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鄉村建設在行動
(一)貫徹新發展理念,科學編制鄉村規劃
一是樹牢制度重規劃。湯陰縣因地制宜建立“一圖一表一說明”制度,通過建章立制確保鄉村規劃有章可循不走偏路,為全面改善鄉村風貌搭好“骨架”。二是干群結合用規劃。政府負責村莊整體風貌的把握,統一編印了農房建設圖集供群眾選擇,有效實現整體風格與自我個性相統一。
(二) 堅持以人為本思想,助力鄉村宜居宜業
一是重民生提生活質量。湯陰縣不斷增加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實現多個“全覆蓋”。開展農村土路清零和路燈補缺工程,群眾出行條件有效改善;進行農村飲用水提升改造,實現安全飲水282個行政村全覆蓋,實施“廁所革命”,大幅提升群眾生活質量。二是美環境煥生態新顏。全縣開展了“綠色生態家園”專項行動,建設綠村綠廊綠園。開窗見綠、出門進園,成為家門口的“綠色福利”。
(三)聚焦示范村建設,美麗鄉村遍地開花
2022年,湯陰縣實施鄉村振興改善人居環境市級示范村和縣級示范村,重點打造市、縣、鄉、村振興示范村。韓莊鎮邢屯村以“黨建引領、四治并進、服務進社區”為主線設計建成全市首家“鄉村驛站”,內外兼修塑品質,古渡煥發新風采;仝莊村充分吸收村民意見,發揮優勢特色,高標準打造公共服務綜合體,設施配套齊全,田園風光多彩如畫;韓莊村立足西部山區得天獨厚自然環境,以溝域經濟產業謀劃為重點,昔日貧困村舊貌換新顏;宜溝鎮曙光村和田山村結合區位優勢,將產業項目融合到鄉村建設中,通過項目及配套建設,實現農民增收和環境提升雙贏。
(四) 加強公共服務提升,補齊鄉村“軟件”短板
一是扎實推動教育事業均衡發展。湯陰縣全面統籌優質義務教育資源城鄉均衡發展。新(續)建中小學和幼兒園,組織農村教師參加職業能力培訓。二是社會保障持續強化。湯陰縣高標準完善提升村公共衛生室,實現標準化村衛生室全覆蓋。實現城鄉居民醫保全覆蓋,完成了農村低保提標工作。三是著力文化鑄魂,群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湯陰縣深化“二十大精神進基層”活動,豐富廣大村民精神生活,營造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良好社會風尚。四是著力黨建引領,鄉村治理能力不斷提升。湯陰縣以組織振興促鄉村振興,建強黨組織干部隊伍,培育基層工作主心骨。
二、開展鄉村建設行動中存在的問題
(一)建設著力點提升空間大
湯陰縣基礎設施現代化水平有待提高。市級、縣級鄉村振興示范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整體較好,水系、路網、黨群服務中心等根據需求高標準完善提升,大部分村還是以水系、電網、路網等基礎性整治工作為主。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機制有待健全完善。
(二)鄉村經濟活力有待激發
湯陰縣個別村莊的產業發展缺乏聯動性,主要表現在鄉村一二三產業之間、城鄉產業之間融合度不足。村集體經濟收入壯大困境多,村集體經濟差異大。農民穩定增收途徑少,村民收入來源單一,以種植業、養殖業收入為主,人均純收入低,外出務工是收入的主要來源,農民財產性收入普遍較低。
三、關于開展鄉村建設行動的幾點思考
(一) 強化產業支撐,激活農村“造血”功能
湯陰縣立足各村歷史文化特色、資源優勢等,因村因地制宜,制定產業發展戰略規劃,打造適合本地發展的優勢特色產業,帶動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精心培育家庭農場、專業經濟合作社、省市級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逐步形成特色產業的品牌化、規模化,打造綠色農業、健康農業、生態農業等。
(二)以鄉村振興專項債發行為抓手,實現籌資融資和綜合效益雙保障
湯陰縣創新謀劃產業項目,以產業發展為支撐,有效利用已發行的一期鄉村振興專項債資金促進項目建設,加快推動專項債券發行,拓寬籌資渠道,鼓勵農戶積極融入鄉村產業發展,完善提升利益聯結機制,加快項目建設投用,讓農戶分享產業收益,形成產業發展良性循環。
(三)完善農村基本文化設施建設
湯陰縣建設鄉鎮圖書室、農村文化廣場、農村娛樂體育設施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完善文化設施建設。加強完善農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將文化學習與娛樂放松相結合,相互發展,不能顧此失彼。同時,還要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推進廣電網、電信網、互聯網“三網融合”。
作者簡介:劉國順(1974— ),男,河南湯陰人,本科,經濟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鄉村振興等工作。
(責任編輯" " 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