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者到企業家,從艱難起步到行業領先,從企業發展到社會責任,從農業報國到農業強國,邵根伙始終保持著對農業的熱愛和對夢想的執著。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初心如磐、奮楫篤行。
他是一位學者,身上散發著儒雅的氣質,博學多才,勤奮好學,始終保持著對農業、對知識、對未知世界探索的濃厚興趣;
他是一位企業家,身上蘊含著堅韌的力量,敢于創新,勇于擔當,在風雨飄搖中帶領企業不斷開拓前行,成就中國農業科技企業領軍地位;
他是一位夢想家,心中充滿著熾熱的情懷,心懷家國,情系三農,立志要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他就是邵根伙,大北農集團創始人、董事長,一個不忘初心、矢志不渝、追夢前行的農業追夢人。
追夢:從學者到中關村企業家
1965年7月29日,邵根伙出生在浙江金華的一個普通農村家庭。由于父親去世的早,邵根伙與母親相依為命。農村的艱辛,讓邵根伙歷練出堅韌不拔的個性,也讓他對農業、農村、農民有著天然的深厚感情,這種個性讓他在學生時代刻苦好學成績拔尖,在創業時代不懼風險勇立潮頭。1982年,17歲的邵根伙憑借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浙江農業大學(1998年并入浙江大學)畜牧專業,這一專業也為他日后創業奠定了基礎。由于成績非常出色,邵根伙于1986年考入中國農業大學攻讀農學碩士,并于1991年獲得中國農業大學農學博士學位,成為中國第一個豬營養博士。
在求學期間,邵根伙就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和鉆研精神,每天在實驗室一待就是十幾個小時,除了吃飯睡覺,幾乎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科研工作中。博士畢業后,邵根伙進入北京農學院任教。任教期間,邵根伙卻做了一件開天辟地的事,他破天荒承包了學校里的牧場,開始了邊教學邊養豬的生活。木秀于林,風必摧之。邵根伙的行為很快招致流言蜚語,有人說他是一個“不務正業”的老師。而事實上,邵根伙心中始終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將自己所學應用到農業生產中去,讓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為廣大農民帶去福祉。
上世紀90年代初期,正是中國改革開放發展的黃金時期。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后,中國掀起一股創業浪潮,“下海”成為那個時候的熱詞。在承包學校牧場一年后,邵根伙就拿著掙來的1萬多塊錢決定辭職“下海”。幸運的是,他很快就找到了一個志同道合的伙伴,開啟了“2+2+2”模式(兩個人、兩間房、兩萬元),在北京市海淀區萬泉莊的村里開始了創業之旅。
奮斗:從艱難起步到行業領先
創業之初,困難重重。沒有資金、沒有市場、沒有人才,一切都得從零開始。邵根伙和團隊成員擠在一間狹小的辦公室里,白天跑市場、找客戶,晚上搞研發、做方案,經常加班到深夜,有時甚至通宵達旦。
為了節省開支,他們吃住在公司,一日三餐就是簡單的面條和饅頭;為了開拓市場,他們背著樣品和資料,走遍了大江南北的養殖場和飼料廠,遭受過無數次的冷嘲熱諷和閉門羹。然而,正是憑借著對農業的熱愛和對夢想的執著,邵根伙和團隊成員們始終保持著高昂的斗志和樂觀的心態,一步步克服重重困難,逐漸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
在創業過程中,邵根伙深刻認識到,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依靠科技創新和人才驅動。因此,他始終堅持“以科技興農為己任,用知識改變農村面貌”的企業宗旨,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和人才引進力度,推動企業快速發展。
在科研方面,邵根伙帶領團隊先后建立了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農業微生物國家工程實驗室等高層次研發平臺,與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緊密的產學研合作關系,開展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實用性的研究工作。
在產品方面,大北農成功研發出豬、雞、鴨、牛、羊、魚等六大動物系列預混料、濃縮料和配合料,以及微生物制劑、動物保健品、疫苗、種豬、生物農藥等系列產品,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和技術體系。其中,大北農的預混料產品以其高品質、高性價比和個性化定制服務贏得了廣大客戶的信賴和好評,市場占有率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
在市場方面,大北農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建立了完善的市場營銷體系和售后服務體系,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持和服務保障。同時,大北農還積極探索“互聯網+農業”的新模式,打造了智慧大北農平臺,實現了從生產到銷售、從服務到管理的全流程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
經過30余年的艱苦奮斗和創新發展,大北農已經從“兩個人、兩間房、兩萬元”不斷茁壯成長,拓展產業鏈條、做強產業集群,發展成為一家涵蓋種業、食品、飼料、農業互聯網、動保、養殖等大農業全產業鏈的高科技國際集團公司——創辦5個國家級科研平臺,6家國家農業龍頭企業,30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30000名員工、3000人的技術研發團隊、300多家生產基地和近300家分子公司,并在美國、阿根廷、荷蘭、新加坡均設有子公司。
如今,大北農已經成為中關村科技領軍企業的“第一梯隊”,樹立起中國農業科技領域創新的一面旗幟,向著“2035年實現全球第一農業科技企業”的目標,肩負強農報國使命,在為我國農業科技創新、解決全球農業問題、促進人類福祉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擔當:從企業發展到社會責任
在帶領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邵根伙始終不忘履行社會責任,積極投身公益事業,用實際行動回饋社會、反哺農業。
在助力脫貧攻堅方面,大北農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通過產業扶貧、技術扶貧、教育扶貧等多種方式,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實現脫貧致富。
在產業扶貧方面,大北農在貧困地區建立了一批現代化養殖場和飼料加工廠,通過提供種豬、飼料、技術和管理服務,帶動當地農民發展養殖業,增加收入。同時,大北農還積極探索“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與貧困農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共同發展和互利共贏。
在技術扶貧方面,大北農充分發揮自身在農業科技方面的優勢,組織專家團隊深入貧困地區開展科技培訓和指導服務,傳授先進的養殖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同時,大北農還建立了遠程教育培訓平臺,為貧困地區的農民提供便捷、高效的在線學習服務。
在教育扶貧方面,大北農設立了“大北農勵志獎學金”等公益項目,資助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和優秀鄉村教師,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同時,大北農還與多所高校和職業院校建立了合作關系,通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等方式,為貧困地區培養了一批批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此外,大北農還積極參與鄉村振興、環境保護、光彩事業等社會公益活動,累計捐款捐物超過數十億元。邵根伙本人也榮獲了“全國優秀農業科技工作者”“中關村十大優秀企業家”“中關村高聚領軍企業家”“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管理人才”等榮譽稱號。
邵根伙的農業夢,是一個充滿家國情懷的夢想。他深知,個人的成長和成功離不開國家和社會的支持和培養。因此,他始終將個人夢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復興之中,以更加堅定的信念和更加務實的行動,為實現農業強國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逐夢:從農業報國到農業強國
2013年9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率領中央政治局同志到中關村集體學習——這也是首次走出中南海,把“課堂”搬到中關村。邵根伙作為中關村科技企業代表向總書記匯報生物育種研究最新進展情況,總書記聽完匯報,高度贊賞。他說:“農業是立國之基,科技創新是強大農業的關鍵,希望你們立足中關村,放眼全球,早日創建世界級農業科技企業,為我國糧食安全作出貢獻!”
帶著這份殷殷囑托,創建全球第一的農業科技企業,成為邵根伙率領下的大北農的奮斗目標,他們將夢想實現定格在2035年——將大北農打造成為“世界級農業科技企業”,并圍繞這一目標進行了全面布局和深入推進。
2019年12月2日,大北農獲得了農業農村部頒發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這是里程碑式的成果。從2020年初開始,大北農陸續獲得多個轉基因安全證書,轉基因投入卓有成效——玉米產品獲得4個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大豆產品在國內獲得2個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國際上獲得3個阿根廷種植許可證書……在生物育種領域大北農已經處于國內領先的地位。
大北農國際化的步履也不停息。在2017年召開的“一帶一路”峰會上,中國與阿根廷簽署農業戰略合作協議,其中第一部分包括大北農與阿根廷Bioceres公司的合作項目;2018年,大北農生物技術公司在阿根廷設立子公司,建立了第一個南美研發和市場推廣機構。巴西時間2023年9月6日,大北農旗下全資子公司巴西DBNBC有限責任公司成功獲批“生物安全許可證”(CQB),這也是大北農生物技術在國際市場取得的里程碑式進展。
春華灼灼,秋實離離;歲稔年豐,穰穰滿家。一粒種子,折射出中國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華麗轉型。目前,大北農種業獲得植物新品種權326項,選育國審品種近200個,其中“C兩優華占”“農華101”等水稻、玉米品種在全國范圍內大面積推廣。
大北農以愚公移山的志氣、滴水穿石的毅力,打破了國外種子公司的技術壟斷和市場壟斷,實現了種業科技的技術突破,為我國種子安全帶來了重要的生存支點。通過多方聯合產學研全面協同、融合發展拓寬事業版圖,大北農種業已經有了從全國第一邁向世界第一的底氣。
邵根伙認為,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也是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基石。當前,我國農業發展面臨著資源環境約束加劇、生產成本上升、國際競爭加劇等多重挑戰,迫切需要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
在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面前,整個國家、整個農業產業將無懼任何全球競爭,馳騁疆場,翱翔天空,滾滾向前!要成為全球第一的農業科技企業,必須具備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和研發實力,能夠持續推出具有創新性和前瞻性的農業科技產品和服務,同時,還應該具備高度的國際化視野和布局,能夠在國際市場上與競爭對手展開競爭。作為全球領先的企業,應該在農業科技市場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并且能夠保持持續增長和領先地位。
邵根伙表示:“創建世界級農業科技企業,首先要以人為本,實施人才發展戰略。大北農企業文化提出了大北農發展的唯一資源是人才,所以我們要發現人才、用好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充分發揮各類人才,在企業科技創新、產業發展中的主力軍作用。大北農圍繞人才鏈、政策鏈、產業鏈精準發力,為科技人才發展提供良好環境,以產育才、以才興產,推動農業產業與高層次人才融合共進、協調發展,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貢獻更大的力量。”
這是中國的新時代,是中國農業的大時代,也是中國農業企業群星閃耀的時代!邵根伙的故事,是一個關于夢想、奮斗和擔當的故事。從學者到企業家,從艱難起步到行業領先,從企業發展到社會責任,從農業報國到農業強國,邵根伙始終保持著對農業的熱愛和對夢想的執著。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初心如磐、奮楫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