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實記錄一個真實的故事。
為了避免引發(fā)誤會,我省去了故事的發(fā)生地。人物姓名沒有隱去,因為我本來就不認識他們。
但大家盡管放心,故事確實是真的。
很多年前,獵槍還沒有被禁止,針對某些動物的打獵在一些地方還是合法的,但我的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卻早就停止了打獵。或者說,也可能吧,他根本就沒有打過獵。不過,他的家里還是保留了一桿獵槍。或者說,不知道誰給他留下了一桿獵槍。
那獵槍最初是否屬于他,已經說不清楚了,反正那桿槍就掛在他家堂屋里的正墻上,好像從來沒有被摘下來過。但凡去過他家的人,不管事后記得還是不記得,都應該看到過那桿槍。
這種仿佛是被凝固的狀態(tài)到底持續(xù)了多少年,沒人能說清楚。
這也不要緊。
要緊的是,后來全面禁槍了,但住在城鄉(xiāng)接合部的他們家的那桿槍不知道為什么居然沒有被沒收,或者說他們沒有主動上交。他們是不知道有這么個禁令,還是別的什么原因,已說不清楚了。
可能是那桿槍從來就沒有辦理過持槍證,也可能大家早就對那桿槍習以為常。它已經成為那間房子里不可或缺的裝飾,猶如臥室里的床、廚房里的鍋。
反正,那桿老式的、看起來像是手工制作的獵槍就那么一如既往安安靜靜地掛在墻上,滿身塵灰,神情木然,多少年來不曾挪過地方。
也就是前些年吧,他家被列入拆遷名單。他請來一幫朋友幫忙搬家。東西基本上收拾完了,準備抬堂屋里那張居中而坐的老桌子時,一個朋友似乎是第一次看到了那桿似乎自從掛在那里便再也沒有被動過的獵槍。
他說:“把這玩意兒也拿走吧?”
主人說:“那就拿上吧,扔都沒地方扔。”
——也是,灶臺上要是沒有一口鍋,那也太不像灶臺了。
朋友興奮地爬上桌子,也不嫌臟,抬手便摘下滿是灰塵的毫無生氣的獵槍,接著突發(fā)奇想地端起槍,微笑著瞄準站在桌子旁邊的主人,扣動扳機,嘴里同時發(fā)出了一聲模仿槍響的聲音。
沒有人聽到他用嘴巴模仿的槍聲。
那槍真的響了。
聲音那么大。
主人應聲倒地。
[責任編輯 易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