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營企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生力軍,更是“保民生”“保就業”的重要基礎,在培育新型產業、優化產業結構、擴大社會就業、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經濟發展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近三年來民營經濟發展情況
截至2024 年11 月,渭源縣共有民營企業2328戶,個體工商戶5509戶。從行業分布來看,民營企業廣泛分布于國民經濟各行業,其中農林牧漁業、批發零售業和建筑業的數量占前三位, 占比分別達到30.8%、21.5%、16.2%。
2022 年至2024 年11 月,渭源縣民營企業實現稅收收入43523 萬元, 個體工商戶實現稅收1024萬元, 占全縣稅收收入的比重分別為70.65%,1.66%。
民營企業在創造稅收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全縣稅收中占較大比重。其中:2021年,渭源縣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實現稅收收入11616 萬元、223 萬元, 占全縣稅收收入的比重分別為56.35%,1.08%;2022 年, 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實現稅收收入12710萬元、275萬元, 占全縣稅收收入的比重分別為85.99%、1.86%;2023 年,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實現稅收收入14837 萬元、343 萬元,占全縣稅收收入的比重分別為66.16%、1.53%;2024 年1—11 月,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實現稅收收入14925 萬元、406 萬元, 占全縣稅收收入的比重分別為61.2%、1.70%。
二、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政策落實情況
(一)減稅降費情況
2021 年全縣民營企業享受各項減免稅政策優惠4836 萬元,分政策來看,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15萬元以下免征增值稅優惠626 萬元; 支持個體工商戶復工復業增值稅政策950 萬元; 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590 萬;從事農林牧漁業項目的所得減免征收企業所得稅876 萬元;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所得稅優惠政策725萬元; 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或一次性扣除47 萬元;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減免六稅兩費以及其他各類政策減免1022萬元。
2022 年民營企業享受各項減免稅政策優惠9863 萬元。分政策來看,落實進一步加大增值稅期末留抵退稅政策實施力度3929 萬元;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15萬元以下免征增值稅優惠756 萬元;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2204 萬元;從事農林牧漁業項目的所得減免征收企業所得稅931 萬元;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所得稅優惠政策925 萬元;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或一次性扣除55 萬元;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減免六稅兩費以及其他各類政策減免1063萬元。
2023年民營企業享受各項減免稅政策優惠退稅、減稅及緩稅5812萬元。分政策來看,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10萬元以下免征增值稅優惠715萬元;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減免增值稅優惠1588萬元;進一步加大增值稅期末留抵退稅政策實施力度退稅619萬元; 從事農林牧漁業項目的所得減免征收企業所得稅1073萬元; 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減免優惠1100 萬元;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個體工商戶、小型微利企業“六稅”優惠以及其他各類優惠政策717萬元。
2024 年1—11 月, 民營企業享受各項減免稅政策優惠退稅、減稅及緩稅5473萬元。分政策來看,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10 萬元以下免征增值稅優惠486 萬元;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減免增值稅優惠1731 萬元; 進一步加大增值稅期末留抵退稅政策實施力度退稅79 萬元; 從事農林牧漁業項目的所得減免征收企業所得稅955 萬元;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減免優惠653 萬元;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個體工商戶、小型微利企業“六稅”優惠以及其他各類優惠政策1569萬元。
(二)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
2021 年以來, 渭源縣稅務局嚴格執行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落實稅收優惠,累計為企業免征企業所得稅1529 萬元,極大鼓勵了企業投入研發熱情,增進了企業競爭力和活力,為企業的健康發展起到積極的助推作用,成效明顯。
2021 年度, 渭源轄區有高新技術企業8 戶,中小型科技企業13 戶;2021 年度匯算清繳轄區內享受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納稅人21 戶, 具體計算, 免征所得金額1323 萬元,折算減免稅331 萬元。
2022 年度, 渭源轄區有高新技術企業17戶, 中小型科技企業17 戶,2022 年度匯算清繳已申報研發費用加計扣除26 戶,扣除金額1807萬元,具體計算,已免征企業所得稅稅額452 萬元。
2023 年度,渭源轄區有高新技術企業18 戶,科技型中小企業22 戶,已申報研發費用加計扣除34 戶,扣除金額2060 萬元,具體計算,已免征企業所得稅稅額690 萬元。
2024 年度1—11 月,渭源轄區有高新技術企業17 戶,科技型中小企業22 戶,已申報研發費用加計扣除10 戶,扣除金額225 萬元,具體計算,已免征企業所得稅稅額56 萬元。
三、民營經濟發展存在的困難、問題
(一)企業規模總體偏小,經營能力不強
渭源縣有帶動力、影響力的大型民營企業和集團較少。許多企業存在規模小、資源利用效率低下、環保不達標等問題,缺乏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和條件。截至目前民營企業稅務登記情況來看, 已登記的2328 戶民營企業中,其中賬務核算較為健全、具有較強經營能力而登記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民營企業504戶,占比較低,為21.6%。
(二)傳統產業集中度高,投資領域不廣
從民營經濟稅收貢獻來看,近三年建筑、房地產以及制造業等民營企業稅收占比達62.77%,稅收仍依賴于傳統行業,產業層次低,高端、智能、綠色企業較少。許多民營企業嘗試多領域投資,但公共建設領域對民營企業缺乏信任感, 難以進入關鍵行業和重點領域,造成企業投資局限性大。
(三)融資難仍然是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瓶頸
民營企業大多為中小企業, 規模小、信用度不高、抗風險能力弱,既難以從銀行取得貸款,又很少吸引私人資本,企業發展大多是靠自有資金滾動,通過銀行貸款及非金融機構融資的比例較小。部分企業急需產業轉移或者產業升級, 但面臨資金不足的窘境。
(四)企業財務和納稅制度不夠健全,管理方式相對落后,競爭力較弱
經營者的財稅知識掌握不夠, 財務制度和納稅規范不夠完善,缺乏專業管理人才,管理能力不足。多數企業屬于家族式管理,企業缺乏長遠戰略意識,發展目標、市場分析、經營定位模糊。有的處于家庭作坊式經營的模式,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水平較低,產業結構單一,產業鏈短,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弱,影響企業發展潛力。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持續優化稅收營商環境
持續推進民營企業辦稅便利化改革, 推廣電子稅務局服務,方便企業辦理涉稅事宜。對虧損嚴重的民營企業采取“一對一”幫扶,幫助企業協調解決產銷對接、融資、用工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增加對小微企業的幫扶力度,增加其抗風險能力。切實保障納稅人正常經營的發票需求, 依法為經營困難的民營企業辦理延期繳納稅款。進一步規范稅務檢查,加強稅收執法監督, 為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廣大納稅人創造更加公平、健康、透明的稅收環境。針對民營企業的不同需求,提供個性化、定制化的服務,不斷提升全縣稅務部門服務民營企業的水平。
(二)加大稅收政策支持力度
持續加大稅收優惠政策落實力度, 釋放政策紅利, 讓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充分享受到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政策。對符合政策規定的企業,及時辦理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退稅。對確有特殊困難、符合法定條件不能按期申報或繳納稅款的民營企業,依法為其辦理延期申報或繳納稅款, 幫助企業緩解資金壓力。輔導民營企業享受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小微企業“六稅兩費”減免政策、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紓困發展政策, 做到稅收優惠政策直達即享、應享盡享。
(三)精準施策助力民營企業融資
進一步優化完善“稅銀企綜合智能服務平臺”,實現企業納稅信用與“稅銀貸”合作,與銀行信息互聯互通,拓展“銀稅互動”數據共享,幫助銀行解決民營小規模企業授信信息不充足、貸款發放缺乏抵押等難題。鼓勵和推動銀行依托納稅信用創新信貸產品,讓更多守信民營企業通過“銀稅互動”授信融資,減輕融資壓力。
(四)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加大對經營者的納稅宣傳培訓力度, 豐富企業管理者財稅知識,幫助企業建立健全財稅制度,規范財務和納稅行為。鼓勵企業培養和引進專業化管理人才,優化產業結構,開發科技含量高的產品,延長產業鏈,提高企業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增強企業發展潛力。積極幫助企業創新管理理念,破除傳統的家庭經營思想,制定長遠發展規劃,完善企業治理體系和管理能力, 增強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水平。
課題組組長:黨偉;課題組成員:李楠 喬必荷 周鵬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