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相關行業人才的作用越發凸顯,這也是2012年第六屆中關村論壇的關鍵詞之一,各國政府、企業及相關機構都把人才當作提高核心競爭力、實現協同創新的根本,世界正從資本核心走向人才核心。
2012中關村論壇是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作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決策的大背景下,中關村再次迎來跨越式發展機遇的新形勢下舉辦的一次國際盛會。
第六屆中關村論壇年會立足“科技創新與全球合作”這一主題,重點圍繞創新創業在中國未來經濟的作用、科技改變生活、國際技術轉移與區域創新、科技與金融結合、推進金融創新、科技與文化的融合、吸引國際高端人才聚集的要素、創業孵化新模式以及科學傳播與普及等問題,對創新發展新模式、強化創新支撐發展和全面有效地拓展國際合作等問題進行深入交流和探討,并就各類創新主體在全球創新合作中的作用和責任,以及如何化解創新合作難題實現共贏等話題展開了充分探討。
人才話題成論壇關鍵詞
論壇年會期間,與會人員多次探討如何解決初創期、成長期的科技型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需要在政府、銀行、風投、基金等之間形成合力,尤其是政府要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與其他機構共同承擔起初創企業的風險。通過比較和分析中美創業孵化器模式的特點后,眾多與會嘉賓意識到,支持科技創業,需要整合政府、大學、投資人和私人企業的資源,構建本地創業生態系統,幫助創業人才組建富有創業精神的團隊,并為其提供專業的全方位服務支持。
按照國家實現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的總體部署,北京市提出2050"年建成世界城市的發展目標,提出將北京打造成國際活動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業總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的構想。
什么樣才能算是國際化城市?從人口要素來講,一般要求其常住人口中外籍人口比例達到10%"以上,根據北京市統計局的數據,截至2009年10月北京外籍常住人口僅占在京常住總人口數的0.6%。國際化城市需要國際化人才。近些年,我國引進海外人才已取得了巨大成就。據統計,2008年中央實施千人計劃后,2009"年留學生回國人數達10萬,2010年達13萬,2011年增至18萬。國家千人計劃和北京市海聚工程實施以來,中關村也吸引了大批海外高層次人才。截至2012年5月,中關村累計490人入選中央“千人計劃”,約占全國入選人數的21.7%。
2012中關村論壇年會上,吸引高端人才、通過各種渠道發現人才、建立人才綠色通道、給人才提供國際化的職業發展路徑,幫助人才快速提升成為所有與會人員的共識。參會代表表示,應該以更包容的心態吸引全球人才來中關村創業。不僅是海歸人才,而且要有大量的創業者做支撐,否則創新是無法實現的,成果也不能轉化。中關村不僅是中國的中關村,也是世界的中關村,在全球化的時代,中關村要面向世界來吸引更多的人才,引領創業大潮。
“中關村指數”首次亮相
2012中關村論壇期間,北京市社會科學院、中關村創新發展研究院和北京方迪經濟發展研究院首次正式對外發布了備受矚目的“中關村指數2012”。
“中關村指數”借鑒“硅谷指數”,較為全面地反映了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創新、創業和產業發展特點及趨勢。
時任項目組組長、北京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趙弘介紹,該指數從六個關鍵領域揭示了中關村的創新發展:一是創新創業企業的密集聚集,展示了中關村強勁的發展活力;二是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的不斷涌現,有力推動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迅速發展;三是自主創新能力的持續增強,中關村在全球創新領域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日益顯著;四是創新創業環境的優化,先行先試政策初見成效;五是面對金融危機,中關村海外投資和并購表現出強勁勢頭;六是“TOP300”和“ZGC100”園區的卓越表現,成為中關村發展的支柱力量。
“中關村指數”包括6個一級指標,涵蓋20個二級指標以及122個三級指標。從6個一級指標分析,中關村創新創業企業高度聚集,持續快速發展的活力強勁,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輻射帶動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指數顯示,中關村經濟效益在穩步提升,2011年中關村人均實現增加值22.1萬元,是北京市人均水平的1.5倍;人均創造凈利潤9.4萬元,是國家級高新區人均利潤水平的1.2倍;而萬元GDP能耗約為0.085噸標煤,是國家級高新區平均水平的1/6。創新創業人才也加速向中關村“人才特區”集聚,2011年中關村從業人員達到138.5萬人,其中一半左右為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這個數字已經超越了硅谷。
與此同時,中關村的海外并購市場格局出現新變化,并購戰略重心向歐美等發達國家轉移。指數顯示,2011年,中關村有188家企業在海外開展直接投資,比2010年增加了158家。2011年,中關村引進國外技術經費支出連續兩年保持40%以上的快速增長。
“TOP300”“ZGC100”領跑園區,成為支撐中關村發展的中流砥柱。此次公布的中關村指數還表明,2011年,中關村收入300強企業的總收入、利潤、稅費等均占中關村的60%以上,出口占比更高達80%。中關村上市企業營收百強企業營業收入首次超過萬億元,達1.05萬億元,占中關村上市公司總體的95%。
趙弘指出,未來中關村應聚焦重大創新成果的創造、全球影響力企業的培育、空間資源的整合和輻射效應的擴大等方面,尋求發展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