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集團副總裁,浪潮智能終端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孫業志:
探索文化領域新路徑 推動數字文化產業化
山東在大模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浪潮是算力基礎裝備領域領先的服務器提供商,在算力基礎裝備領域位居中國第一、全球第二,為大模型的運行提供了堅實的支撐。近年來,浪潮一直在探索如何實現文化領域的產業化,并在多個項目中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數字化應用場景領域,山東美術館的項目是一個典型案例。浪潮與金東等合作伙伴共同投入,浪潮提供算力及超高清顯示設備產品和技術支撐,金東提供內容,實現了重資產的投入與本地化運營的探索。該項目自2024年7月3日正式投運以來,人流量和營收均超出預期目標。這一項目的成功不僅開拓了文化數字化項目的思路,也證明了該模式的可行性和盈利潛力。目前該項目已經在哈爾濱冰雪大世界、福州三坊七巷、陜西圖書館等地復制落地,通過該模式,裝備產業、內容創意團隊、政府平臺得到了更好的串聯,實現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技術支撐方面,浪潮通過生成式人工智能更好地實現觀眾與場景互動,同時通過高清屏幕呈現4K和8K內容,極大地提升了觀眾的參與度和體驗感。今年,浪潮計劃在全國范圍內覆蓋不少于30個場館,特別是在山東,希望能覆蓋至少10個2000平方米以上的沉浸式體驗場館。
此外,浪潮還圍繞生態開展業務,在福建省委宣傳部等部門支持下,合作搭建了“萬福千屏”體系,在福建全省九地市規劃建設2700塊戶外超高清顯示大屏;在鄉村振興領域,如何更好地與數字文化相結合,浪潮也在進行新的探索,在日照市五蓮縣,通過在村莊安裝汽車充電樁、儲能和光伏設施,反哺每個村建設文化廣場,通過一塊12平方米的戶外LED顯示屏實現電影播放、廣場舞、文化宣傳、戲曲下鄉等,為村民更好地提供文化服務。
騰訊數字文化實驗室負責人舒展:
用數字技術打造中華文明IP
騰訊作為一家以“科技+文化”為基礎的互聯網企業,一直致力于在文化領域深入創新探索。近年來,騰訊數字文化實驗室圍繞中華優秀文化遺產數字化煥活進行了大量探索與實踐。在中華文明核心IP上,騰訊與敦煌、故宮和長城等有著多年合作,另外在助力殷墟甲骨文破譯、三星堆文物虛擬拼接及北京中軸線申遺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在打造中華文明新地標和核心IP的過程中,騰訊數字文化實驗室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心得。
首先,利用數字科技手段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IP至關重要。前沿技術的不斷發展為優秀傳統文化煥活提供了有力支撐。為實現高清數字采集,騰訊投入大量人力和資金,采用精細化照掃和游戲渲染技術,達到毫米級還原,力求做好IP的數字化最優體驗。
其次,隨著數字化體驗的提升,技術采集的統一化和標準化成為當務之急。因此,建立統一的技術采集標準和體系顯得尤為重要。
此外,AI技術在文化IP打造上發揮了重要作用。AI不僅提高了效率和速度,還在激活創作和用戶互動方面展現出巨大潛力。騰訊在AI應用方面加大投入,研發了基于AI的新功能和高質量語料庫,如AI講解助手等產品,旨在為用戶帶來更加豐富的文化體驗。
在助力北京中軸線申遺等項目中,騰訊積極與北京測繪院等機構合作,實現高清數字資源的社會共享和授權使用。
數字化煥活不僅推動了文化的有效傳播和文明互鑒,也為各種形式的應用奠定了良好基礎。
數字技術和數字化對IP打造、傳播以及實體經濟賦能具有重要意義。未來,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落地應用的不斷深入,騰訊將繼續在文化領域發揮更大作用,為推動中華文明的傳承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山東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文強:
聚力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 以創新引領構建融合出版新業態
圍繞全產業鏈轉型升級,山東出版集團制定了“數智五化”發展規劃,以山東出版智算中心為基座,構筑山東出版數字文化服務和經營管理服務兩大門戶,打造智能出版服務、數字內容服務、網絡營銷服務、數據資產確權服務、智慧經營管理五大矩陣,建設出版產業大腦、智慧教育服務、小荷書苑、會員大數據運營、山東省數字融合版權交易中心、智慧管理、戰略管控七個平臺。
在數智化轉型方面,聚焦優質內容多模態呈現,推動優質文化內容由傳統向現實、由實體向數智、由國內向國際的轉化,形成融合出版新業態,打造沉浸互動、個性定制、線上線下融合等體驗消費新場景,通過集結力量、集合資源、集中管理、集約經營、集成優勢,構建魯版網絡營銷矩陣。
山東出版集團將不斷強化體制機制保障,聚焦智算中心、智慧教育、黃河文化數字應用場景等重點項目,精準發力、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大力培育科技領軍人才和復合型人才梯隊,構建開發合作、激勵創新的人才環境,進一步激活出版與科技深入融合協同發展的新動能。
大眾報業集團(大眾日報社)黨委書記、董事長、社長畢司東:
組建山東數字文化集團 共建全省數字文化“一張網”
數字技術已經成為重塑文化競爭力的關鍵變量,數字文化產業平均增速超過15%,催生出萬億級的新市場。山東作為文化大省,手握孔子、泰山等頂級文化IP,數字文化開發潛力巨大。在此背景下,省管國有大型文化企業——山東數字文化集團應運而生,這是科技型、平臺型、生態型的全省數字文化龍頭企業,也是山東數字文化的探路者、賦能者和領航者。
新組建的山東數字文化集團,全面整合大眾報業集團內外部優質資源,形成集技術研發、項目孵化、文化展示、文化園區、文化投資、文化交易于一體的產業閉環,主營業務包含智慧媒體、數字文化、數字經濟、數字科技、文化交易及投資五大板塊,全面承擔山東省文化數據、算力網絡、科技研發、應用呈現和多元服務等工作。
發展數字文化需要強有力的技術和平臺,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尤為重要。為此,數文集團陸續開發齊魯文化大模型、山東文化數據庫,構筑全省數字文化“新基建”;依托與騰訊集團共建的山東數字文化科技研發應用中心,以及省數字文化創新實驗室等3家省級實驗室,持續為數字文化產業發展夯基賦能。數文集團將深化同各地市、各廳局、各單位的合作,加快構建“產權原有、數據共建、功能共用、收益共享”的共建共享機制,共建全省數字文化“一張網”,共贏數字文化發展新未來。
山東廣播電視臺黨委副書記、總編輯周盛闊:
以“六大平臺”為載體支撐 構建山東廣電數字文化發展新格局
當前,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加速推進,以人工智能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方興未艾。加快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既是大勢所趨,也是行業使命。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廣電傳媒集團將堅持導向為魂、內容為王、平臺為基、創新為要、科技引領,加快推動文化和科技融合向縱深發展,加快向綜合文化服務運營主體轉型。
具體來講,以重點建設的文化社區數字智能開放服務平臺、山東衛視4K超清頻道、“閃電”大平臺、齊魯高清數字影像記憶智慧平臺、微短劇創新生態平臺、生成式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平臺這“六大平臺”為載體支撐,構建山東廣電數字文化發展新格局。在微短劇創新生態平臺建設方面,將聚力打造一個微短劇影視基地、一個微短劇產品矩陣、一批精品微短劇,開發IPTV省市縣微短劇劇場,推動網劇上電視,形成正能量微短劇規模化制作播出新生態。
創新發展離不開技術賦能。在這方面,山東廣播電視臺集成運用“全內置式一體化”技術,優化IPTV電視一體機,探索解決電視操作復雜問題的山東路徑;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推進AI系列微短劇的創作生產,推動精品微短劇出海;運用大數據技術,完善提升智能大屏應急信息發布系統,為多場景應用提供技術支持;運用超高清、云計算技術,研發超高清節目協同生產管理系統,提升規模化服務供給能力;運用數字孿生技術,研發智能超寫實虛擬數字人,推出多場景智能化文旅服務;運用VR、AR等虛擬視覺技術,提升XR互動媒體創展平臺,開發文化遺產數字化等視覺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