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主體:浙江百善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
經營地點、面積:婺城區(qū)塔石鄉(xiāng)百善村,多花黃精復合經營面積270畝,粉防己復合經營面積270畝,崗梅復合經營面積80畝。
經濟效益:多花黃精產量3000千克/畝,產值6萬元/畝,總產值1620萬元,成本3.5萬元/畝,總成本945萬元,利潤2.5萬元/畝,總利潤675萬元;粉防己產量1500千克/畝,產值9萬元/畝,總產值2430萬元,成本2.5萬元/畝,總成本675萬元,利潤6.5萬元/畝,總利潤1775萬元;崗梅產量1.5萬千克/畝,產值3.6萬元/畝,總產值288萬元,成本1.8萬元/畝,總成本144萬元,利潤1.8萬元/畝,總利潤144萬元。
技術要點:一是高密度種植中藥材。使用水平帶狀高密度種植方式,并且選擇多花黃精塊莖作為栽植材料,提高生產效益。二是精細的水肥管理。采取全年一次性施肥措施,在5—6月新竹抽枝長葉期,雨前撒施有機肥。多花黃精良好生長需要水分充足的土壤環(huán)境,夏秋季時期水分充足,地下塊莖快速膨大生長。如遇干旱天氣,應及時進行灌溉補水。三是保留多花黃精塊莖。多花黃精栽植3年后,選擇林分中地上部分粗壯的植株進行采挖,保留相對弱小的植株。在地下塊莖采挖過程中,可將小塊莖或從大塊莖中剝下的幼齡部分重新栽植于多花黃精植株稀疏處,保持林分中多花黃精密度的穩(wěn)定性。
特色創(chuàng)新:一是采取適宜的林下種植方式,提高林下種植效率。規(guī)劃2—4米水平帶,水平帶上種粉防己和多花黃精,斜面上種崗梅,林地利用率在95%以上。積極探索林下中藥材復合經營模式,中藥材的種植增強了林地的生物多樣性,形成了良性的生態(tài)循環(huán)。二是選擇科學的栽培管理技術,提升中藥材產量和產值。采收多花黃精地下塊莖作為栽植材料,保證了藥材的品質和產量。科學的栽培管理,如合理施肥、適時澆水、病蟲害防治等,為中藥材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三是自主生產培育種苗,保障苗木供應需求。將占地7畝的連棟大棚進行智能數字化改造,建成數字化中藥材種苗繁育中心,采用物聯網數字化管理系統,對生產基地的溫度、濕度、光照強度等技術參數做到遠程監(jiān)控、采集與調控。這對于推進中草藥育苗工作現代化以及高效提供育苗技術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