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已經是小王連續第2周熬夜趕項目了。突然,他的右側耳朵好像被塞入了一團棉花,聽不清楚電腦外放的音樂,窗外的車流聲也仿佛消失了。在醫院經過一系列檢查,小王被診斷為“突發性耳聾”。醫師分析這可能與他近期壓力過大、精神過度緊張有關。面對診斷結果,小王既擔憂又恐懼——他的聽力還能恢復嗎?
突聾是什么?
突發性耳聾簡稱突聾,指72小時內突然發生的、病因不明確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颊叨鄶禐閱味l病,原本的高發病群體為40~60歲人群。不過,近年來發病人群逐漸呈現年輕化趨勢。
1.突聾的誘因
目前,引起突聾的病因還不明確。一般認為病毒感染、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均有可能導致突聾。此外,精神緊張、情緒波動大、心理壓力大、睡眠障礙以及噪聲刺激等因素,也可能間接導致突聾的發生。
2.臨床分類
根據聽力損失的頻率和程度,可以將突聾分為四種類型:
(1)低頻聽力下降型,指1 000赫茲及以下頻率的聽力下降,至少在250赫茲、500赫茲處聽力損失20分貝。
(2)高頻聽力下降型,指2 000赫茲及以上頻率的聽力下降,至少在4 000赫茲、8 000赫茲處聽力下降20分貝。
(3)平坦下降型,所有頻率即250赫茲~8 000赫茲的聽力均下降,平均聽閾≤80分貝。
(4)全聾型,250赫茲~8 000赫茲的聽力均下降,平均聽閾≥81分貝。
突聾有預兆嗎?
突聾在發作前沒有明顯的征兆,患者會突然感覺一側或兩側耳朵的聽力明顯下降,并同時存在其他癥狀。有資料顯示,約90%的突聾患者在聽力下降的同時伴有耳鳴,近半數患者有耳朵悶脹感,20%~3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眩暈、惡心、嘔吐癥狀。此外,患者還可能出現聽覺過敏(對于正常聲音過度敏感)、耳周感覺異常等問題。
突聾的治療方法
突聾的治療效果根據聽力恢復程度可分為四級:痊愈,顯效,有效,無效。痊愈是指受損頻率的聽力恢復正常,達到健側耳聽力水平或此次突聾發病前水平;顯效是指受損頻率的平均聽力提高30分貝以上;有效是指受損頻率的平均聽力提高15~30分貝;無效是指受損頻率的平均聽力提高不足15分貝。
在治療過程中,患者要定期進行聽力測試,根據聽力測試結果判斷療效。如果患者聽力完全恢復可以考慮停藥,如果效果不滿意可以適當延長用藥時間。
1.改善內耳血管病變
研究發現,內耳血管病變是導致突聾發生的重要因素。受精神緊張、病毒感染、高脂血癥等因素影響,內耳血管可能形成血栓、發生痙攣,導致內耳供血、供氧不足,影響內耳功能,導致聽力下降。因此,對于處在突聾急性發作期的患者,可應用藥物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栓形成,減輕內耳血管病變。相關藥物包括糖皮質激素如甲潑尼龍、地塞米松等;改善血液流動性的藥物如銀杏葉提取物、巴曲酶等。
2.高壓氧艙治療
高壓氧艙治療可以作為治療突聾的輔助治療方法,能提高內耳血管的氧濃度,改善內耳微循環,抑制炎癥反應,從而改善聽力損傷。
3.營養神經
突聾患者可能會出現聽神經繼發性損傷,可應用營養神經藥物,如甲鈷胺、神經營養因子等進行治療。
4.對癥治療
針對不同類型患者存在的病情和癥狀,可采取針對性治療措施。比如,低頻聽力下降型患者可能存在內耳膜迷路積水,所以需要限鹽,同時控制輸液量,減少生理鹽水的使用。高頻聽力下降型患者多伴有耳鳴,可以使用利多卡因。對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等原因引起的突聾患者,要根據具體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
5.康復器械輔助
如果治療效果不佳,聽力損傷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可以根據聽力下降程度選擇佩戴助聽器或植入人工耳蝸。
療效與就診時間、類型相關
突聾的治療效果與疾病類型、治療的及時性密切相關。發病72小時內是治療的黃金時間。治療越及時,聽力恢復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您突然出現聽力下降、耳鳴等癥狀,應該盡快到醫院的耳鼻喉科就診。醫師會檢查您的外耳道、鼓膜、耳周皮膚、淋巴結,進行音叉檢查、純音聽閾檢查、聲導抗檢查等項目,確定聽力下降的原因。必要時,患者需要進行顱腦磁共振檢查等影像學檢查項目,排除內耳或顱內腫瘤病變。
不同類型的突聾患者恢復情況差異較大。一般情況下,低頻聽力下降型患者的治療效果,比高頻聽力下降型和全聾型患者要好。資料顯示,低頻聽力下降型患者的痊愈率可達78%,而全聾型患者的痊愈率卻只有14%。
突聾患者的生活注意事項
很多突聾患者會感到自己的生活被病情所改變——有些人即使經過治療,聽力仍然無法恢復,需要佩戴助聽器生活。并且,突聾復發的可能性較高,復發患者的癥狀一般會比初次發病嚴重,治療難度也相對更大。患者除了接受規范的治療,在日常生活中還應盡量避免突聾的誘發因素,保護殘余聽力,減少復發的可能性,保障生活質量。
1.控制情緒與壓力
負面情緒不僅不利于病情恢復,還可能誘使突聾再次發生。患者應保持情緒穩定,勞逸結合,盡量減少焦慮不安、急躁等負面情緒。如果出現嚴重心理問題,應及時尋求心理咨詢。
2.生活規律,飲食均衡
保證充足的睡眠,進行適度的體育鍛煉,保證飲食均衡,有利于增強自身免疫力,保持身心健康,降低感染性疾病的發生風險。多攝入維生素B、維生素C,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減少酒精攝入,對于保護聽覺神經和內耳微循環有積極作用。
3.保護耳部健康
遠離喧囂的環境,必要時佩戴隔音耳塞以保護聽力。同時,避免過度用耳,特別是在佩戴耳機時,需嚴格控制使用時間和音量,嚴禁長時間、大音量地使用耳機。當周圍環境嘈雜時,盡量不要佩戴耳機,以免在不知不覺中將音量調得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