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關村論壇,共同主辦單位擴容至8家,新增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資委3家主辦單位。8家主辦單位深度參與的結果是2023中關村論壇規模再次升級,深切體現了這一年的活動主題“開放合作·共享未來”。
匯聚全球科技力量
2023中關村論壇在開幕式、全體大會之外,還舉辦了55場平行論壇,探討前沿話題,聚焦工程創新、腦機接口等前沿領域,共促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比如,全球工程創新論壇邀請了多國工程院院長和國內外知名專家共同參會,共議人類重大需求和可持續發展重大問題的解決方案。再比如,腦機接口創新發展論壇聚焦探討腦機接口前沿科學問題,共繪技術與產業創新藍圖。聚焦科技熱點,圍繞創業孵化、科技向善等話題,共話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比如,全球標桿孵化器論壇邀請國內外專業孵化機構、知名行業專家、企業高管作主題分享,推動創新創業積極融入國際發展新格局。再比如,全球青年科技創業論壇集中探討青年科技創業者群體所想、所念、所需,促進技術集成創新,服務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從平行論壇到發布科技成果,再到科技辦會,2023中關村論壇已成為全球前沿科技與未來產業發展的“風向標”。舉辦了人工智能大模型、RISC-V開源處理器芯片生態、第三代半導體、腦機接口等20場前沿科技平行論壇。發布30余項原創性、引領性重大科技成果。大賽參賽項目涵蓋15個前沿領域的127個細分賽道。在科技辦會層面,展出量子科學、區塊鏈、高端制造、基因與細胞治療等前沿領域近千項最新成果,從智慧管理、智慧服務、智慧體驗三個方面服務于論壇籌辦和嘉賓參會觀展。踐行綠色辦會理念,在綠色材料、綠色服務、綠色展示體驗等方面,打造綠色論壇標桿。
引領科技創新和未來產業發展的背后,是近年來北京市乃至中國整體科技創新實力的不斷提升。
2022年,北京研發投入經費占比在6.5%以上,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7倍;每天新創辦的科技型企業293家;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了28.4%,數字經濟占比提升到了41.6%。在京國家實驗室高質量入軌運行,全國重點實驗室目前達到了80家,位居全國第一位。建設了7家國家技術創新中心,3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78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2022年,中關村示范區企業總收入8.7萬億元,占到全國國家高新區的1/6,是2012年的3.5倍,年均復合增長13.3%。中關村企業在津冀兩地設立分支機構達到9500多家,中關村與全國26個省區市的77個地區(單位)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中關村企業累計在外省市區設立分支機構達到9萬家,300多家跨國公司在中關村設立了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中關村企業2022年出口總額達到了3202.3億元,是2012年的1.9倍。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2022》顯示,中國創新指標在全球排名已經從2012年的第34位躍升到2022年的第11位,順利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開幕式上,有領導發言表示,中國支持北京在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等方面繼續走在全國前列,支持中關村加快建設世界領先的科技園區。
深化國際開放合作
本屆論壇既有思想理念的交流碰撞,又有技術產品的直觀體驗;既有重大成果的首次發布,又有重大項目的簽約落地,目的是讓公眾通過與高水平科學家、企業家零距離交流,充分感受科技創新的魅力。一方面,通過舉辦數據安全治理與發展論壇、第二屆碳達峰碳中和科技論壇、雄安智能城市論壇等,為全球科技治理提供解決方案。另一方面,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國際科技園及創新區域協會等國際組織及機構主辦或參與主辦的13場平行論壇,深化各國科技治理交流。還有全球數字體育產業論壇、國企發現與發明論壇人工智能開放生態建設論壇等,促進行業開放共享。
2023中關村論壇的國際化特色、國際化元素進一步增加。論壇期間,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嘉賓出席,近200家外國政府部門、國際組織和機構參與,包括17位諾獎級嘉賓在內的近120位頂尖專家發表高水平主旨演講。其中,外籍演講嘉賓占比超四成。
會前的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有關負責人介紹,當前,中國已經與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系,并且與11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協議。
參與本屆中關村論壇的嘉賓紛紛表示,中國在積極參與全球創新合作以及同世界各國共享創新發展成果等方面的成就令人印象深刻。
“中國不斷探索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積極深化國際合作,正日益融入全球創新格局,中國的發展成為全球創新重要的引擎和動力。”在2023中關村論壇開幕式上,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主席賽義夫·拉曼表示,中關村論壇是兼具國際性、創新性、重要性的論壇,肩負著重要的科技使命。希望通過中關村論壇與中國共同推進科技向善、科技向上,為全人類共同發展貢獻力量。
“中國擁有令人矚目的經驗與專長,長期致力于科技創新的投入。在應對一些全球復雜挑戰時,中國通過分享其科技成果與成功經驗,將能夠為世界作出獨特貢獻。”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比爾·蓋茨發表視頻演講時表示,2023中關村論壇“開放合作、共享未來”的年度主題,可謂恰逢其時。“‘共享未來’這個前幾年還難以產生共鳴的想法,如今已是不容否認的事實。因為,我們每個人正身處其中。”
202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阿德姆·帕塔普蒂安在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開放合作·共享未來”的主題對于生物醫學科研人員而言尤為重要。他說:“我希望全社會都能夠認識到開放交流協作、包容性與多元化才是學術界成功的標志,可以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人類命運與共,我們必須彼此關愛、互利合作。”
此屆中關村論壇也見證了更多國際合作成果的落地。論壇發布了十項重大科技成果,其中就包括“國際科技組織落地北京”。截至2023年,國際氫能燃料電池協會、世界機器人合作組織、國際智能制造聯盟、國際介科學組織、亞洲仿真聯盟等國際科技組織陸續落地北京。北京還將在朝陽區建設國際科技組織總部集聚區,吸引更多國際組織落地,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進一步融入全球創新網絡賦能助力。
中國科協國際合作部國際組織處處長尹霖表示,“國際科技組織是推動實現科技全球共同價值的重要平臺,也是聯系全球創新資源的重要紐帶,在推動科技全球化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