
(2)牙冠修復:牙冠修復是將一個與患牙顏色、光澤相接近的人造牙冠“套”在患牙之上,使患牙的形態更完整,促進功能恢復,適用于牙齒嚴重缺損的患者。
根管治療后要注意啥?
1.妥善保護患牙
根管治療后,患牙及周圍組織可能出現輕微疼痛、腫脹等癥狀。為避免加重不適癥狀,治療當天要注意飲食,以溫熱的流食或半流食為主,避免食用過冷、過熱、辛辣刺激性食物。進行充填、修復后,盡量避免使用患牙啃咬、咀嚼硬物。如果發現患牙咬合時有疼痛感,或是牙齦明顯腫脹,應立即就診。
2.注意口腔衛生
為避免齲壞、牙周疾病的再次發生,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做好口腔衛生護理。用餐后要立即漱口,每日早、晚要仔細刷牙,最好使用軟毛牙刷,防止牙刷過硬導致牙齒及牙齦受到損傷。針對難以清理的口腔“衛生死角”,可以使用牙線、沖牙器等工具進行輔助清潔。
3.定期復查
根管治療徹底結束后,患者每隔3~6個月需要復診1次,便于醫師觀察治療效果,及時處理口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