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關村論壇規模有所擴大,首度將中關村論壇與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進行了融合,舉辦時間從上一屆的3天延長到4天,開展各類活動50余場,活動場次比上一屆論壇增加67%。
2020中關村論壇聚焦“全球疫情下的民生福祉”,深入研討科技抗疫、生命健康、全球創新合作、科技發展前沿等國際關心的重大議題。2020中關村論壇包括“會議+展覽+交易+發布”四個板塊,在為期4天的會期里,組織方共推出50余場活動,深入探討加強疫情防控國際合作與科技交流等重大話題,開展技術交易活動和科技成果展示,并進行了成果發布。
展覽板塊,論壇首度與中國北京國際科技博覽會融合,設立抗疫科技、前沿科技熱點、科技冬奧等12個主題展區,800余家中外企業參展,公眾可以通過線上或線下暢享這道科技“大餐”。
交易板塊,中關村科技成果轉化與技術交易綜合服務平臺成為連通全球技術交易的紐帶,實現“全球發、發全球,全球買、全球賣”的目標。技術交易板塊匯集線上線下7000多個項目,其中一半來自國外。
發布板塊,一批創新產品全球首發,259個首發項目集中登臺亮相。
論壇遵循“科技辦會”理念,一系列科技成果在會場內重點進行了場景化應用,豐富多樣的科技交互手段遍布會場各處,這些新產品新技術不僅僅安放在展臺上,還直接應用于論壇的各個環節,新產品新技術的魅力觸手可及。
會場外,10臺智能簽到系統一字排開,為參會嘉賓提供高效的智慧接待管理。來賓通過關鍵信息輸入等便捷方式,只需5秒鐘即可完成簽到、制證環節,拿到一張內置芯片專屬于自己的“通行證”。這個“通行證”其實是一張內含RFID芯片的智能胸卡,內部不僅存有來賓的個人信息,而且自動依據來賓的身份內置了參會權限,哪里可以出入全都被記錄在通行證中。
憑借高科技通行證,來賓可以依據自己的權限通過無障礙證件識別通道門進入會場,可實現無停留、無接觸、多人同時。針對無卡或人證不一的人員,通道門則會發出提醒,便于工作人員及時進行身份核驗。
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很多重量級嘉賓無法親臨本屆中關村論壇,但通過OLED透明屏智能顯示技術,為開幕大會部分未到場嘉賓通過與舞臺縱深融合實現現場全息效果,讓這些嘉賓真人大小的影像顯示在OLED透明屏上,有如身臨其境。在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這種透明屏與普通玻璃的透光效果相差無幾,顯示畫面時,無論是呈現效果還是視覺體驗都明顯優于其他全息技術。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十三五”期間,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以下簡稱“中關村”)堅持“四個面向”,加大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力度,順利實現發展主要目標,為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提供了強大支撐。
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截至2020年11月底,中關村地區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突破14萬件,比“十二五”末增長約3倍。截至2020年底,累計創制標準11965項,其中,國際標準及國外先進標準505項,數量比“十二五”末增長了162%,累計發布中關村標準65項。“十三五”期間,中關村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究布局,實施支持顛覆性技術創新政策,在人工智能領域,涌現出全球最大自動駕駛測試基地、國際領先的深度學習智能芯片;在集成電路領域,涌現出國內首款通用CPU、FPD-EDA全流程解決方案;在生物醫藥領域,涌現出原創抗癌治療系列藥物、新冠肺炎滅活疫苗;在新材料領域,涌現出國際領先柔性顯示技術、國內第一代石墨烯生物芯片等重大成果。
構建高精尖產業結構,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十三五”期間,中關村企業總收入保持兩位數增長,2020年達7.2萬億元,是“十二五”末的1.78倍。2020年,企業技術收入1.5萬億元,比“十二五”末增長133.4%以上。“十三五”期間,中關村實施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行動、數字經濟發展行動計劃,先后出臺人工智能、集成電路設計、第三代半導體、生物醫藥、軌道交通等11個細分產業政策,培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健康、智能制造與新材料、生態環境與新能源、現代交通、新興服務業六大新興產業集群。制定實施《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統籌發展規劃(2020-2035年)》,中關村一區十六園成為促進北京全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暢通源頭傳導,創新創業生態體系更加優化。2020年,中關村新創辦科技型企業達2.6萬家,較“十二五”末增長8.9%。截至2020年底,中關村擁有創業孵化機構約200家,產業聯盟、行業協會和民辦非企業單位超700家,聚集創投機構近1400家,以及上千家法律、會計、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十三五”期間,新增上市公司156家,彼時上市公司總數達413家,成為全球風投企業集聚的區域之一。大力支持高校院所建立技術轉移服務平臺,支持建設硬科技孵化器,成立技術經理人協會,持續挖掘高價值專利,開展“火花”活動,促進科學家、企業家、投資人和創業者合作。圍繞重點產業優化人才發展和服務體系。在科技部169個國家高新區2020年度評價(試行)工作中,中關村綜合排名第一名。
推動開放創新合作,輻射帶動和國際影響力明顯提升。“十三五”期間,中關村推動構建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聚焦支持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等園區創新發展,截至2020年底,中關村企業累計在津冀設立8816家分支機構。截至2020年底,中關村累計設立19個海外聯絡處,上市公司在海外設立研發中心和分支機構逾千家,聚集300多家跨國企業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留學歸國人員及外籍從業人員超過5.3萬人。多次高水平舉辦中關村論壇,中關村論壇逐步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合作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