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業發展現狀
農業種質資源是保障現代種業發展的物質基礎,是國家糧食安全與重要農產品供給的戰略性資源。南陽市高度重視農業種質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工作,近年,連續實施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2024年市里響應黨中央打贏種子翻身仗的號召,重點開展農業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為準確摸清南陽市農作物種質資源家底,進一步做好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工作,提供基礎和保障。
(一)種業發展歷史變遷
南陽市種業的發展歷程主要分為4個階段。1949—1977年,這一階段延續傳統農業的實踐,以常規種、自留種為主,真正從事商品交易的種業并未形成。1978—2000年,這一階段實行品種布局區域化、種子生產專業化、種子加工機械化、種子質量標準化,以縣為單位,施行國家種子專營制,體制上實行政企合一,實行有計劃統一供應種子的政策,并通過成立的國營種子公司負責統一供種。在這一階段,種業雖有市場地位,但供應、生產形式單一,缺少社會化參與經營,因而缺乏市場競爭。2001—2011年,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的實施,全國種業開始進入改革階段,南陽市種業的銷售,也從政府專營、國營方式,轉變為個人代銷、社會民營資本參與的共同生產經營銷售模式。隨著2006年國辦發〔2006〕40號《關于推進種子管理體制改革 加強市場監管的意見》和河南省豫改辦
〔2007〕29號文件以及南陽市宛政辦〔2007〕38號文件的出臺實施,南陽市種業體制再次改革。2012年至今,《關于加快農作物種業現代化建設的意見》《關于深化種業體制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的意見》《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和《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政策相繼出臺,進一步激發了種業市場的活力,企業朝著標準化、規模化發展,產、銷、研等工作更加高效、合理,種業發展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二)種子繁育經營健康發展現狀
目前,南陽市有種子經營門店3852家,共有種子加工設備47套,每年可加工小麥種子100萬kg。種子體制改革穩步推進,政企有效分開,種子市場監管力度加大,種子市場秩序良好。據統計,全市市縣兩級已建立13個種子管理站,市級種子檢驗室3個,縣級檢驗室10個。同時縣區建立了農業綜合執法隊,賦予其種子管理職能。
(三)農作物品種引進推廣成效
近年,南陽市新品種推廣布局合理,品種選擇準確,既考慮高產優質又注重穩產第一,綜合抗性強。全市篩選出適宜種植的小麥、玉米、花生等優良品種60多個。小麥品種14個,如西農979、鄭麥7698、鄭麥1860、鄭麥119、鄭麥0943、百農4199、許科316、蘭考198、新麥21、宛麥18、宛麥19、內農科201、先麥8號、先麥10號。玉米品種12個,如先玉335、澄海605、偉科702、宇玉30、先玉338、良碩88、鄭單958、中單868、洛玉8號、泛玉298、聯創808、橋玉20等。全市堅持自育和引進相結合,在加快培育適宜種植優良品種的同時,市縣兩級強化品種引進試驗和展示工作。以高標準糧田建設為依托,開展農作物新品種試驗、展示工作。南陽市共建立農作物新品種展示點15個,常年展示小麥、玉米新品種100個以上、600多個種次。
二、種業存在的問題
近年,隨著南陽市種業現代化改革深入推進,經營單位的產權意識有所增強,經營方式、銷售途徑均得到進一步優化。從全國乃至整個種業市場來看,南陽市種業發展存在一些問題。 種業發展整體呈現出規模較小、品牌單一化、研發工作與實際需求不匹配等特點。第一,從企業發展現狀看,部分企業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企業在宣傳推廣和規模方面都沒有突出南陽農業大市的優勢和特點,這不僅制約著南陽市種業的現代化發展,而且給種業監管工作帶來了一定困難。 第二,從生產設備規模看,有的企業因經濟效益差,對生產、檢測等設備投資較少,造成設備老舊,生產線的產能、質量、品種不能與現代種業發展相適應。第三,從品牌經營看,部分種業沒有品種權和商標,企業品牌法律意識不強,單靠與省內外的品牌廠家聯合或代銷別人的品牌種子,開展銷售工作。由于沒有自有品牌,銷售別人種子利潤較低,造成了公司資金和研發人才短缺。第四,從研發團隊和人才經費保障看,南陽農業人才,尤其是育種方面的人才相對匱乏,育種單位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開發新品種和承擔風險能力不足,高新技術研究應用能力薄弱;科研與生產脫節,大宗農作物的主推品種均靠引入和買斷。種子企業實力較弱,科研經費投入有限。
三、對策與建議
南陽市作為農業大市、產糧大市,種業發展任重道遠。要加大新品種自育、引進、試驗、展示力度,迅速篩選出適宜南陽市種植的高質、高效、綠色新品種,并加速推廣應用步伐。具體需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培育種業龍頭企業
鼓勵省內外大型種子企業通過并購、參股等方式進入南陽市,支持南陽市種子企業采取聯合、兼并或重組等方式做大做強,支持民營種子企業加快發展。嚴格落實《南陽市農作物種業重點龍頭企業及骨干龍頭企業認定和運行管理辦法》,培育一批農作物種業重點龍頭企業,每個縣(區)原則上要扶持一個骨干龍頭企業。引導科研院所的商業化育種資源通過單位轉制、兼并、人才流動、成果轉讓等途徑向企業集聚。支持優勢種子企業創建育種科研機構。對種子企業科研、生產加工、倉儲等建設用地,優先給予支持。
(二)加快建設種子繁育基地
制訂全市種子工程發展規劃,重點建設小麥、花生、油菜、蔬菜、小雜糧等種子繁育基地。推廣種子生產規范和標準化生產管理模式,推進種子生產全程機械化。創新種子基地建設運行模式,大力推行“種子企業+專業合作社+制種大戶”模式。加強種子生產基地監管,嚴格實行憑生產許可證生產、憑檢疫證流通、憑合格證交易的制度。
(三)加強種業人才隊伍建設
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創新融資方式,支持種子企業和事業單位引進高級人才,支持事業單位選派人員到高等院校進修和培訓,對種子企業科研、生產、檢驗、營銷、管理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加強對制種農民的培訓,嚴格種子執法人員的資格考核。
做好現代種業發展,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通過對南陽種業發展狀況的分析可以看出,每個種業階段的發展變化都是積極向好的。南陽種業的發展,離不開有關部門的支持,只有不斷完善政策、優化種業發展環境、加大對人才培訓與研發經費的投入力度,才能不斷促使南陽種業做大做強,向全國乃至國外種業市場進軍。
作者簡介:陳強(1984— ),男,河南南陽人,中專,助理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相關工作。
(責任編輯" " 劉沛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