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媒體時代,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如何吸引更廣泛的受眾,實現“破圈”一直是一個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李子柒作為優秀的文化傳播者,其作品過去就在海內外產生了巨大影響,如今回歸熱度不減反增。本文深入探討李子柒短視頻在傳承與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過程中所采用的創新傳播策略,細致分析其內容創作的獨特性、社交媒體平臺的有效運用,旨在為更好地做好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提供啟示借鑒。
【關鍵詞】短視頻;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李子柒
在新媒體迅猛發展的背景下,如何于全球化趨勢中保持文化的繼承和創新,已經變成了眾多文化創作者深入思考的核心議題。從2015年開始,李子柒通過精心制作的短視頻,生動地展示中國傳統的鄉村生活和手工制品,成功地讓許多人重新認識并欣賞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也使她成為新媒體平臺上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創作者之一。
然而,李子柒在收獲巨大流量后卻突然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時間長達3年之久,直至2024年11月,她再次更新自己的賬號,發布了漆器、森林衣帽間以及絨花蜀錦裙的制作三則短視頻,迅速引發全網的熱議與關注。這些短視頻展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熱情與深入探索,體現了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與敬意。李子柒的回歸再次證明,在信息爆炸與生活節奏加速的當代社會,優秀傳統文化并未衰落,反而借助新媒體平臺重煥生機。
一、新媒體視角下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創新路徑
(一)內容創新——視覺與情感的雙重呈現
數字媒體技術為優秀傳統文化題材的開發及形式創新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短視頻的題材開發涵蓋了包括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古代文字典籍等在內的幾乎所有的優秀傳統文化領域,而且在內容表達方面也不斷實現創新[1]。李子柒對優秀傳統文化元素進行精心的篩選和重新解讀,制作出高質量的視頻內容,賦予了優秀傳統文化在新媒體平臺上全新的活力。一方面,其短視頻作品在強調視覺美學的同時,也充滿情感吸引力,通過精致的圖像、獨到的敘述手法和簡練的攝影語言,成功地傳達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另一方面,“無語言”的視頻表達方式,不僅讓觀眾欣賞到手工制作的全過程,還深刻傳達了創作者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敬畏與對簡樸生活的熱愛。在內容創新方面,她始終注重細節的呈現和情感的投入,通過視覺與情感的雙重表達,使觀眾在視覺上沉浸于濃厚的文化氛圍中,同時在情感層面產生深切的共鳴。
(二)雙向傳播——深度互動與觀眾反饋
技術的發展有效提升了短視頻媒介與用戶間的交互潛能,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依托短視頻進行符號化呈現提供了相對“寬幅”的聚合尺度[2]。李子柒的短視頻在微博、You Tube(油管)等社交平臺上受到廣泛關注,其發布的短視頻評論通常都超過5萬條,這充分體現了觀眾對她作品的濃厚興趣和參與熱情。觀眾不僅僅是被動的觀看者,他們積極地參與到視頻評論中,創作者對這些反饋也給予了及時且積極的回應,這種互動有效地加強了文化傳播的深度與廣度。此外,創作者在多個公開采訪中也會對觀眾提出的問題做出解答,分享個人的觀點和創作背后的思考,從而進一步加深了與觀眾之間的情感連接。文化的傳承從來都不能只是生硬的單向輸出,只有建構出雙向的文化對話場景才能讓文化的內涵得以在新時代中得到更深刻的理解和尊重。這種雙向的溝通與互動,既傳遞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也通過與觀眾的密切聯系,構建了一個共鳴與認同的文化共享空間,不僅提升了作品的傳播效果,還幫助觀眾在更廣泛的層面上理解和欣賞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
二、跨文化視角下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化傳播
(一)無障礙的本土化表達
當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在全球范圍內傳播時,會遭遇語言、文化背景以及社會認知等多方面的挑戰。李子柒的成功之道,離不開其在跨文化傳播過程中對本土文化元素的精心提煉。在視頻《大漆制作》里,不僅揭示了漆器技藝之精湛,更以鏡頭捕捉師傅精細刻畫時的神情,以及在制作過程中的那份細膩美感。如此精準詳盡的展示方式,賦予了全球每個觀眾深刻的感受與理解,無論其是否熟諳漆器的歷史文化和特質,都能領略到這一傳統工藝的卓越水平及其獨一無二的魅力。這一系列作品大部分并未采用旁白或角色對話,而是通過圖像、音樂和自然之聲的融合,來傳達深厚的情感和文化內涵。純音樂悠揚、沉穩,結合雪落、鳥鳴、竹葉晃動、柴火燃燒等自然之聲,幫助觀眾在沒有語言信息干擾的情況下,感受到視頻所傳遞的情感和文化氛圍。這樣的表達手法不僅成功地規避了由語言差異引發的問題,還使得觀眾能更集中關注畫面內容,避免了“二次解碼”過程中所產生的“文化折扣”。
(二)國際平臺的多元宣發
為了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向世界,李子柒不僅在國內的社交媒體平臺發布自己的作品,還從一開始便積極面向國際平臺同步發布,拓展作品的傳播渠道。作為全球最大的視頻分享平臺,YouTube擁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龐大用戶群體,在該平臺發布的作品為這位創作者吸引了大量海外觀眾,目前其YouTube平臺上的粉絲已超過2010萬,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外傳播的重要窗口。李子柒在Facebook和Instagram等多個平臺上積累了眾多的粉絲,實現了以YouTube為主、Facebook為輔的傳播格局,在兩大國際主流平臺的共同作用下進一步提高了自身影響力。正是通過建構更為多元的傳播格局,李子柒成功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帶到全球觀眾的視野,推動了其作品在國際舞臺上的廣泛傳播。
三、回歸后作品的創作深化與文化表達
(一)視頻風格的堅持
對傳統文化的堅持并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而是需要通過不斷深入的學習與實踐,真正融入其中。在消失的3年時間里,李子柒親訪非遺傳承人,親身體驗并學習傳統工藝,深究技藝的歷史淵源與文化內蘊,由此對優秀傳統文化產生了更為深刻的理解與感悟。在回歸之作中,她沿襲了其獨有的創作風格,以無言敘事,精細描繪細節與自然,呈現了一種簡約、淳樸而兼具美感的藝術形式。此視覺表達手法不僅讓觀者得以領略精湛的傳統技藝,更透過畫面中展現的自然和諧與日常生活場景,傳遞出一種寧靜與心靈撫慰之感。其作品以精致的鏡頭捕捉,構建出一種和煦而美好的情境,不僅彰顯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風采,更傳遞出深刻的情感聯結,使身處快節奏時代的人們得以在其中尋得寧靜與歡愉。這種簡潔、自然、直擊人心的風格,不僅讓李子柒的視頻在全球范圍內擁有極高的辨識度,也成功地塑造了她獨特的個人IP。李子柒對于這一風格的延續與深化,既是她創作理念的堅守,也是她創新傳播的追求。
(二)內容創新與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度挖掘
在延續了之前視頻風格的基礎上,李子柒的《大漆制作》《森林衣帽間》等作品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詮釋展現出了更深層次的探索。這些新作傳承了優秀傳統文化精髓且融入跨界創新,旨在探尋傳統工藝與現代生活的協調共存之路徑,既維持優秀傳統文化深刻的根源,又通過當代美學和生活敘事體現其風格。在視頻《森林衣帽間》中,李子柒獨具匠心,憑借傳統手工藝的精湛技能與當今審美趣味交融互鑒,成功塑造一種兼備現代生活便捷性和古樸風情的文化表現形式。通過將森林的魅力與精湛的手工藝相結合,她在營造既呼應自然又契合現代化審美的居住環境上施展高明技巧,成功地刷新了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一貫樣態。比起過去的作品,其審美內涵不再是僅僅停留在“鄉村生活”或“田園詩意”的傳統展示上,而是靈活融入當今社會的美學導向、生活方式與文化渴求,巧妙地為古老的傳統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四、對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啟示
(一)創新與傳統并重
李子柒以其獨到的藝術視角,將中國古老的傳統手工藝、農耕生活與現代新媒體傳播手段完美融合,不僅生動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獨特魅力,更在全球范圍內引發廣泛共鳴,成功跨越了語言和文化的界限,成為連接古今、溝通中外的文化傳播者。這種創新不僅體現在視覺呈現與內容形式的革新上,更關鍵的是,創作者對優秀傳統文化精髓進行了深度解讀與創造性轉化。在當今社會,優秀傳統文化要想實現既深入人心又廣受歡迎的傳承與傳播,就必須巧妙地與現代審美需求相融合,既保留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又通過創新的形式和手法使其貼近當代人的審美趣味和生活方式,從而跨越時空的界限,讓古老的文化瑰寶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對未來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播者來說,汲取李子柒的經驗不僅是展示文化的外在表現,更重要的是在堅守優秀傳統文化內核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通過創新來提煉和現代化其內在價值,從而創作出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作品。
(二)處理好國際視野與本土情懷的關系
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要致力于在全球化背景下講好中國故事,但在創作和傳播的過程中,保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本土性也同樣重要。李子柒在她的短視頻中始終嘗試以一種更加符合全球觀眾審美和接受度的方式呈現中國傳統工藝和生活方式。此外,她也努力讓作品跨越語言和文化的障礙,內容選題更接近廣大受眾的實際生活,與人類共同的價值追求相契合。短視頻通過情感橋梁的構建,使國際觀眾能夠在短短幾分鐘內跨越時空的界限,進入異文化的場域,并達成文化共識和情感認同。在圖像化和敘事化的表達方式中,情感與觀眾的內在意識發生碰撞,不論是中國的創作者還是海外的觀眾,都能夠在不同風格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短視頻中找到與之產生共鳴的情感連接點,從而實現非遺的“再嵌入”。在當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保持本土情懷與全球化表達之間的平衡是至關重要的,既要維護文化的獨特性、本土性,也要保證文化在傳播過程中的共通性,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異質文化在交流和碰撞中,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異域性浪漫的審美體驗。
(三)在情感共鳴中實現審美引領
“情感”作為重要的溝通介質可以有效避免由于認知結構、價值觀念、意識形態所導致的根本性偏差,從而有效吸引來自異域文化的海外觀眾的瀏覽點擊量,助推我國非遺國際傳播[3]。李子柒的藝術創作不只是對文化傳播的關注,更重視通過作品中的情感和審美引導,使觀眾在視覺和情感上與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產生共鳴。通過展現中式田園生活的從容與閑適,調動國際觀眾對這種生活方式的向往,許多觀眾表達了“想要置身其中”或“換一種生活”的情感訴求。盡管文化背景有所不同,但觀看李子柒的文化類短視頻,觀眾能夠感受到不同文化語境下對日常生活的普遍關注和探索,這種情感的共鳴更加容易喚起觀眾對生活美好、寧靜和愉悅的共通感受。在她的藝術創作里,觀眾不僅可以領略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還能深刻體驗到這一文化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和情感深度。
五、結語
李子柒短視頻不僅生動呈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亦巧妙地連通了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生活,實現了全球視角與中國之本土風情的和諧共舞。文化創作者在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的再創作與傳播時,一方面要保持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切敬意與矢志傳承,確保創新的根基依然牢牢扎根于文化的核心價值與精神內涵,另一方面更要避免局限于傳統文化的重現,要賦予古老故事以現代的生命力,使之適應當今廣泛的受眾需求。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多維表達,既尊重其文化根基,又讓其在當代語境中煥發新的活力與吸引力。
參考文獻
[1]王穎吉,陳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短視頻內容生產現狀及創新路徑研究[J].中國編輯,2023(11):36-43.
[2]孫浩,鞏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短視頻中的符號重構與創新表達[J].中國編輯,2024(4):90-96.
[3]周烜,王文斌.非遺短視頻國際傳播敘事模式與話語體系建構[J].中國出版,2024(11):40-43.
作者簡介|孫暢,香港城市大學傳播與新媒體專業碩士研究生;倪菲,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中心主任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