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的開頭是從未來回望過去,還有一種方式,是從現在預知未來,運用蒙太奇手法講述人物命運,產生懸念。有些廣為流傳的金句,就是運用了這種時間的魔術。
比如,“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暗中標好了價格”。(茨威格《斷頭王后》)
這句話常用來描述在面對誘惑時,要思考背后隱藏的風險和后果。這是茨威格寫給法蘭西王后瑪麗的一句話,她享受著奢華的生活,卻沒有意識到這種生活會讓她付出代價,最終在法國大革命時期被送上斷頭臺。
怎么應用在寫作中呢?我們也可以未卜先知,轉動人物的命運齒輪。先打開《水滸傳》盲盒,抓到幾個命運令人唏噓的人物。
寫潘金蓮:當潘金蓮的叉桿失手掉下去的時候,她不會想到,這竟會成為命運沉淪的開端。在王婆的攛掇下,她一步一步陷入泥潭,把武大郎推向死亡深淵,而自己也在罪惡的旋渦里越陷越深,落得身首異處的結局。
寫林沖:當林沖帶妻子去大相國寺上香時,他不會想到,看似平常的一次出行,竟埋藏著兇險,妻子被高俅之子高衙內相中,從此,平靜的生活被徹底打破。
寫晁蓋:當晁蓋在黃泥岡智取生辰綱,與兄弟們在梁山大碗喝酒、大塊吃肉,逍遙快活之時,不會想到后來會被一支毒箭射中,帶著遺憾離世,而他一心構建的聚義藍圖也最終消散在歷史的風煙之中。
再比如,寫《紅樓夢》里的賈寶玉:當賈寶玉對林黛玉說“憑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們兩個人的”時,他不會想到,賈府的繁華會如夢幻泡影般消逝,大廈將傾只在須臾之間,姐妹們會飄零離散,黛玉香消玉殞,而他無能為力。
寫《史記》里的西楚霸王項羽:當項羽在巨鹿之戰中破釜沉舟,大破秦軍主力時,不會想到他后來會被劉邦的軍隊圍困于垓下,四面楚歌,懷著滿心的悲愴自刎于烏江之畔,霸業宏圖化為泡影,徒留后人無盡的喟嘆。
歷史或名著中的人物不會知道自己的未來,但作為讀者的我們知道,可以截取人生的片段,運用時間魔術,讓故事更具沖擊力。
閆晗,專欄作家,在《中國青年報》《三聯生活周刊》等報刊發表作品一百多萬字,新書《跟著名家學寫作》已上市,微信公眾號:閆晗的讀寫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