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為隋朝取“潮水往復”之意而得名,其緊鄰南海,文風昌盛,被美譽為“海濱鄒魯”。九百年來,以“過河拆橋”聞名于世的潮州廣濟橋,歷經歲月洗禮,至今仍屹立于韓江清波之上。牌坊街矗立的22座牌坊,昭示潮州府人文、懿德盛況。潮州西湖、葫蘆山摩崖石刻映照出潮州歷史變遷。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潮州,以深厚的千年底蘊、獨特的文化景觀、馳名天下的潮味美食,吸引無數游客前往。
韓江。韓江為廣東第二大長河,是潮州人民的母親河,古時候被稱為“員水”“惡溪”。唐德宗時期,上表諫迎佛骨的韓愈被貶至潮州,而他的到來改變了這條原本為鱷魚所害的大河,人們為了紀念他,將“惡溪”改為“韓江”。清晨,我們站在岸邊,遠眺韓江,但見遠山如黛,層層相疊,江水浩渺。粼粼清波上,橋亭相連的廣濟橋橫江而過,背后則是拔地而起的幢幢高樓,千年幻影與現代摩登相交錯,水光云影,山色空蒙,令人無限遐想。
如果要問,潮州的代表建筑是什么?大家一定會想到廣濟橋。廣濟橋又被稱為湘子橋,是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它始建于南宋年間(1117),由二十四洲(橋墩)十八艘梭船相連接,集梁橋、拱橋、浮橋于一體,閉合與開啟的動靜變化生動形象地詮釋了“過河拆橋”這個成語。遠遠望去,此橋如串著珍珠的鏈子。江上近岸處,亭臺毗連,橋墩成雙成對排列,橋墩上的橋亭樣式卻各不相同,從岸邊向江中延伸的亭臺,至江心漸漸隱去,變成了浮于江中的浮橋,浮橋上擱著木板,便于行人行走。亭臺下懸掛著紅色的燈籠,浮橋上亦是紅旗飄飄。穿越時光而來,船工們于巳時拖來梭船,將橋合攏,便于兩岸居民過江,又考慮江中行船之需求,于申時前后將梭船拖離,橋便斷開。
廣濟橋頭,正對的是高大的潮州廣濟門城樓,該樓為潮州古城七城門樓之首,有著六百多年的歷史。古城樓面寬五間,重檐歇山頂,共有三層,下涵拱門通城內外,雕甍畫棟,丹柱華窗,甚為雄偉。我們來到城前,但見城樓前彩旗招展,巨型條幅及五彩巨龍圍繞,“廣濟樓”“嶺東首邑”“東為萬春”幾個大字在匾額上熠熠生輝。俯瞰嶺南大地,古城樓煥發出新時代的生命力,而門樓之下,熙熙攘攘,游客如織。
古城墻內,圍著的便是太平時代才能想象的那片景象,城內游客摩肩接踵,無數吆喝美食的聲音此起彼伏,沿街招展的酒旗上大字赫然,如“腐乳雞翅”“潮汕生腌”“潮汕砂鍋粥”“官塘潮府陳牛肉火鍋”“網紅炒粿”……
潮州美食主要有生腌系列,如生腌海蟹、生腌大閘蟹、腌蝦、血螺等。靠海吃海,生腌制作方式主要源自潮汕地區的漁民,他們以豉油為底,加入蔥、蒜、姜、魚露、香菜等腌料,將新鮮海鮮浸泡腌制,嘗一口鮮咸微辣,原汁原味。牛肉系列主要是手工打制牛肉丸、雪花牛肉、吊龍等。粿系列主要是粿條、紅米粿、鼠殼粿等,主要由米粉制成,為潮汕地區的風味美食。粥系列,主要是以香米、糯米為原料制成粥,輔以冬菜、各類海鮮,不少店家有著獨制的秘方,如蝦膏和魚露等。聞名天下的潮汕砂鍋粥,同行的小伙伴曾一口氣吃了七碗。
城里最熱鬧的,便是以牌坊街為主的牌坊街區,此處共有牌坊22座,其中明代18座,清代4座,類目有狀元坊、尚書坊、柱史坊、大總制坊、四進士坊等。據說有一家族,父子兄弟俱中進士,有科甲濟美坊為證。林立的牌坊展現了潮州史上人才輩出、人文薈萃之景象。牌坊兩側便是明清之際連片建造的南洋風格的騎樓,騎樓與牌坊共存,也是潮州地區街區建筑的一大特色。走在牌坊街,我們被淹沒在印有“潮州”字樣工藝品的海洋中,會冒煙的小茶壺飲料杯,貼有各種祝福語的“蟈蟈籠”,攢珠鑲翠的各種步搖……琳瑯滿目,叫人眼花繚亂。牌坊街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游客們都面帶微笑,興致盎然。
下午我們去普通街巷走走,感受潮州居民的人間煙火。看得出來,潮州地區發展得很早,這般狹窄的巷道,兩旁緊挨著的居民樓可是20世紀90年代所筑?一抬頭,密布的電線網,連接著各家各戶,老舊的墻面和院落,花木藤架濃蔭沉沉,頓時有一種墜入了三十年前時空的感覺。仿佛自己還是那個青春期的孩子,在掛滿紫藤花的鐵柵欄院墻下叩開那扇熟悉的門。而這不是江南,是嶺南,在這樣涌來涌去的人群里,嶺南的暖風熏人醉,滿街的榕樹須在空中飄蕩。那些多層樓的雕花窗前,隨風而蕩的是榕樹須。那居民樓的屋檐下、站臺旁,如流蘇一樣柔軟紛披的,也是榕樹須,仿佛伸手可觸,讓你置身于阿凡達的迷幻世界。而這片榕樹須中,到處是杏仁糊、芝麻糊、甘蔗水的叫賣聲,空氣夾雜著嶺南這些飲品果汁的甜香,把人都迷醉了。
穿過街巷,我們來到潮州西湖公園,進門,便是一汪清澈的碧水,但見湖水瀲滟,翠色逼人。說是一片湖,更像一條狹長形狀的大河。原來潮州西湖至今已有1200余年歷史,之前是韓江的支流,后因崩堤沖成了寬闊長形的“瘦大湖”。已是向晚時分,夕陽漸墜,湖面上還有許多游船,像一只只五彩斑斕的大鳥,撲棱在池塘里,游人們游興正濃,樂而忘返。
緊鄰西湖的摩崖石刻,從唐宋朝以來文人墨客紛紛于此留痕,累積至今,蔚為大觀。雖然歷經戰亂災難,但仍留有138題,字體有隸、篆、草、行等,內容涉及記述山水勝景、抒情述懷、科舉題名等。無聲的是勒石題刻,有情的是辭文達意,它們穿越千年,向后人展示著潮州的人文歷史和興衰變遷。在這片摩崖石刻旁,榕樹蔽日,樹根遒勁盤錯,石刻、粗壯的樹根,連同它們依附的崖壁,都滲瀝出厚重的歲月滄桑來。
走過芙蓉池、景韓亭等景點,湖邊不遠處設有一茶寮,屋頂蓋著流蘇狀的茅草穗,走累的游客都來這里歇歇腳,茶館院子里的樹枝上系滿了小卡片,隨著微微的晚風,在紅繩上悠然打轉,一派閑適寧靜。
離開潮州之后,我們懷念著潮州的一飲一食,因為留戀舌尖上柔韌的魚生,我拼命尋找著本市的各種潮州風味館。我亦想念空氣中像夢幻般飄蕩的榕樹須,混合著芝麻糊、杏仁糊的甜香,繾綣得像一個迷夢。燈光秀中魅力十足的古城樓、亭臺相連的臥波古橋,又與韓江畔高大挺拔的現代摩天大樓相映襯,在一次次驚嘆中,令人沉思、想念。亦古亦新的千年潮州古城,我盼望著能再次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