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復蘇(CPR)是指在心臟驟?;蚝粑V沟那闆r下,通過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來維持血液循環和氧氣供應的急救方法。據統計,每年有數百萬人因心臟驟停而失去生命。如果在這些關鍵時刻能有人及時進行心肺復蘇,許多人的生命可以得到挽救。
心肺復蘇主要包括三個關鍵步驟——
胸外按壓:首先,確?;颊咂教稍趫杂驳钠矫嫔?,施救者跪在患者肩膀的一側。然后,將一只手掌根部放在患者胸骨中線的下半部分,另一只手掌重疊其上。用身體重量(而非僅用手臂)以適當的力度(約5~6厘米深度)快速、連續地按壓胸部,頻率為每分鐘100~120次。
開放氣道:在按壓間隙,檢查患者的氣道是否暢通。首先,將患者的頭偏向一側,清理口腔內的異物。然后,將頭復位,用一只手托起患者的下巴,使氣道保持開放狀態。
人工呼吸:在氣道開放后,進行人工呼吸。捏住患者的鼻孔,用口完全覆蓋患者的口部,然后吹氣兩次。每次吹氣應持續約1秒,使患者的胸部隆起。之后,繼續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的循環,直到專業救援人員到達或患者恢復自主呼吸和心跳。
在進行心肺復蘇時,務必保持冷靜和專注,確保每一步操作都準確無誤。胸外按壓的力度要適中,避免過輕或過重。人工呼吸時,要確保吹入的氣體足夠且均勻。如果患者是兒童或嬰兒,應適當調整按壓力度和人工呼吸的方式。
在意外受傷時,出血是常見的現象。如果出血得不到及時控制,可能會導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掌握止血包扎技巧是急救護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對于小傷口或淺表出血,可以直接用干凈的紗布或繃帶壓迫傷口,以減緩血液流動。對于較大的傷口或動脈出血,需要采用加壓包扎的方法。首先,用干凈的紗布或繃帶覆蓋傷口,然后用繃帶或布條緊緊纏繞傷口周圍,以壓迫血管并減少出血。注意,繃帶應每隔一段時間松開一次,以避免長時間壓迫導致組織壞死。在極端情況下,如四肢動脈大出血且其他止血方法無效時,可使用止血帶進行止血。將止血帶綁在出血部位的上方(靠近心臟的一側),然后逐漸拉緊直至出血停止。但需注意,止血帶的使用應謹慎,避免長時間使用導致肢體壞死。
在止血后,應對傷口進行包扎以保護創面并防止感染。包扎時,應使用無菌紗布或繃帶,并確保其覆蓋整個傷口及周圍區域。包扎要松緊適度,既不過緊導致血液循環受阻,也不過松導致紗布脫落。對于特殊部位(如頭部、頸部等)的包扎,應遵循特定的方法和技巧。
骨折是指骨骼的完整性或連續性受到破壞。在意外中,骨折是常見的傷害類型。識別骨折的征兆對于及時采取急救措施至關重要。常見的骨折征兆包括疼痛、腫脹、畸形、活動受限等。
面對骨折,現場急救的第一措施就是固定。固定的目的是限制受傷肢體的活動,避免進一步損傷和疼痛。固定方法比較多,最經典的措施是在受傷肢體兩邊各放一塊木板,然后用繃帶、三角巾或繩子將木板固定在肢體上。要注意確保木板長度超過骨折部位的上下兩個關節;固定時要在關節等突出部位放置棉墊或衣物,防止搬運過程中關節與木板摩擦造成再次損傷,同時要確保綁帶既不過緊也不過松,以免影響血液循環。在缺少材料的情況下,可利用身體自身進行固定。例如,將受傷的手臂用繃帶吊在脖子上等;下肢骨折的話,就是撕開褲子,剪成條帶狀,將傷腿和健腿并攏,用帶子將兩者從上到下捆在一起。
需要注意的是,應定時檢查固定裝置,并調整松緊度,以確保其有效性和舒適性。如傷者出現劇烈疼痛、麻木或血液循環受阻等異常情況,應立即就醫。如果是脊柱骨折,非專業人員切勿挪動傷者。
氣道異物梗阻是指異物(如食物、玩具等)堵塞氣道,導致患者無法呼吸。這種情況在兒童和老年人中尤為常見,且可能迅速導致窒息和死亡。因此,掌握氣道異物梗阻處理技巧至關重要。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一種專門用于處理氣道異物梗阻的急救方法。其原理是通過快速、有力的腹部沖擊,使氣道內的異物被氣流沖出。具體步驟如下——
對于成人和1歲以上的兒童: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將一只腳放在患者兩腳之間,然后雙手環抱患者腰部。接著,一手握拳,拇指側緊貼患者腹部中線,位于肚臍上方、胸骨下方的位置。另一只手包住拳頭,并快速、用力地向內、向上擠壓腹部。這樣,氣道內的異物就有可能被氣流沖出。
對于1歲以下的嬰兒:讓嬰兒面朝下躺在施救者的前臂上,頭低腳高。然后,用一只手托住嬰兒的下巴以保持氣道開放,另一只手的手掌根部在嬰兒兩肩胛骨之間快速、有力地拍打。這樣,同樣可以促使氣道內的異物被沖出。
在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應對氣道異物梗阻時,施救者必須保持高度的冷靜與專注,嚴格按照操作步驟進行,確保每一次擠壓都精準有力。若患者不幸出現意識喪失或心跳驟停,則需立即轉用心肺復蘇術,以挽救生命。
燙傷是指皮膚或黏膜因接觸高溫物質(如開水、熱油、火焰等)而受損。根據燙傷的程度和深度,可分為一度、二度和三度燙傷。燙傷不僅會導致疼痛、紅腫和水皰等癥狀,還可能引發感染、疤痕形成等嚴重后果。
燙傷處理的步驟如下——
沖:首先,用流動的冷水沖洗燙傷部位,以降低皮膚溫度并減輕疼痛。沖洗時間應持續約15~20分鐘,或直到疼痛明顯緩解。
脫:在沖洗過程中,小心脫去燙傷部位的衣物。如果衣物與皮膚粘連在一起,不要強行撕扯,以免加重損傷??梢杂眉舻秾⒁挛锛糸_,然后輕輕揭下。
泡:將燙傷部位浸泡在冷水中,以進一步降低皮膚溫度和減輕疼痛。浸泡時間可根據燙傷程度而定,但一般不超過30分鐘。
蓋:用干凈的紗布或繃帶輕輕覆蓋燙傷部位,以避免感染。如果燙傷面積較大或程度較深,應盡快就醫。
送:對于嚴重燙傷(如三度燙傷、燙傷面積大或伴有其他并發癥),應立即送往醫院進行治療。
在處理燙傷時,務必注意避免使用冰塊或冰水進行直接冷敷,因為過低的溫度可能會導致凍傷,進一步加劇皮膚損傷。同時,切勿隨意涂抹牙膏、醬油等非專業物品在燙傷部位,這些物質不僅無法有效緩解燙傷,反而可能加重感染風險或干擾醫生的后續判斷。燙傷后,應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一旦出現發熱、疼痛加劇或傷口紅腫擴散等異常癥狀,應立即送往醫院接受專業治療,確?;颊甙踩?。
總之,掌握急救護理技巧,對于每個人來說都至關重要。在意外發生時,這些技巧能夠成為我們保護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的“護身符”。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我們可以更加熟練地運用這些技巧,為生命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