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民歌題材紀錄片的創作方法及審美特征研究

2025-04-19 00:00:00李慧穎
傳播與版權 2025年7期
關鍵詞:審美特征民歌紀錄片

[摘要]紀錄片《山歌好比春江水》以廣西民歌為載體,對廣西民族音樂發展的歷史、現狀及創新歷程進行展示,通過生動形象、富有感染的影視語言,在記錄和展現廣西豐富多彩的民歌文化的同時,為觀眾呈現廣西優美的自然風光和悠久的人文歷史,為世界講述一個山水美、人文美、和諧美的立體廣西。該片新穎的創作方法和獨特的審美特征,為紀錄片創作如何將優秀民族文化與時代主題相結合,通過豐富的創作手段和高品位的審美追求,講好兼具傳統文化底蘊和地域民族特色的當代中國故事,提供了重要的啟示。

[關鍵詞]民歌;紀錄片;創作方法;審美特征

保護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基本任務之一。這一基本任務要求文藝工作者“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發展要求繼承創新,努力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1]。由廣西廣播電視臺創作的民歌題材紀錄片《山歌好比春江水》以廣西民歌為載體,記錄廣西民族文化發展的歷史、現狀及創新歷程,通過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的影視語言和藝術性極強的創作手法,呈現中華璀璨多元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群眾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該片自2021年10月起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廣西衛視、騰訊視頻、廣西視聽等平臺同步推出后,持續獲得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好評,被國家廣電總局評為2021年度優秀國產紀錄片。

文章通過對紀錄片《山歌好比春江水》的創作方法及審美特征進行綜合分析,探討紀錄片創作如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代主題相結合,通過豐富的創作手段和高品位的審美追求,講好具有傳統文化底蘊和地域民族特色的當代中國故事。

一、紀錄片《山歌好比春江水》創作方法分析

紀錄片的創作將技術與藝術相結合,通過主題、題材、敘事結構、敘事手法及敘事節奏等要素共同呈現內容整體,這些要素都是在創作中需要文藝工作者充分考慮并明確的議題。《山歌好比春江水》作為內容跨度具有歷史感、民族和民俗文化含量豐富的系列紀錄片能在浩瀚的民歌海洋中提煉出最經典的文化元素,從跨越時空的故事中尋找出具有當代價值的民族文化傳統,究其原因,其運用藝術原理和手段呈現傳統文化、民族文化,采取兼顧主題性、多元結構和多視角敘事的綜合性創作方法。

(一)主旨鮮明的藝術化、本土化呈現

從電視節目類型界定的角度給紀錄片進行定義,紀錄片是一種非虛構的、審美的(非功利的),以構建人和人類生存狀態的影像歷史為目的的電視節目類型,是人類個體記憶或某一集體記憶的載體,是對現實生活的有選擇的再現[2]。按照紀錄片的主題提煉步驟在紀錄片創作過程中的先后順序,紀錄片可以被分為專題型紀錄片和紀實型紀錄片。相比紀實型紀錄片,專題型紀錄片在真實表達的基礎上,更具備“主題先行”的特質,具有較強的宣傳性、主題性和一定的審美特征。從創作方法和步驟來說,專題型紀錄片先有立意和主題,再從主題出發選擇適合的題材,進一步拍攝題材背景下的故事和素材,在素材取得的基礎上解構敘事內容并選擇適宜的視聽語言組合方式進行制作,這與紀實型紀錄片先發現人物故事,再進行紀實性的跟蹤拍攝,通過更具現場感的敘述方式來呈現故事發展脈絡有所不同。

《山歌好比春江水》以民歌為載體,旨在通過對廣西民族音樂發展的歷史、現狀及創新等歷程的展示,以音樂史詩及民歌展示的形式,回顧百年來廣西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傳承厚重璀璨的民族文化,發揚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鑄造符合時代特征、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區域民族文化豐碑的歷程,具有鮮明的專題性特征。有些文獻和資料中將該片定義為“音樂紀錄片”,筆者認為這種定義方式有失偏頗。音樂紀錄片在國際上被稱為Docu-musical和Music Documentary,是一種以音樂為核心的紀錄片形式,其側重以音樂、樂器、音樂人或特定某一時段之內的、圍繞音樂發生的文化現象,以及與音樂有關的事件作為記錄的對象,并在完成紀錄片職責的同時,帶給觀眾以音樂之美的享受[3]。而紀錄片《山歌好比春江水》的核心內容是“百年來廣西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傳承厚重璀璨的民族文化,發揚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鑄造符合時代特征、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區域民族文化豐碑”。該片著重以藝術的手法展示類型多樣的民歌作品,體現強烈的主題創作特色,將其定義為“民歌題材紀錄片”更為準確。

作為“主題先行”的作品,該片選擇“廣西民歌”作為題材體現了非常精準的選題策劃思路。一方面,廣西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在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邊疆安寧”的良好局面工作中成效顯著,且民族元素作為選題方向的基底具有高度站位;另一方面,廣西民族眾多,傳統的民族文化十分豐富,而最有歷史淵源又具備廣泛傳播度的當屬廣西類型豐富的傳統民歌,以此為載體能夠賦予主題敘事更豐富的內容承載力度和歷史文化縱深感。經過策劃論證,該片的主題主旨、題材內容精準到位,在創作的方法步驟上也具有明確的指向,在人物故事的選擇上更具備統一的價值參照,在保證敘事緊湊、表意清晰的同時,又納入豐富的歷史文化人文內容,構建多元的敘事層次。民歌的聲音語言作為影視藝術中重要的語言構成手段,在該片中也起到了獨具特色的感情表達、環境渲染和氛圍烘托的作用,讓本來略顯嚴肅的主題創作呈現一種具有藝術性和本土特色的人文氣質。

(二)層次豐富的多元敘事結構

影視藝術是一種綜合性藝術,敘事性則是它的審美特征之一,可以說敘事離不開情節,情節不但使綜合藝術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而且通過不同的結構方式呈現不同的藝術風格[4]。專題型紀錄片大量運用非戲劇性情節敘事,情節之間沖突性不強,比起戲劇性情節,非戲劇性情節構成故事線索的能力和推動故事前進的動力相對較弱,因此具體情節敘事結構的搭建在更大程度上能夠為內容編織敘事線索,并提供敘事前進的動力。紀錄片《山歌好比春江水》三集所講述的內容各有側重,各集采用的故事素材形式也有所不同,各集在敘事結構上通過不同的搭建方法,呈現豐富層次和多元手法,讓整個紀錄片凸顯有機變化的節奏感,避免主題創作中敘事結構單一帶來的沉悶感。

其中第一集《源遠流長》以廣西原生民歌為主要載體,展示其形成的歷史文化背景。具體來說:基于廣西民族的多樣性,該集以一首又一首原生民歌及其相關的人物事件構成場景,將因果聯系和線性關系串聯在一起,巧妙運用一種首尾呼應的散點敘事結構,以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作為故事開篇,拋出包袱“這個作品為何能成為經典永流傳”;整集敘事的展開便是帶著問題以這首歌曲為切入點,擴容展示不同民族、不同體裁廣西原生民歌形成的背景和故事,并以它們為藍本分別從自然、歷史、政治、語言、民俗等多維度解答廣西原生民歌豐富多彩、源遠流長的背景和原因;結尾部分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的旋律再次奏響,回顧和揭示民歌的源頭是流傳在廣西中部地區的民歌《石榴青》,與故事開篇形成一個有召喚性的閉環,接著擴展介紹《石榴青》是一首講述姑娘送情郎上戰場的勵志歌曲,而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中“不怕灘險彎又多”等歌詞延續原生民歌堅毅和無畏的精神,此歌曲旋律也伴隨該集結束。由此,該片敘事線索完整地通過片尾主題的提升,形成一個有遞進性和力量感的落腳點。

同樣地,該片的二、三集也分別采用不同的敘事結構。第二集《枝繁葉茂》展示新中國成立后具有時代感的經典民歌創作發展歷程,表現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帶給全國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以歷史脈絡構成敘事推動力,采用線性敘事的結構,通過歷史和時代的發展來推進情節,展示大量的歷史影像素材、豐富的歷史親歷者口述等內容,發揮強有力的影像敘事功能,彰顯更飽滿生動的內容延展。第三集《大地飛歌》涉及廣西國際民歌藝術節發展歷程和情況、廣西民歌和傳統文化當代化、產業化的現狀和民歌如何在新時代展示出時代風貌等內容。這些內容之間具有遞進關系,但缺乏明顯的時間和歷史敘事推進的動力,不像第二集那樣運用線性敘事結構,而整體采用版塊敘事結構,且各版塊內部又根據素材內容分別選擇線性和以點帶面的并列結構,通過綜合性的敘事結構保證復雜的內容更規整地呈現。總體來說,該片多元的敘事結構豐富了專題型紀錄片的層次,兼顧了不同內容背景下敘事呈現的多樣性和流暢性。

(三)形式創新的多視角敘事手法

影視藝術是以視聽語言為主要構成方式的綜合性藝術,其中視覺畫面語言是影視作品中最基本的語言要素。紀錄片的視覺畫面被嚴格限定在現在進行時,對過去時、將來時鞭長莫及,面對人物復雜的內心世界、思想和事物發展的本質、規律等抽象內容,其視覺畫面語言在表現力上存在不足,畫面表現無所適從[5],因此紀錄片需要聲音、文學和畫面風格等具有表現功能的藝術語言推進敘事的流動性,營造畫面氛圍。

按照聲音錄制的方式,紀錄片中的聲音可分為同期聲和配音,主要包括音樂、音效、同期聲(包括現場采訪)和解說等[6]。在紀錄片中,同期聲等音效更具現場意味,多用以傳達現場環境信息,配合視覺畫面語言推進故事向前發展,而音樂常常被作為獨立的元素用作畫面背景和特殊配樂,以烘托氣氛、表達情感和調節畫面節奏。早期的無聲電影通過現場樂隊配合畫面進行完整的音樂演奏和配樂,其中音樂不僅烘托情感形態,而且使觀眾處于實際經歷的持續時間并融入劇情時間,讓觀眾認識到時間的表意價值[7]。隨著電影技術的發展,各種聲音語言被應用于影片,音樂的敘事功能也漸漸弱于畫面,而其情感渲染和氣氛烘托的功能被放大。紀錄片《山歌好比春江水》基于該題材的音樂特質,最大限度地發揮音樂的敘事功能,搭建一條用音樂構建的敘事線索,增強內容敘事的表現力,豐富音樂本身的意義,最具代表性的片段在第二集中有所展現。該片第二集講述新中國成立后眾多音樂家以廣西民歌為沃土創作了許多具有時代價值和藝術價值的音樂,并使用多首有時代特色的民歌歷史原聲,配合歷史資料畫面,進行交叉剪輯。這里所使用的音樂相對篇幅完整,具有一定的敘事性和再現性,不再是烘托氣氛和表現背景的元素,而獨立于敘述內容之外進行藝術展示,配合穿插的人物采訪回憶,呈現一個個歷史場景的交疊,用音樂構建起一條相對獨立且流暢的時代敘事線索。

音樂作為聲音語言為紀錄片搭建了具有節奏感和時光流動感的敘事線索,而色調又以特殊的視覺風格烘托和強化了不同歷史背景下具有時代特征的敘事氛圍。色調是彩色電影電視中總的色彩組織或配置,以某種顏色為主導,使畫面呈現一定的色彩傾向[8]。成組的色調相同的鏡頭會形成場景中情緒的統一性,場景之間色調的變化也會引起觀眾情緒和場景氛圍的改變,而不同影片中的色調使用也能構成全片的特殊基調。紀錄片《山歌好比春江水》在后期制作中對各集所使用的基礎色調精心設計,營造不同的視覺呈現效果和情緒表達基調:第一集以綠色為基礎色調,運用廣西特有的自然風光鏡頭組接素材,色彩飽和度較高,體現原始的自然風貌和熱情飽滿的民族情感;第二集以低飽和度的灰色為主色調,呈現一種有歷史感的老照片色調,符合該集的歷史敘事特征;第三集以藍色為主色調,呈現當代畫面的現實感,未過多使用特殊的調色手法,呈現一種現實感和展望意味。該片三集順次排列,從視覺氛圍上凸顯一種時代變遷的歷史推動性,使內容呈現彼此聯系的情節推動效果。

二、紀錄片《山歌好比春江水》審美特征

探討

審美性是藝術的基本特征之一。文藝工作者通過藝術作品,把自己的審美意識傳達給讀者、觀眾和聽眾,而觀眾作為欣賞者也是通過藝術欣賞使自己的審美需要獲得滿足[4]。值得一提的是,具有共鳴的審美追求是聯結作品和觀眾的情感橋梁。紀錄片《山歌好比春江水》基于其主題表達、題材選擇和時代背景以及觀眾的特點,呈現特有的多維度審美特征。

(一)紀實性底色的藝術化審美追求

電影的紀實觀念應當說源自電影的初始,早期電影的特性,就是它的記錄功能與寫實性質。非敘事題材在電影發展的初期占據著主要地位,表明了當時觀眾對電影的直觀認識。隨后紀實電影理論的表述亦主要針對紀錄片而言,或者說紀錄片更體現了紀實美學[9]。紀錄片是借助電影技術而產生的影視作品體裁,在電影技術誕生的最初年代,盧米埃爾實驗性地拍出電影史上最早的十來部短片,再現當時人們生活的某個場景,這表現電影史上的一種寫實主義傳統,而真正利用電影技術和寫實主義手法創造了一種具有紀實美學特征的獨特電影體裁的人則是羅伯特·弗拉哈迪。約翰·格里爾遜1962年評論弗拉哈迪的作品時,首次使用紀錄片的說法。弗拉哈迪也因此被公認為“紀錄片之父”,他拍攝的影片《北方的納努克》開創了世界紀錄片的歷史。影片中人物即人物本身而非演員,場景及生活而非布景,情節即自然展開而非劇情演繹,運用連貫的寫實鏡頭語言完成了真實而又完整的敘事。無論技術手段如何進步、藝術手法如何創新,這種寫實主義的傳統和紀實美學的追求仍然是紀錄片創作的特殊底色。然而,按照弗拉哈迪的觀點,他認為“紀錄片并不是現實生活的科學的精準記錄,而是充滿詩意地對現實生活場景的再創造”。這就意味著紀錄片具有紀實美學價值,需要處理好物質真實和藝術真實之間的平衡關系。

紀錄片《山歌好比春江水》在拍攝中堅持紀實美學的基本追求和藝術美的詩化表達。一方面,由于原生民歌大都是基于地域性的固定曲調曲式以及老百姓生產生活中即興編詞唱和的民間娛樂形式,該片選用地方真正的民間歌手作為拍攝對象,將他們置于自己熟悉的環境中即興演唱、自然交流。也就是說,該片通過去布景化、去演繹化介紹民歌歷史文化背景和傳統音樂知識的說明性內容,從當下真實的人物故事切入,將人物置于現實的工作、生活場景,忠實地尊重“真實”,既堅守了紀錄片的傳統底色,也生動還原了人物和生活。另一方面,在正式拍攝之前,該片由主創人員進行大量的人物和環境調研,對可選的場景進行預判,設計不同的環境,對推薦的備選人物進行篩選,包括對現場服裝、道具的選擇,依據紀錄片的審美需求進行調配,并與拍攝對象進行充分的溝通,對情節場景的設計和希望呈現的精神面貌向拍攝對象進行詳細的解釋。這種有扎實調研和精心設計的紀實性現場拍攝方法避免了因不加干預、漫無目的拍攝而造成的畫面審美、故事選取與紀錄片主題高度不匹配的問題,讓紀錄片呈現一種樸素、自然的藝術美。

(二)時代精神的民族性、傳統性審美解讀

盡管影視藝術是國際性的,影視理論中的本體論部分也具有普適的認知意義,但影視理論中的功能論部分卻有著鮮明的民族色彩,因為影視藝術每一種功能都離不開民族文化的土壤[10]。紀錄片《山歌好比春江水》在選題上著力追求對時代現象的民族性表達、以民族視角闡釋有容乃大的文化自信。廣西素有“歌海”之稱,12個世居民族在長期生息繁衍中創造了世代傳承、內容豐富、體裁多樣的民歌。廣西民歌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鮮活、形象地記錄了廣西各民族的歷史、文化、生活方式、審美取向和價值觀。該片以廣西民歌為題材和形式表現時代精神、展示時代風貌,即是在民族文化中尋找當代文化的根源,用傳統民族文化為當代的文藝創作注入獨特的精神氣質,把具有時代風貌的故事和民族底蘊的文化結合在一起,彰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藝術表現手段。

該片在制作中應用中國傳統藝術的審美特征,形成獨具一格的藝術效果。廣西各民族流傳下來的民歌眾多,產生的歷史文化背景極其豐富,具有敘事價值。該片力求在內容展示的同時,將這些傳統民族歷史文化背景同步傳達給觀眾,并為了盡可能減少其他聲音元素對音樂的干擾,使解說和采訪內容盡量精煉簡潔,在畫面中運用了更多的文字性書面內容,汲取了中國傳統繪畫的審美特征。這部分內容除了字幕、片名角標,還有歌曲名稱、歌曲唱詞和歌曲介紹等。中國傳統繪畫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繪畫與詩文、書法、篆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互補充,交相輝映,形成了中國畫獨特的內容美和形式美[4]。該片參考中國畫審美布局,將字幕、唱詞和歌曲名稱自下而上分層排列在畫面左下方,采用簡潔的配色和字體,使整體呈現中國畫中常有的“題詩”;片名角標則采用點綴了繡球和壯錦元素的亮金色書法字體,像一枚印章置于畫面右下方。這一審美追求給該片的畫面呈現增加了詩情畫意的空靈感,也豐富了內容的傳統文化內涵,體現中華文明的統一性和高度的融合性。

(三)以人民為中心的大眾審美堅持

文藝創作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紀錄片創作應關注人民的生活,講述人民的故事,表達人民質樸的情懷,創作人民喜聞樂見的影視內容。紀錄片《山歌好比春江水》盡管是宏大主題性的文藝創作,但其創作的出發點和關注點始終沒有離開人民,創作視角也是以群眾視角講述普通人的故事,展現人民群眾的優秀品質。這種以人民為中心的大眾審美堅持使該片內容充滿真摯的情感和充沛的藝術表現力,成為一部人民群眾看得懂、看得進,既有深刻文化內涵,又能滿足人民群眾審美要求的精神文化產品。

第一,該片的人物故事以人民群眾的視角進行敘述,呈現一種質樸的態度,也讓觀眾在觀看時具有強烈的代入感和親近感。例如,該片在人物選擇上,特別注重選擇民間歌手,講述他們的故事和民歌的淵源,并帶入主題。廣西民歌種類多樣,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們的傳承人除了在文藝團體里工作的專業演員,還有民間歌手。該片大量選擇民間歌手作為故事講述的主體,選擇他們日常的生活和勞作場面作為拍攝場景,運用樸實的人物、平常的生活場景,拉近觀眾與民歌的距離,也讓觀眾更能體味到優秀的藝術作品源自人民、源自生活的生命力所在。而在講述專業藝術家和民歌的故事時,該片以平視的視角展現藝術家與人民群眾的親密關系,避免殿堂化、舞臺化的場景。例如,該片在介紹《茶山瑤歌》的部分,選用的人物是著名指揮家鄭小英,但并未過多講述鄭小英作為指揮家的工作日常,而通過歷史資料和她的回憶,講述其幾十年前在廣西金秀采風時從當地瑤族歌曲中汲取創作靈感、和當地瑤族同胞建立深厚感情的故事;這一部分在結尾時從歌曲中的歷史畫面展示轉場進入當下的現實場景,表現鄭小英通過視頻與當地瑤族同胞取得聯系,并得知當年的瑤寨已經全面脫貧,走上鄉村振興的道路,這令她倍感欣慰。這一故事的講述體現的是藝術家和人民群眾的緊密互動,塑造了一個平易近人、愿意從人民群眾的智慧中尋找能量的藝術家形象,十分真摯動人。

第二,該片在民歌展示部分堅持使用民間歌手的現實生活和自然場景來完成拍攝。作為民歌題材的紀錄片,該片利用民歌具有較強的敘事功能,為觀眾呈現生動的民歌之美。該片以去舞臺化的場景拍攝,讓民間歌手在田間勞動、屋前織布或者在船頭修漁網,有的在當地的自然風光中進行對歌,在勞作和生活中完成演唱,而且每一首民歌的演唱內容都契合所選擇的場景。在現實中,這些歌唱的現場都是當地老百姓日常生活和娛樂的真實情景,該片將其藝術化地真實再現。這不僅將民歌置于恰當的背景揭示人民群眾的生活智慧,也將這些民間歌手的形象塑造得立體鮮活,展示人民群眾飽滿的精神面貌,使紀錄片具有一種特有的人文氣質。

三、結語

紀錄片《山歌好比春江水》在選題上秉承高度的文化自信,深刻挖掘傳統民族文化特別是廣西民族文化的精神特質,在廣西民歌浩瀚的歷史和文化中尋找具有時代精神風貌和高度審美特質的元素,主旨鮮明、立意高遠。具體來說:該片在主題表達上不僅展示優美的民歌文化,更挖掘時代的優秀精神風貌;在創作上以多元的敘事結構和創新的敘事視角講述廣西民歌的前世今生,以豐富的結構層次和流暢的敘述語態完成歷史跨度大、文化脈絡復雜的選題內容呈現;在審美上追求藝術性、民族性、時代性和人民性相結合的綜合審美表達,為觀眾呈現具有旋律之美、思想之美、藝術之美和時代精神的廣西傳統民族文化大餐。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干部局.新時代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學習出版社,2020.

[2]徐舫州,徐帆.電視節目類型學[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

[3]劉夢秋.論音樂紀錄片《尺八·一聲一世》的敘事表達[J].傳媒論壇,2020(22):132-133.

[4]彭吉象.藝術學概論[M].5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

[5]高鑫,周文.電視專題[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1997.

[6]史可揚.影視美學教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7]米特里.電影美學與心理學[M].崔君衍,譯.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12.

[8]編輯委員會.電影藝術詞典[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6.

[9]南野.影像的哲學:西方影視美學理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

[10]黃會林.藝苑論譚:放言影視戲劇藝術民族化[M].

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2.

猜你喜歡
審美特征民歌紀錄片
紀錄片之頁
傳記文學(2019年3期)2019-03-16 05:14:34
紀錄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電影(2018年12期)2018-12-23 02:18:40
紀錄片之頁
傳記文學(2018年11期)2018-11-13 08:48:26
民歌一樣的小溪(外二章)
散文詩(2017年19期)2018-01-31 02:47:11
藤縣水上民歌
西江月(2017年4期)2017-11-22 07:24:05
中呂 十二月帶堯民歌 十九大勝利閉幕
岷峨詩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23
苗族蠟染藝術的審美特征
藝術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6:54:04
試論動漫藝術的審美價值
辛夷塢青春小說的審美特征
新世紀貴州苗族題材電影的審美特
電影文學(2016年16期)2016-10-22 10:09: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z | Jizz国产色系免费| 真实国产乱子伦高清| h网站在线播放| 欧美影院久久| 再看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剧情免费| 日韩欧美中文| 无码免费视频| 久久性妇女精品免费| 无码有码中文字幕|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系列| 无码丝袜人妻| 国产草草影院18成年视频| 国产美女91视频| 重口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又爽又黄无遮挡免费观看 | 国产对白刺激真实精品91| 成人免费网站久久久|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丁香六月激情婷婷| 深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自在线播放| 免费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看美女毛片| 亚洲一区精品视频在线| 国模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制服丝袜国产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无码2021|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傲雪网| 亚洲婷婷在线视频| 日韩 欧美 小说 综合网 另类| 亚洲全网成人资源在线观看| 午夜国产大片免费观看|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色综合五月婷婷| 亚洲天堂首页| 日韩国产黄色网站| 国产AV毛片|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 免费看a毛片|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在线人成大黄瓜| 亚洲欧美激情小说另类|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 超碰91免费人妻| 欧美啪啪精品| 欧美精品色视频| 尤物特级无码毛片免费| 无码有码中文字幕| 精品夜恋影院亚洲欧洲| 国产地址二永久伊甸园| 久久精品最新免费国产成人|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观看视频网站| 国产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软件| 日韩精品毛片|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 一级毛片无毒不卡直接观看| 四虎影视库国产精品一区| 婷五月综合| 国产91透明丝袜美腿在线| 欧美不卡视频一区发布| 99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中文字幕免费播放| 夜夜拍夜夜爽|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夜色91| 99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亚洲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三级av及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在线人成精品免费视频|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青青青视频91在线 |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 91精品专区国产盗摄| 国产精品女主播| 99视频在线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