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金融環境不斷變化,金融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風險與挑戰。政策性銀行作為金融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特殊的政策使命。在大數據背景下,市場對政策性銀行的財務管理和經營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預算管理是政策性銀行加強內部控制、防控金融風險、提升經濟效益的重要工具。以政策性銀行為研究對象,分析其在全面預算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優化全面預算管理的對策,以期為政策性銀行提升全面預算管理效能、強化風險防控能力、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大數據;政策性銀行;全面預算管理
0 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復雜多變,市場監管力度不斷加大,對政策性銀行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全面預算管理能夠整合銀行的各項經營活動和財務資源,是政策性銀行內部控制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面預算管理能促進政策性銀行制定戰略規劃并加以改進,優化政策性銀行年度預算安排及其在不同地區的政策資源分配,在經營發展的穩健性、財務的可持續性、內部資源的優化配置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然而,現階段政策性銀行在實施全面預算管理過程中還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影響了全面預算管理工作實效性的發揮。在大數據背景下,政策性銀行將大數據技術融入全面預算管理,能更好地應對金融市場環境的變化,提高自身經營效率和風險防控水平,從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
1 相關理論基礎
1.1 全面預算管理
全面預算管理是指以企業發展戰略為核心的一種多層次、大范圍的財務管理模式,涵蓋了企業的所有經營活動,包括編制預算、執行預算、監控和調整預算等全過程管理[1]。全面預算管理不僅包括對財務數據的分析和匯總,還包括對組織資源分配、業務計劃和長遠發展策略等非財務資源的規劃與控制,將企業戰略目標進行具體化、數量化和時間化,確保企業各項經濟活動都在計劃之內有序推進。對于政策性銀行來說,全面預算管理能夠提升各部門之間的合作和溝通,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調,提升資源管理水平,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全面預算管理的“全面”大體包含3層含義:第一,所有員工都要參與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第二,業務范圍全部覆蓋,將全面預算管理運用到企業業務的事前、事中、事后3個階段;第三,管理流程全程跟蹤,全面預算管理涵蓋經營活動的所有環節和全部資源。因此,全面預算管理具有全員性、全過程性、整體性3個特征[2]。
1.2 政策性銀行全面預算管理應用
政策性銀行全面預算管理首先要以研判國家宏觀政策和經濟形勢為前提,以經營發展戰略為核心,以年度為單位,合理規劃未來經營活動,預測經營結果,優化配置各項資源,促進銀行實現戰略目標和經營目標。政策性銀行應建立包含業務預算、資本預算、財務預算3個方面內容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3]。業務預算包括存款、貸款、中間業務、不良貸款控制預算等內容;資本預算包括資本充足率等監管指標,平衡資本的需求和供給,確定各項風險加權資產的資本占用和資本補充;財務預算包括在日常經營活動中對資金的合理規劃、對支出的合理預算,合理規劃資金鏈、營業收入情況和財務管理等方面。政策性銀行全面預算管理應建立預算編制、預算執行、預算調整、預算考核、全員參與等系統化的管理方法,通過對財務、人力、物力等資源的全面、科學規劃,達到提高銀行運營效率和管理水平的目的。
1.3 大數據技術
大數據技術是一門通過高效記錄、處理、分析海量多樣的數據,得出高價值信息的技術統稱。大數據技術包含數據收集技術、數據處理技術、數據分析及挖掘技術、數據可視化技術等,通過數據間的關聯性分析,發現數據間的聯系和規律,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大數據技術已經被應用到各行各業,每天都有巨量數據產生。大數據技術經過多年發展,目前呈現出“5V”特征,即大量(Volume)——數據規模龐大,多樣化(Variety)——數據種類和來源多樣化,高速(Velocity)——數據增長和處理速度快,有價值(Value)——數據價值很高,真實(Veracity)——數據真實、有效。
1.4 政策性銀行大數據技術應用
大數據技術可從海量數據中挖掘出寶貴的資源,成為推動政策性銀行發展的重要力量,被廣泛應用到政策性銀行的客戶管理、財務管理、風險管理等多個場景中。政策性銀行借助大數據技術,搭建經營管理的全景視圖,用來支持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4]。政策性銀行傳統的全面預算編制大多通過基層人員手工填表,逐級上報匯總。這種工作方式效率較低,而且操作風險很高,出錯的概率很大。基于大數據技術研發的預算管理系統,可以實現智能化填表匯總,提高了預算管理的效率和質量,降低了操作風險,能夠幫助銀行提供準確的預算數據。在預算執行過程中,通過預算管理系統,政策性銀行可以實現預算管理部門對下發給各級行的預算目標進行剛性控制,防止超預算開展經營活動,同時也能實現預算管理人員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監督。
2 政策性銀行全面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 全面預算管理意識淡薄
全面預算管理具有全員性的特點,政策性銀行全面預算管理需要全行員工的積極配合。但是在一些政策性銀行的日常運營管理中,基層人員全面預算管理觀念淡薄,主觀認為預算工作屬于財務部門,認知度較低,導致全面預算管理工作流于表面。全面預算管理工作始于總行,由總行確定一個預算編制總基調,各級行再“自下而上”開始報送。基層銀行大多數時候結合往期數據編制預算計劃,很少會考慮市場環境和經營環境的變化,多為被動接受,將預算視為一項必要的任務,而不是主動參與編制,沒有考慮預算背后的邏輯和意義。在預算執行過程中,許多員工也無法準確把握預算中的指標,導致執行出現偏差。在預算控制過程中,由于缺少對預算控制重要性的認知,效果也達不到預期。
2.2 預算目標設定過于簡單
部分政策性銀行在預算編制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長遠戰略目標,預算目標制定過于簡單,僅考慮上年度的業績或其他同業銀行的表現,而沒有結合自身特點和發展實際,導致實際業務發展和全面預算目標逐漸偏離。在編制預算時,財務部門缺少與各業務部門的溝通,也是導致預算與實際偏離的重要因素。如果預算目標不能準確反映政策變動、市場變化、客戶需求等因素,就會影響銀行業務的高質量發展。
2.3 預算編制缺少靈活性
政策性銀行的經營環境隨政策變動、經濟發展而不斷變化,特別容易受政策調整、經濟周期、技術創新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在預算編制過程中,需要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動,結合內部業務發展需要,不斷對預算進行調整和優化。一方面,部分政策性銀行在預算編制過程中缺乏靈活性,采用傳統周期性的預算編制方法,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快速反應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政策性銀行對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不足,在編制預算時沒有將大數據分析得出的有效數據進行融合,導致預算與市場實際需求有偏差[5]。
2.4 預算執行信息不對稱
預算執行是全面預算管理的關鍵環節,政策性銀行預算執行涉及各級行、各部門,受限于系統的功能不完善,對全面預算執行過程監控不足,預算管理人員對預算執行的重視程度不足,大部分都是事后監測,無法對預算執行全過程進行跟蹤管理。通過按月或按季找出預算偏差形成的原因,并據此制定解決策略,效果往往具有滯后性。一般全面預算目標分解下發后,各級行、各部門負責各自的預算目標,按照預算目標開展經營活動,各個單位之間的預算執行過程相互獨立,而每個單位的預算執行情況都將對銀行整體的預算目標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全行長期戰略目標的實現。
2.5 信息系統對預算支持不足
目前,政策性銀行已經建立了預算管理系統,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研發的預算管理系統功能有限,不能進行實時更新。在編制預算時,大多數政策性銀行都是通過人為判斷手工填制報表,預算的準確性和專業性由報表的編制人員決定,無法有效保證預算的精準性。在編制預算后,政策性銀行將預算結果錄入預算管理系統,而預算管理系統僅為預算管理提供數據支撐,自動化程度較低,不能為指標分析、預算編制等方面提供系統支持。在預算監測過程中,政策性銀行也僅是對指標進行剛性控制,難以實現對關鍵指標的自動監測預警,預算管理仍需要人工調整數據。
2.6 預算監督與評價不夠深入
在全面預算管理中,預算監督與評價機制至關重要。部分政策性銀行因為缺乏有效的監督與評價機制,導致預算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能及時被發現與解決,使預算工作表現為形式主義,造成預算管理效果達不到預期。同時,考評機制不健全,預算考核和激勵機制不完善,考核方法不合理,導致員工執行預算積極性不高,預算與實際執行情況存在較大偏差,使預算失去了原有的指導意義[6]。
3 大數據背景下政策性銀行全面預算管理對策
3.1 增強全面預算管理意識
政策性銀行應積極推行全員參與的預算管理體系,引導全行員工樹立全面預算管理意識,使得全面預算管理理念深入人心。首先,需要定期宣傳,使每個層級、每個崗位及每位員工都能深刻理想全面預算管理的重大意義,提升全員對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視程度。其次,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鼓勵員工積極參與全面預算管理,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動態監測考核數據,及時反饋問題,強化考核結果的運用;同時,要求基層人員參與預算編制和執行,使其在實踐中逐漸意識到預算管理的必要性,促進全面預算管理深入實施。最后,加強對員工的全面預算管理培訓,讓員工掌握全面預算管理方法,增強員工全面預算管理能力,從而不斷提升全面預算管理效果和質量。
3.2 明確全面預算管理目標
政策性銀行的全面預算管理目標應該與國家宏觀政策、經濟的發展目標保持一致。在制定全面預算管理目標時,政策性銀行要綜合考慮多重因素,并結合自身實際發展情況,確保全面預算管理目標與戰略目標相同。政策性銀行只有將中長期戰略目標融合在全面預算管理工作中,才能充分發揮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要作用。在實際工作中,首先,要細化發展戰略,針對不同階段的特征對全面預算管理做出科學規劃;其次,要統籌管理全面預算管理目標,促使其能夠符合各部門的實際發展需求;再次,要在全面預算管理基礎上優化資源配置;最后,要根據不同部門的特點編制全面預算,實行差異化預算管理。這樣政策性銀行才能通過全面預算管理順利完成戰略目標[7]。
3.3 優化預算編制方法
為提高預算編制質量,政策性銀行需要不斷優化預算編制方法。首先,在全面預算編制方法的選擇中,可以將增量預算、零基預算、彈性預算等方法結合使用。其中,水電費、管理費等固定支出可以采用增量預算方法;對于市場影響較大的支出,可以采用零基預算方法;對受政策風險影響較大的支出,可以采用彈性預算方法,設置風險波動區間,增強應對風險的能力。其次,在編制預算的各個環節,要明確預算編制、審核、批準的具體流程,確保預算編制嚴謹,提升數據編制的可靠性。最后,在預算編制時,要加強部門間的溝通協調,提高預算編制的準確性,同時還可以使用大數據技術,實現預算調整智能化和自動化。通過上述方法,政策性銀行可以建立起更加科學、可靠且貼近實際的預算管理體系[8]。
3.4 提高預算執行靈活性
隨著國家政策和市場環境的變化,政策性銀行應該提高全面預算執行的靈活性。第一,要建立動態預算管理機制,根據國家政策、經濟發展、市場環境等因素,定期對全面預算的執行情況進行評估,加強對客戶需求和行業動態的調查研究,做到市場變化時及時調整預算目標和任務,確保預算管理能夠適應市場的發展趨勢。第二,要建立健全風險識別、評估等風險管理機制,加強預算執行過程中的風險管理,提高預算調整的時效性[9]。
3.5 利用大數據技術提升全面預算管理水平
政策性銀行應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加強全面預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提高全面預算管理效果和質量。引入大數據技術,可以實現全面預算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精細化。首先,建立大數據平臺。政策性銀行的全面預算需要以數據為支撐,而數據又要考慮外部的環境指標和行內的歷史數據。政策性銀行通過大數據平臺的對接,可以反映宏觀經濟、區域政策、同業競爭等外部環境指標,對區域經濟水平進行精準“畫像”;利用數據挖掘技術等構建預算測算模型,結合行內歷史發展數據,測算各項業務指標、財務指標等預算參考值,為編制全面預算提供數據支撐,提高全面預算管理的精準性。其次,增強預算計劃聯動性。完善全面預算管理系統建設,實現聯動機制,由各層級預算編制的責任單位、部門、編制人員等在影響預算目標的因素出現后,依據大數據分析功能,分析預算變動是否需要調整,保證預算調整的嚴謹性。最后,搭建數據信息動態監控系統,保證全面預算信息的時效性。通過信息系統,政策性銀行可以快速、準確地收集預算數據,實時監控和評估預算的執行情況,為決策提供數據支持,同時解決預算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保證高效完成預算管理工作。
3.6 完善預算監督與評價機制
政策性銀行應不斷完善全面預算監督與評價機制。一方面,要設置全面預算監督部門,建立全面預算執行監督機制,對各級行、各部門的全面預算執行落實情況進行監督,對執行中產生的偏差及時進行預警,分析產生的原因,根據偏差的嚴重程度進行調整改進,并最終形成報告;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全面預算評估機制,包括定期匯報制度、預算考核機制等,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預算目標,確保全面預算管理的質量和效果。對于監督和評價中發現的問題,要制定整改措施,確保預算監督和評價機制的有效性。
4 結語
綜上所述,全面預算管理是政策性銀行內部控制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經營發展和戰略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在當前金融環境不斷變化的情況下,政策性銀行要依靠大數據技術完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增強全面預算管理能力,優化資源配置,促進戰略目標的達成,充分發揮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價值,從而實現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冬梅.基于全面預算管理的財務資金內部控制策略研究[J].市場周刊,2024(7):49-52.
[2]葉詩媛.強化全面預算管理促進農村商業銀行高質量發展[J].中國科技投資,2024(17):96-98.
[3]宋春梅.商業銀行全面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活力,2024,42(18):22-24.
[4]唐良霞.大數據背景下商業銀行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建設的思考[J].中國產經,2024(10):128-130.
[5]郭娜.數字經濟背景下商業銀行全面預算管理問題研究[J].金融客,2024(4):16-18.
[6]鐘俊.商業銀行全面預算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4(7):134-137.
[7]沙開瓊.商業銀行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的困境及優化[J].中國集體經濟,2024(21):97-100.
[8]蔣依蘭.商業銀行的全面預算管理[J].納稅,2024(13):106-108.
[9]董金娥.農商銀行實施全面預算管理遇到的部分問題及對策[J].商訊,2024(7):84-87.
收稿日期:2024-10-19
作者簡介:
胡雪瑩,女,1990年生,碩士研究生,會計師、稅務師、國際注冊內部審計師(CIA),主要研究方向:稅務處理、財務管理、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