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強調“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完善農村人居環境長效機制,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滿足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期待、加快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的重要舉措。近年,漯河市源匯區圍繞“凈起來、綠起來、亮起來、美起來”的目標,提升站位、扛穩責任,創新思路、持續發力,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行動取得顯著成效。
一、創新推進舉措,提升工作實效
(一)制定激勵措施
漯河市源匯區出臺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行動方案,制定專項獎補等激勵措施,充分激發了廣大干群的積極性,營造了創先爭優的良好氛圍。如2023年出臺了《源匯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源匯區2023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考核方案的通知》(源政辦〔2023〕12號)等。
(二)落實改善人居環境措施
漯河市源匯區成立工作專班,每周將暗訪發現的重點、難點、痛點問題進行梳理匯總,以“清單+圖片”形式及時處理鄉鎮反饋的問題。實施一張作戰圖、一份問題總清單、兩份交辦臺賬等工作法。
1.繪制一張作戰圖。聚焦“干什么、誰來干、怎么干”,源匯區工作專班對全區64個涉農村莊人居環境整治情況開展全方位、無死角的摸底調查,拍照定位,形成問題圖斑,繪制全區作戰圖,制定具體整改標準,細化量化工作任務,確保“清零行動”落地落實。
2.列出一份問題總清單。根據問題圖斑,列出鄉鎮問題總清單,明確工作要求和整改方向,鄉鎮、村以更快速度、更實舉措對轄區問題圖斑進行整改,努力把問題清單轉變為成效清單,確保環境整治不留死角、不留盲區、不留隱患,全面掀起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熱潮。
3.制定兩份交辦臺賬。根據問題圖斑,建立兩份工作臺賬。一份以村為單位交辦鄉鎮政府,要求各鄉鎮、村根據工作臺賬,進行全面整改;一份以問題圖斑類型為單位交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十大專班牽頭部門,在壓實壓緊鄉鎮責任的同時,充分發揮部門職能作用,調動部門主動參與積極性,幫扶指導鄉鎮、村完成問題圖斑整改,凝聚工作合力,構建“清零行動”責任鏈條。
(三)及時進行抽查式排名
漯河市源匯區實行周通報、月講評制度,每周通報鄉鎮問題整改情況,每月對鄉鎮、村的問題整改情況進行排名并全區通報。對每月排名第一名的鄉鎮獎勵15萬元,對連續兩次排名倒數第一的鄉鎮在月講評會議上進行表態發言,對連續三次排名倒數第一的鄉鎮約談黨政主要領導。通過激勵先進、鞭策后進,充分調動鄉鎮工作積極性,激發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的主動性,推動全區“對標提升、比學趕超、競相出彩”,切實提高人居環境整治質量。
(四)實施銷號式整改
針對曝光反饋問題,實時監控,跟蹤問效,整改一處,銷號一處,動態清零。鄉鎮每月上報問題圖斑整改情況,分類后交辦十大專班核查組,核查組逐一進行實地核查,上報驗收報告,確保整改一處,核查一處,銷號一處。區人居環境整治專班對鄉鎮整改完成情況和十大專班核查情況進行驗收評定和新增問題排查,形成問題清單二次交辦,形成整改、核查、驗收多層監督閉環體系,確保圖斑問題“真落實、真整改”。2023年整治人居環境圖斑2333處。
二、完善保障制度,健全長效機制
通過建立“1133”長效機制,實現農村人居環境常態長效管護。
(一)用1個組織解決“誰來干、干什么”的難題
各行政村吸收老黨員、老干部、熱心公益的人員,成立“人居環境整治理事會”,負責本村環境衛生整治、常態化檢查評比、環境衛生保潔費用收取、“五美庭院”“門前三包”先進戶評選、評星積分獎勵等工作。
(二)用1個責任體系解決“怎么干,誰負責”的難題
各行政村按照方便管理的原則,就近就地明確“六長”(路長、巷長、坑塘長、園長、田長、河長),實施網格化管理模式,責任具體到人。各級網格長統攬“六長”,做好路、巷、坑塘、游園、溝渠、荒院、荒片管護,農戶“門前三包”制度落實等工作。
(三)用3項制度解決“政府干、群眾看”的難題
1.農戶“門前三包”制度。路長、巷長負責監督農戶做到門前無垃圾雜物堆積,無污水污垢,無嚴重積塵,無私搭亂建,無亂倒亂扔,確保門前干凈整潔。
2.評星積分制度。各行政村人居環境理事會定期組織“四星”“五星”街巷和“五美庭院”評選活動,大張旗鼓表彰獎勵,并將評定結果和擔任路長、巷長的村組干部績效掛鉤,落實獎懲捆綁。村人居環境理事會每季度對所有農戶設定100分原始積分,量化獎分、扣分標準,累計積分超過120分的農戶名單在村光榮榜公示,
上榜農戶可憑積分在指定超市兌換獎品,充分調動農民
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環境衛生收費制度。由村人居環境整治理事會商議制定環境衛生收費制度,交“四議兩公開”程序進行民主決策,保障廣大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
(四)用3個機制解決“常態化、保長效”的難題
1.常態化檢查評比機制。研究制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紅旗、黃牌、黑牌檢查評比工作方案,每季度評比1次,對落后鄉鎮予以通報批評并下發督辦函,責令限期整改。
2.環衛監督員獎懲捆綁機制。各鄉鎮把環衛公司垃圾清運情況與環衛監督員工資績效掛鉤,各村人居環境理事會協助環境衛生保潔監管部門落實對環衛公司、保潔人員和環衛員監督員的獎懲捆綁。
3.群眾隨手拍舉報獎勵機制。市、縣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專班設立舉報電話和郵箱,對群眾反饋問題圖片進行逐一核實,對舉報問題屬實的給予一定積分獎勵。
三、樹立文明新風,提升群眾主動性
(一)發一份倡議書
充分發揮黨員和基層黨組織兩大作用,不定時召開動員會、促進會、加壓會、調度會,通過新聞媒體發出《關于做好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行動的倡議書》,引導群眾加強庭院和房前屋后衛生整治,做到不亂倒、不亂扔、不亂堆。
(二)簽一份承諾書
通過“小手拉大手”,召開家長會,向學生家長發放《家庭文明衛生承諾書》8000多份,引導學生、家長自覺養成良好健康的衛生習慣。同時利用村頭大喇叭、懸掛橫幅、宣傳彩頁、微信群和公眾號,向群眾熱情宣傳美化庭院、建設美好生態家園的好處和意義。
(三)選一批典型
鄉鎮持續開展“美麗庭院”“十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等評比活動,每季度評選1次“四星五星街巷”“五美庭院”,召開大會進行表彰,并在“五美庭院”門口安裝“星級牌”,動態定星。2023年開展評選表彰活動22次,評選典型50多人。
(四)定一個清潔日
把每周四定為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清潔日。清潔日當天,組織基層干部、廣大群眾對鎮區、村莊開展集中清潔,對日常保潔涉及不到的盲區死角進行徹底清除;對發現的亂倒垃圾、亂排污水等不文明行為現場進行宣傳教育,督促整改;對巡查中新發現的人居環境整治問題立行立改。
作者簡介:董煥琴(1977— ),女,河南召陵人,本科,農藝師, 主要從事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
(責任編輯" " 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