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很害怕談戀愛,怕進入親密關系,感覺每次談戀愛都在消耗我的精力。
我總感覺如果對方太優秀,我也要足夠優秀、表現得足夠好,不然對方憑什么選擇和我在一起呢?可我也常常覺得自己無論怎么努力,都不夠優秀,即使對方現在選擇了我,但在真正了解我之后就不會再喜歡我了,或者遇到更優秀的對象后也會隨時棄我而去……
與男友相處時,我完全沒辦法放松自己,總是患得患失,還會隨時去觀察對方的一言一行,然后在心里反復思考自己該怎樣回應對方……有時候,我會不自覺地想要逃離。男友約我時,我總要找各種借口拒絕。而男友也認為我不喜歡他,說我太冷漠了,見個面總是推三阻四的,這樣的戀愛還不如不談!我聽了之后特別傷心,因為我并不是有意這樣做的。為什么我談戀愛會這么難啊!
阿德勒說:“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想讓自己更優秀,想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币虼?,自卑的人拼命地提升自己,試圖讓自己變得優秀來擺脫自卑。然而,令人困惑的是,許多人的外在條件已經很好了,內心卻依然難以掙脫強烈的自卑感,甚至陷入越努力越自卑的怪圈。
我們常將自卑歸因于能力問題。在很多人的思維里,自卑是指向個人能力的,也就是“我這個人不行、不夠好、不夠優秀”,所以要努力升級外在條件,如同小孩穿上了華麗的成人外套,卻失去了真實的自我,最后不得不扮演一個符合社會標準、受人喜歡的“假我”。
實際上,自卑的本質是內在體驗的問題,指向的是自我感覺,它取決于一個人如何體驗自己,跟這個人客觀上是否優秀沒有關系。一個人如何看待自己,是否會感到自卑,往往深受早年依戀關系的影響,尤其是無條件的愛與安全的依戀。
內心深處“我不夠好”“沒人能接受真實的我”的信念,讓很多人在人際交往中很擅長扮演“假我”,將“真我”隱藏起來。進入親密關系后,他們害怕暴露真實的自己,生怕自己會被嫌棄、被拋棄。因此,他們會竭盡全力掩飾真實的自我。
同時,展現出來的積極正面形象也讓我們得以暫時擺脫內心中那個不完美、不體面的自己?!凹傥摇痹讷@得他人的肯定與接納時,也給我們帶來極大的滿足感。漸漸地,我們便習慣于在親密關系中展現出他人眼中的自己,而回避并隱藏內心真實的自我,也會讓我們感受到深深的孤獨感,如附骨之疽,使我們難以找到歸屬感。
其實,夢華身上有著多數人的影子。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一直被忽視或有條件地被愛著,一旦無法滿足父母的期待,父母愛的目光就會轉移或消失。夢華一直在惴惴不安中的環境中長大,踮起腳才能讓父母看到自己。因此她常常會感到失落,總覺得自己不夠好,缺乏價值。成年后,夢華認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脆弱的、隨時會斷裂的,認為自己是無用的、無價值的,可能會被拋棄或取代。這些讓自體受損的經歷,改寫了夢華對自我的認知,夢華無法相信真實的自己正被深情地愛著,也無法相信人與人的關系可以是安全、真誠、穩定和可靠的。
若想改變依戀關系中的自卑與不安,關鍵在于改變你看待自己的方式,你跟自己、他人和世界的關系。對于自己的缺點,你或許比任何人都清楚。而自己有多好,你卻從來都不知道。因此,看見自己、喜歡自己、相信自己,走出不安全的依戀模式,發展出健康的依戀模式,才能讓我們在親密關系中既不失去自己,也具有愛人的能力。
責編/劉璐
E-mail:76864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