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朱曉莉 錢曉琴
3 川月 2路8 街日道下、午大,零一號場灣由集閔團行共區同人承大辦常的委“會人主民辦城,江市議事廳”活動在大零號灣科創大廈舉行。活動以“我們的未來·愛上‘大零號灣’的理由”為主題,吸引了人大代表、創業企業、科研院所、高校師生、金融機構、街區書記、社區居民以及專家學者等 220 余人參加。
對齊“顆粒度”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希望能夠聽到大家需要什么,進而思考我們能做什么,共同把‘大零號灣’打造好。”來自上海長三角技術創新研究院的古元冬副院長率先發言,他期待在活動現場碰撞出更多發展靈感。
申飛通(上海)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總監王芳表示“企業創立不久,希望能得到‘大零號灣’更多資源對接和資金扶持”。“創業起步階段,我們第一需要資金支持,第二需要市場對接,第三需要居住、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配套。”上海循態量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周穎明的話引起了現場企業代表的認同。
不少金融機構和專業服務機構表示,資金扶持和市場對接的需求,現場就可以實現。“我們的基金主要面向一些硬核科技項目,幫助它向市場化方向推進。”長三角國創中心大零號灣基地上海鑫聚灣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趙華鑫說。
上海零號灣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零號灣 1 號服務員張志剛說:“零號灣公眾號有為大家的創業項目提供服務的功能,可以幫助企業對接市場和需求。”
今年 3 月 19 日,《“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專項規劃(2025—2035 年)》經市政府批復同意,由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印發。這讓“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再次引發關注和討論。怎樣的“大零號灣”才是符合企業需求的創新策源功能區?創新如何實現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跨越?如何讓“大零號灣”既有“創新濃度”,又有“生活溫度”?……
紫竹創業孵化器總經理丁嘉敏建議:“我們有黃浦江的第一灣,可以通過打造水上的會客廳,吸引更多高端人才走進來。還應該加大力度投早投小,夯實創新平臺基礎培育,保留創新種苗的原動力和初心。”
從討論中不難看出,消除政策、服務與企業間的“信息差”,對齊企業需求、政府服務、政策支持間的“顆粒度”,是“大零號灣”優化營商環境、激發企業創新創造活力的重要一環,也是讓更多企業愛上“大零號灣”的關鍵所在。
“產城人”融合實現“家”的感覺
上海易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薄智元說:“對于一些創業者和員工來說,家的感覺很重要,特別是離開校園后,還能感受這個區域的溫暖,有游泳館、健身房、咖啡廳等配套設施,這些都會成為愛上‘大零號灣’的理由。”
區人大代表錢天信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大零號灣’對標全球科創灣區,要有更綜合多元的規劃,比如打造東川路TOD 項目,貫通濱江沿線并使其成為市民休閑的生活帶,使大零號灣’宜居宜業宜教宜養宜學,吸引更多產業落地。”
區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教授左開井認為,“大零號灣”要打造個性化 IP,讓更多的人愛上“大零號灣”,選擇“大零號灣”。
上海大零號灣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大零號灣”最突出的特色是打造一個開放的服務網格,構建政企協同創新生態。在這里,不僅能夠聯動周邊街鎮實現教育醫療配套精準落地,還將前瞻性布局多元商業生態,努力打造產城融合標桿,給更多人愛上“大零號灣”的理由。未來,“大零號灣”將以更開放的生態、更溫暖的服務、更高效的機制,打造世界級科創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