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北斗應用產業化領域的領軍人物,周儒欣始終懷揣著北斗強國的夢想和實業報國的情懷。
2025年對于北斗產業而言是極為關鍵的一年。依據《北斗衛星導航系統2035年前發展規劃》,在技術創新層面,2025年將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統關鍵技術攻關。在應用拓展層面,北斗的應用場景將呈爆發式增長。例如在智能交通、農業、低空經濟等諸多領域,以及智慧城市建設中,北斗都將發揮更大作用。
作為我國衛星導航產業首家上市公司,北斗星通的2025年也備受矚目。近日,北斗星通透露,其產品已在機器人領域廣泛落地,其中割草機器人已實現了大規模出貨,凸顯其在新興應用場景的強大拓展能力。這不僅是北斗星通自身發展的階段性成果,更映射出其掌舵人周儒欣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與堅定不移的前行決心。
對于企業來說,決定做什么非常重要,這十分考驗企業家的長遠戰略眼光。一如25年前,周儒欣決意要做北斗衛星導航事業一樣。近年來,北斗星通堅定走高質量發展道路,堅決聚焦主業。2025年伊始,北斗星通積極順應市場變化,對業務布局進行精準優化。公司依據市場需求、技術融合趨勢以及商業模式的轉變,在物聯網芯片、下一代PNT芯片、云服務和天線業務等領域深入布局,以“云+芯”為基礎,加快構建全球覆蓋、國際一流的“智能位置數字底座(iLDB)”,為用戶創造價值,為智能時代賦能。
回溯初心,踏上北斗創業征途
時間回溯到30余年前,周儒欣的創業故事在時代浪潮中拉開帷幕。1994年,31歲的周儒欣首次踏上創業之路,成立“京惠達”,從衛星定位系統中尋求發展契機,并成功開發第一代移動目標監控與管理系統,應用于銀行運鈔車監控。但是他與北斗結緣,是在6年后的2000年。2000年,我國第一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發射升空。同年9月25日,周儒欣創建了北京北斗星通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國內首家專業推廣北斗的民營公司。彼時,看好北斗民用前景的人寥寥無幾,北斗星通在生存線上艱難掙扎,不少人選擇離開。但周儒欣憑借著堅定的信念,繼續拓展國外衛星導航代理業務,為北斗民用開發和推廣積累技術與人才,默默等待北斗大放異彩的時刻。
為什么是周儒欣?這其實與他的成長經歷密切相關。1963年,周儒欣出生于河北滄州的黃驊市,那里漫長的海岸線雖有著獨特的地理風貌,卻因淤泥灘多、風大浪急,交通頗為不便。在他的成長歲月里,中學的政治老師楊榮清,總是提醒他為考大學做準備;高一的數學老師,每日放學后為他補習,引領他走進理工科的大門。這些畢業于名牌大學、在特殊時期下放農村的老師,將滿腔熱情傾注在學生身上,也在周儒欣心中種下了求知的種子。
父親的教誨也深深影響著周儒欣,“靠學知識、講文明,去更遠的地方”,這句話如同燈塔,照亮他前行的道路。周儒欣展現出的數學天賦,讓他在滄州數學競賽中斬獲大獎,登上《滄州日報》。1979年,他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南開大學。
在南開大學,前兩年不分專業的基礎課程學習,讓周儒欣接受了最優秀老師的教導,也培養了他科學的思維方法和求真務實的人生態度?!霸使誓?,日新月異”的校訓,貫穿他的人生。大學畢業后,他投身部隊科研,后又回到南開大學攻讀計算機人工智能專業的研究生。1991年,他成為葉挺將軍長子、著名航空技術專家葉正大將軍的秘書,參與《海灣戰爭最終研究報告》的翻譯工作,深入研究海灣戰爭中的軍事武器及先進技術。周儒欣早期創業時期還曾與海外衛星導航企業合作,將GPS配套設備銷往國內諸多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及通信制造商。這些經歷都為他日后的北斗事業積累了寶貴經驗。
推動民用,助力北斗初綻光芒
北斗星通成立之初,周儒欣便積極投身推動北斗向民用開放的事業。早在1997年,他邀請時任北斗系統總設計師的楊長風等專家前往美國高通參觀訪問,回國后,楊長風提交考察報告,建議北斗建成后對民用開放。周儒欣也在此時開始積極籌劃切入“北斗一號”相關工作,成為早期推動北斗民用的關鍵人物之一。
創業初期的艱難不言而喻,市場對北斗民用的接受度低,資金緊張,人才流失嚴重。但周儒欣憑借著頑強的毅力,帶領團隊堅持拓展業務。2003年5月,隨著北斗一號備份衛星升空,北斗民用平臺——北斗運營服務中心正式投入運營,北斗星通迎來轉機。2004年,公司成功獲得“北斗系統運營服務許可證”,成為北斗民用開放后的首個牌照獲得者,這為公司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在這一階段,北斗星通落地的首個北斗衛星民用項目——船舶安全保障集中監控管理系統,成為我國北斗產業化領域首個規?;瘧冒咐?。該系統為漁業生產帶來了革命性變化,實現了政府管理部門、漁業生產企業、漁民及其家屬等群體之間的信息互聯和共享,有力維護了國家海洋權益,保護了海洋生態環境,提高了漁民收益,促進了平安漁業建設。
2007年4月,“北斗二號”首顆衛星成功發射,我國北斗系統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啟動。周儒欣敏銳地意識到,建立“以北斗為核心的自主技術和自有產品體系”刻不容緩。同年8月,北斗星通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開啟了打造核心技術產品、打破國外壟斷的征程。
芯片,作為衛星導航產業的技術制高點,成為周儒欣攻堅的重點。2008年,他花費一年時間引進人才,為自主芯片研發奠定基礎。2010年9月25日,北斗星通發布國際上首款真正支持多模多頻的衛星定位芯片——Nebulas,這款芯片支持世界上所有主流導航系統信號,改變了我國測量測繪設備等多領域核心技術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受到孫家棟院士的高度評價,稱其“為國家的北斗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此后,北斗星通在芯片研發上一路高歌猛進,自主研發的Nebulas、Firebird、Firefly等系列北斗芯片在國家主管部門組織的比測中屢次奪冠,并被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還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等重大活動中展出。由北斗星通參與完成的“中國高精度位置網及其在交通領域的重大應用”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公司自主定位芯片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在芯片研發取得突破的同時,北斗星通不斷拓展業務領域,創新業務模式。集裝箱碼頭管理可視化項目、北斗衛星海洋漁業項目等通過自主創新,豐富了業務范圍;自主研發的"“北斗玉衡集裝箱作業監控系統”推動了中國集裝箱碼頭的作業安全化和信息化建設;收購佳利電子、華信天線等業內知名企業,在高精度天線、微波陶瓷器件、LTCC濾波器等產品上實現創新突破;成立汽車智能網聯板塊,助力汽車產業智能化、網聯化發展;收購加拿大從事全球輔助定位專業公司RxNetworks,成立“高精度位置云服務公司”真點科技,打造“云芯一體化”商業模式,構建全球領先的“位置數據底座”,為智能時代發展賦能。
智能賦能,構建數字新底座
在周儒欣的戰略構想中,“智能位置數字底座”(iLDB)是數字經濟時代的關鍵基礎設施。它融合了定位技術、芯片技術、智能技術、傳感技術、軟件技術以及網絡技術等多項前沿技術,通過芯云分布式協同工作,能夠精準滿足物理時空定位以及虛實世界時空對齊的需求,為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提供堅實的時空基礎和強大的支撐。
北斗星通在定位芯片領域的成就令人矚目。其定位芯片在無人機、測量測繪、戶外機器人、精準農業等主要應用領域的市場占有率已突破60%,占據了市場的主導地位。2023年11月9日,北斗星通正式推出高精度定位服務產品,包括厘米級定位服務(TruePoint.CM)及分米級定位服務(TruePoint.DM)。目前,這些服務已實現全國31個省份的廣泛覆蓋,并逐步邁向國際市場,未來計劃覆蓋歐洲、北美等地區。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推出的高精度定位服務開創性地提出了“云芯一體”的解決方案。這一方案通過云芯算法模型的底層協同設計、融合調優以及云芯協同差分改正數增強,有效提升了用戶終端在復雜場景下的高精度定位性能和可用性。與傳統方案相比,“云芯一體”"模式下的高精度定位服務產品在復雜場景下性能提升了20%,傳輸流量消耗降低了40%,同時還簡化了批量服務ID管理,實現了問題責任鏈路的閉環。
以搭載“云芯一體”高精度服務的農機自動導航系列產品為例,其精度能夠穩定保持在厘米級,不僅能夠適應各種復雜的田地路徑,還配備了自動駕駛技術,有效解決了駕駛員長期駕駛易疲勞的問題,同時保障了農機作業的質量,使作業效率提升了20%—25%。高精度定位服務的發布,無疑是北斗星通在“云芯一體化”業務模式上的重大突破,也是其構建“智能位置數字底座”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2024年1月,歐盟空間計劃局(EUSPA)發布了《2024"地球觀測與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市場報告》。該報告以全球企業營收情況為主要依據,整理出“全球十大"GNSS"核心部件及接收機制造商”。北斗星通(BDStar"Navigation)成為中國大陸地區唯一上榜企業。
砥礪前行,引領北斗新變革
隨著全球數字經濟和智能產業的迅猛發展,時空信息與位置服務已成為智能時代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周儒欣敏銳地洞察到了這一趨勢,他指出,在老齡化加劇的背景下,無人系列產品如無人機、農業無人機械等發展迅速,而送貨、無人駕駛等領域對衛星導航定位的需求也日益強烈,衛星導航產業未來將成為黃金產業。
基于此,北斗星通秉持“結硬寨、打呆仗、穿越周期、擁抱未來”的經營思路,緊緊抓住發展機遇,不斷強化行業優勢地位,堅定不移地走高質量發展道路。
作為我國北斗應用產業化領域的領軍人物,周儒欣始終懷揣著北斗強國的夢想和實業報國的情懷。
在推動北斗產業化應用方面,周儒欣帶領北斗星通積極拓展應用領域,將北斗技術廣泛應用于5G、無人機、測量測繪、汽車智能網聯、機器人、精準農業、智慧醫療等眾多行業,使北斗產業化應用滲透到各行各業,惠及千家萬戶,為實現北斗“天上好用,地上用好”的目標作出了重要貢獻。例如,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災區通信網絡中斷,上千臺能接收北斗衛星信號的終端被緊急送往災區,利用北斗衛星短報文功能,災區與外界得以聯絡。疫情期間,周儒欣帶領科研團隊開展科技研發,多項基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技術與產品方案,為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技術保障,如“兩山”醫院建設中使用的衛星導航接收核心部件,以及用于患者跟蹤保障的醫療版手持終端設備、承擔消毒防疫等任務的高精度定位配套無人機等。
從1994年到2025年,我國北斗導航衛星建設走過了30多年的光輝歷程。如今,“中國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新畫卷正緩緩展開。從2000年到2025年,周儒欣帶領北斗星通走過25年奮斗歷程。如今,北斗星通堅定走高質量發展道路,公司的衛星導航核心業務整體實現了國內超一流、國際一流水平。更令人敬仰的是,如今,62歲的周儒欣依然在為北斗強國夢而奮斗。在新的時代征程中,周儒欣將繼續帶領北斗星通人,以構建“智能位置數字底座”為使命,推動北斗產業規模應用的市場化、產業化和國際化,助力北斗應用領域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支撐,向著北斗強國的夢想不斷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