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意指廣闊,深遠,空曠。“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白云何渺渺,天地何茫茫。”“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古人有這么多經典的“茫茫”句,今人只要面對遼闊曠遠、模糊不清、紛繁雜亂的場景或事物,在腦海中便會油然生起“茫茫”這個形容詞。“茫茫”不但有著獨特的韻味和深邃的意境,在聽覺上還有一種回環往復的語音美感。
茫茫可以形容大雨。只有傾盆大雨才是茫茫的感覺。從陽臺看出去,見不到雨線。整個城市一片白。混沌的白,白茫茫的白。如果這時行走在滂沱大雨中,雨傘外面是一片滔滔的白,雨傘里面則是黑沉沉的。白色面筋似的大雨,有時嘩嘩地落足一夜,什么都在雨聲中變得模糊而遙遠,世間的一切都湮沒在這場大雨的蒼蒼茫茫里。
茫茫可以形容大雪。在蔚藍的天空下,白茫茫一片的雪地閃著陽光,像絨毯般燦爛耀目地在原野上鋪展。如果你此時行走在茫茫雪路上,大雪密密麻麻地飄落于地面,使得一切看起來都冷冽而明亮。寒冷的雪夜,萬籟俱寂,天地茫茫,雪地中孑然獨行的你,真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一身寂寞,千萬孤獨。
茫茫可以形容黃昏。在一片茫茫的原野上,夕陽掛在天邊,薄云輕飄,倦鳥西歸,淺草沒蹄,野花盛放。有一對人兒,手牽著手,一個衣裙飄飛,一個溫柔如水,他們坐在山坡上感受茫茫黃昏。黃昏是一道界河,河的這邊是白日,河的那邊是黑夜。當熔金一樣的落日漸漸隱進地平線,大地頃刻沉入黑暗,墜入茫茫黑夜。
茫茫可以形容月光。月光雖然銀耀,卻不冷絕白絕,輕撫微有煦溫,美得有情有義,熨帖可人。抬頭望,月色茫茫,那樣含蘊柔情。古老的歷盡千載的月兒,悠悠然,獨步中天,以一份銀白灑遍無數屋瓦、窗扉、庭院,讓人間千壑生煙,萬物滋潤。碧空明月,誰能不喜愛并且仰觀這份寧靜、恬淡和蘊藉呢?誰能不在這樣的月夜,在如霜如雪的月光中舉袂迎風?
茫茫可以形容煙波。站在水天茫茫的大海邊,極目遠眺,可以看到極其渺遠處的水天交界線。你會想起“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看海天一色,煙波蒼茫,站立在茫茫無邊、神秘莫測的汪洋之側,你會感覺自己好像是一個棄兒,被拋在茫茫滄海的堤岸。
茫茫還可以形容命運。人在世上,就像茫茫宇宙中的星星,偶然碰上某一個人,成為愛侶,無法解釋這種偶然性,只能名之為“緣分”。你想想看,人海茫茫,眾生蕓蕓,兩個差一點就擦肩而過的人,卻被命運拉得如此之近,彼此交換溫暖和慰藉,彼此享受給予和回報——這一切的發生,是上蒼恩寵的禮物,是生命原始的傳奇。
(余娟摘自“文化學者黎荔”微信公眾號,朱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