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 年6 月至今,家住上海浦東聯洋社區的李唯已經劃船上班169 天。
這可能是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達到的最低視角。當都市上班族困于早晚高峰的擁堵時,李唯一人一舟一槳,在河上聆聽著水聲與鳥鳴,暢通無阻,怡然自得。
從聯洋社區的家到公司所在地張江,水路6 公里,獨自在河面行船的李唯每次都會分享途中的見聞與感受。
那些依水而生的動物是李唯的玩伴,他時常能看到躍出水面的小魚,有一次一條黑魚還跳上了皮艇;小白鷺是水面上最常見的水鳥,飛翔起來的樣子很美;上岸時看到的小甲魚,會聞聲伸出腦袋,張開四爪迅速逃跑。
劃船上班的時間久了,河邊的釣魚客和路人都會熱情地和他打招呼。來來往往的環衛船也是李唯經常“偶遇”的對象,船上的工人慢慢也成了見面揮手致意的朋友。
更多人是從社交媒體上刷到李唯劃船上班的視頻的。視頻里這個一身專業裝束的年輕人精神抖擻,蹬著平衡車快速穿過小區前往河邊,熟練地將皮艇拖入水里,再穩穩地坐進空間狹小的艙位中,開啟上班之旅。
李唯在一家世界500 強企業工作,一直喜歡各類戶外運動。機緣巧合在讀MBA 時,他擔任了中歐校友航海協會的秘書長,開始推廣航海運動,并在水上運動上逐漸發掘了自己的興趣,開始嘗試和學習水上的各類項目。
2023 年,李唯參加了一家賽艇俱樂部的晨訓,每天早上在水上訓練兩小時。經過早間鍛煉,整個人一天的精神狀態都很好,工作效率也很高。美中不足的是,每天訓練結束,還要在高峰期開車去上班。“要是能劃船到公司就好了。”李唯突發奇想。
某一天,這個奇思妙想就變成了現實。
浦東河道網密布,一次偶然的機會,李唯發現家到公司之間的河道竟然連通,可以從張家浜轉入三八河抵達公司。這個發現讓他興奮不已。李唯詳細咨詢了專業人士,確定自己要經過的河段并非航道后,才開始了第一次嘗試。
水路6 公里,劃船50 分鐘,加上前后準備的時間,每天上下班單程耗時約1 小時15 分鐘,相比開車并不高效。但對一個充滿想象力和熱衷體驗的人來說,這并不是問題。
李唯給自己立下劃船上班100 天的目標,并將自己劃船上班的經過拍成短視頻,發布到社交媒體上。這一新奇的通勤方式迅速引起關注。有人興沖沖地想“搭船”同行。于是,李唯開發了免費“順風船”:目前已有10 多人搭乘過他的船,有朋友和同事,也有網上慕名而來的粉絲。很多人一上船就驚嘆,原來水面上的視角是這樣的,俯視周圍的世界久了,發現原來平視或仰視是這樣一種感受,人重新成為自然的一部分。
偶爾劃船上班一次很有意思,堅持劃船上班則完全不同,路上會遇到很多困難,有時候也很艱苦。
有一次修橋要吊重物,一輛大吊車要用鋼纜和地面固定,將河道全部攔住,李唯只能拖船繞行200 多米,再重新下水。還有一次,李唯晚上回家時,水面上的鋼纜沒有收起,劃過去時一下撞了上去,船斜了,手機也掉進了河里。
在李唯看來,堅持并克服困難,能體驗到強烈的獲得感。一次,下著傾盆大雨,他劃到地鐵2 號線張江高科站邊上時,橋上在排水,瀑布一樣沖下來。“人在船上覺得漫天蓋地都是水,水面上還有霧氣,一個人漂在水上,那種感覺非常特別。”
2024 年冬天有幾天溫度特別低,浦東郊區達到了零下5 攝氏度,風特別大,船上、水面上都結了薄冰。李唯迎著寒風劃過去,波浪一次次地沖擊著船體,需要耗費更多的體力去控制船體。
當然,李唯不會做沒必要的冒險。“從事戶外不是為了冒險,而是有計劃、有準備地去應對極限的挑戰,對大自然要有敬畏之心。”
在眾多欣賞、好奇、欽佩的評論當中,也不乏質疑的聲音。最多的是合規性質疑。在河上劃船是否合法合規?李唯說,他此前咨詢過水務部門,也查了很多信息,知道核心航道是不能私人行船的,根據“一江一河”條例規定,蘇州河和黃浦江禁止劃船,其他通航水域雖然個人劃船也有危險,但沒有明文禁止。另外,在交通委網站也可以查詢通航水域地圖。
李唯最擔心的是有人盲目跟風發生意外。因為河道上的情況比較復雜,如果不具備專業素養,還是有不小的風險。
2024 年11 月底,李唯和朋友結伴,首次嘗試單日不間斷長距離劃行挑戰,從碧云社區劃到臨港,全程65 公里,耗時14 小時。兩人早上6 時許下水,晚上9 時許上岸,成功完成挑戰后發現手上的皮都磨破了。
“太陽下山后,水面上很冷,但是看到了臨港美麗的煙花,非常開心。”這次經歷被臨港新城行政部門關注到后,還特意邀請李唯擔任臨港煙花活動的推廣大使。
“很多人對劃船上班感到新奇或不解,但就在幾十年前,江南一帶仍然是河汊縱橫,村鎮依河而建,屋后都系著一條小船,到哪兒去都是劃船。”李唯很想讓更多人重新找到與水的親近感。
本著為水上活動多做公益的心態,李唯繪制了一份張家浜河道電子科普地圖,作為劃船上班100 天里程碑達成的禮物送給大家,讓更多市民能夠清晰了解張家浜水路上的各種資源。
李唯從小在廣州長大,后來在美國學習和生活了10 年,因為看好國內的發展,他放棄了國外已經穩定的生活,主動向公司申請負責國內項目,回到國內發展。
“虛度人生才是真正的風險。”李唯始終認為,路上的收獲才是形成人生觀最重要的素材,而不是財富的積累。所以,他總是讓自己保持敢想敢做的生活態度,在過程中收獲快樂,也給周邊人帶來價值。
(恬淡人生摘自2025 年1 月21 日《新民晚報》,范李麗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