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上午,我一口氣包了二百個餃子。當然,餃子皮是買的,現(xiàn)成的;肉餡是我用絞肉機絞的;我付出最多的勞動是包。我將餃子皮攤在手心,用小勺舀餡至皮中央,皮對捏,指尖蹭幾滴水,兩側(cè)各蘸些,折簡單的褶皺,摁緊,呈元寶狀,擱在灑滿面粉的案板上,成了。
我喜歡包餃子。包餃子時,我的視線范圍不超過一張桌子,攤、舀、捏、蹭、蘸、折、摁、擱,一氣呵成。
其實,我會的家務(wù)不多。但包餃子是童子功。少年時代練出的手藝, 因為熟練,因為根深蒂固,成年后意外成為我煩惱時、憂慮時,最具專注力、沉迷、解壓的事之一,簡直像個避難所。
是啊,避難所。
一月開年,我結(jié)束了幾項合約;一個項目對接方突然掉鏈子,答應(yīng)好的事出爾反爾,且沒有備案;孩子進入期末考試季;月末我們要加入春運大軍,搶票暫時無果……
眼前的餃子一個個多起來,白白胖胖,排成排,列成列。它們?nèi)绫?我如將,成就感莫名強起來。煩惱仍在, 可是剛才專注的時段,一樁樁,一件件,被我拋在腦后,大腦一片空白,只有皮和餡,只有把它們加工成型。再回首時,煩惱雖不至于煙消云散,但也沒有那么濃烈、迫切了。
當我意識到包餃子是我的避難所,我正拿著保鮮袋,將餃子們?nèi)畟€一組裝袋、裝盒、放冰箱。
慢著,我的避難所不止這一間。幾個月前,我因為不良的人際關(guān)系,心力交瘁。我能找到的唯一自我療愈方法就是去書店。
說來奇怪,只要我進了書店,聽見似有似無的音樂響起,面對三三兩兩的顧客,心情就會好很多。
他們看似毫無關(guān)系,實則做著同樣的事。或在書架前仰臉審度一排排書脊,看書名及裝幀判斷書的內(nèi)容、品位,醞釀、選擇片刻,抽出其中一本,翻檢目錄,尋找所求;或窩在角落,舉著一本書,遮住面頰大半,神游書內(nèi),仿佛一切外界事物與其無關(guān);或端著咖啡,面前攤一本書、一支筆。人在書店,有人在看書,有書在等人,與無數(shù)期待異于現(xiàn)實、超越現(xiàn)實的人同在,我會立刻覺得, 吾道不孤, 溫暖、平和、安靜。

書店是永遠的避難所,現(xiàn)在,我對著餃子們想起這句話,我意識到,所有能讓人專注的事,都是避難所。
我沒把餃子全凍起來,留出一盤,準備給孩子當晚飯。
下午四點半,孩子進門。期末考試完,讀七年級的他一身輕松。一進門,他卸掉書包、校服和球鞋,一頭扎進房間。只見他喜形于色,打開iPad,點擊收藏夾,點開正在追的網(wǎng)絡(luò)小說。屏幕的光映在他的臉上,他的表情可用如饑似渴、如癡如狂形容。
網(wǎng)絡(luò)小說,是他才入迷半年的領(lǐng)域。在此之前,他喜歡過谷子,所有零用錢全用在谷子店。和同齡人交流,三句話離不開谷子;如遇同好, 一定引為知己。那時,因任何理由, 去任何城市,他也必以谷子店為坐標,為打卡地。
谷子之前呢?是各種串兒。我還記得,他逛花鳥魚蟲市場,在串攤上流連忘返,主動詢價,忐忑砍價,逐一試戴,被迫取舍時的躊躇、為難,做出決定后的義無反顧。
拋開孩子必有的娛樂、玩耍,人人都有童年,童年都有玩具。當孩子慢慢大起來,他們的喜好,也更像是個避難所。
這不是我的論斷,是我一個當了二十來年班主任的同學所言。她的原話是,家長們總是認為,孩子一直學、持續(xù)學,只看和學習有關(guān)的文字、材料、書,才是正確的, 其實不然。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弦繃得太緊,只有學習,沒有娛樂,只有緊張,沒有放松,就像成年人的世界只有工作、奮斗、上班、加班。你總要給他一個出口,如果孩子自己有出口,并懂得適可而止,你該為他慶幸,他有地方避難,就像你會有意無意用某種方式,轉(zhuǎn)移自己的視線,讓自己愉悅或放松。
我想起小朋友A,上中學后,課業(yè)負擔重,每日放學,坐地鐵的那段時間,一定要戴上耳機,聽會兒音樂,才能平靜。
小朋友B, 無論多忙,都對周遭環(huán)境中鳥的存在分外敏感。考試之前,她已在規(guī)劃考完去哪兒看鳥,能看哪些鳥, 連春節(jié)回姥姥家,都不忘事先研究好當?shù)氐挠^鳥攻略。沒有那些鳥,支撐不了她學習、考試、上學放學奔波的壓力。
小朋友C, 在壓力大、情緒波動時,一定要去找一部電影觀看,而后才能心滿意足躺下,擁有質(zhì)量超好的睡眠。
孩子如是,成人如是。
我媽媽在退休之后,于老年大學學習工筆畫,不管外界發(fā)生什么,她雷打不動每天畫一小時畫,那是她生活的秩序,更是她生活的避難所。
我朋友圈中有一個投資人,每天清晨都會發(fā)朋友圈,表示自己在鄰近的公園跑步鍛煉。我的一個親戚,在情緒堆積時,一遍遍站在自家樓下的籃球場,孤獨地、不厭其煩地投籃。
追劇、畫畫、跑步、包餃子、寫作、閱讀、游戲,這些愛好也罷, 娛樂也好,甚至只是習慣,抓住人的注意力,令人沉迷,歸根到底都是讓時間不知不覺蒸發(fā),靈魂暫時出竅,是安全港和忘憂谷,等你回到現(xiàn)實,如夢初醒,伸伸懶腰,還能再戰(zhàn)三百回合。
從孩子臥室走出,我回頭看了他一眼。忙碌了一學期, 但再忙, 每晚都要抽二十分鐘看小說當作自我獎勵的他, 今天可以看個夠。屏幕的光映著他的臉,他正陶陶然,幾日前,他刻苦背書,忐忑和同學猜題、押題的神情,此時此刻,完全不存在。
我去煮餃子,須臾,餃子仰著肚皮,在沸水之上仰泳,“ 噗噗”“ 突突”。這是普通的一天,是各有避難所,慶幸、尊重并珍惜彼此有避難所的一天。
(摘自“三聯(lián)少年新知”微信公眾號,阿悠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