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國臺灣女演員、主持人徐熙媛(大S)因流感并發(fā)肺炎猝然離世,年僅48 歲。消息一出,所有人都震驚不已。就在大S 離世半個月之后,《新周刊》審校室副主任吳玉燕也因流感不幸去世,年僅41 歲。兩位年輕女性相繼因流感,在短短數(shù)天內就宣告不治,讓很多人第一次對流感產生了好奇——流感難道不是感冒嗎?它為何如此兇險?
事實上,除了致命的大流感之外,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預測,全球每年平均有1/3 的兒童和1/10 的成人會感染流感,全球每年流感的季節(jié)性流行可導致約29 ~ 65 萬人死亡。
流感全稱為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疾病,分為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其中在我國甲型流感最常見。
如果說大多由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引起的普通感冒,對人體的損害頂多像“毛毛細雨”,一般也就“騷擾”一番我們的上呼吸道——咽部疼痛、流鼻涕等是最明顯的表征;那么,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對人體的襲擊就如同“疾風驟雨”——除了咳嗽咽痛以外,短時間內風暴會席卷全身,會引發(fā)“一燒、二痛、三乏力”的典型癥狀——高熱(38.5℃以上的發(fā)熱)、全身酸痛、特別乏力,嚴重時會發(fā)展為肺炎。
那么,是不是每個人感染流感都會有引發(fā)肺炎的風險呢?的確,流感普遍易感,不管男女老少都會反復中招。但值得寬慰的是,肺炎的發(fā)生率在健康成人中較低,不必過于恐慌。但是,對于一些特殊人群,比如,65歲以上的老年人、孕婦、嬰幼兒,以及患有基礎疾病的人群,感染流感后更容易發(fā)展成重癥。
萬一自己或者身邊有人“中招”,我們也千萬不要急火攻心,亂了招數(shù)。“有藥、有藥、有藥!”重要的事請默念三遍。當然這個藥不是家里常備的抗生素,而是治療流感的抗病毒藥物,常見的如瑪巴洛沙韋、奧司他韋等。流感治療有“48 小時窗口期”。病后48 小時是阻止病毒擴散和減輕癥狀的關鍵時期,越早服用抗病毒藥物,效果越好。
那么平日里,我們該怎么自我防護呢?其實所謂防護,最關鍵的就是自我習慣的養(yǎng)成。由于流感的傳染性遠高于普通感冒,所以在流感流行期,我們要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比如,戴好口罩、勤洗手、室內勤開窗通風、重點環(huán)境做好消毒。
當然,機智如你,肯定還會每年去接種流感疫苗。這個接種時機也有講究——一般建議在流感流行期來臨前1 ~ 2 個月,即9 月、10月前后接種。不過流感疫苗并不能提供百分之百的保護,所以在流感季里,該做的防護也還是得做好。
如今,大數(shù)據(jù)廣泛應用于流感監(jiān)測、預警和防控方面。同時,在新型疫苗的研發(fā)上,醫(yī)學界也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努力著。人類進一步有效控制,甚至征服流感,將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安卓玲,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yī)院主任藥師、博士研究生導師,擔任藥事部主任,主要從事醫(yī)院藥事管理、臨床藥理學和臨床藥學工作)
(本刊原創(chuàng)稿,小黑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