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化教育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中國學子走向世界舞臺,以拓寬國際視野、提升個人能力。中國學生的留學需求強勁,且留學目的地更加多元。留學作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橋梁,已成為國家培養國際化人才、促進教育文化交流的戰略紐帶,亦是無數家庭與學子實現學術追求、職業躍升的重要通道。
3月29日,2025國際教育領軍者年會在上海舉行。大會由福布斯中國發起,以“新時代 新勢力”為主題,300余位國際教育行業領袖和實踐者應邀參會,圍繞數字化教育、國際化教育等領域的趨勢和挑戰展開深入研討。《留學生人才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同期發布。
出國留學熱度依舊
白皮書有關數據顯示,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全球最大留學生生源國,并持續呈現年輕化、多元化的趨勢。近年來,中國學生出國留學的需求依然強勁,留學行業在服務質量和創新方面也面臨著更高的要求。
美國教育體系以其獨特的教育模式和高度靈活的課程設置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學生。2023—2024學年,在美國留學的國際學生超過112萬人,創下歷史新高,同比增長7%。其中,中國是美國國際學生的第二大生源國,中國和印度合計貢獻了美國國際學生總數的54%。從專業選擇來看,STEM專業依舊是留學生的首選領域,2023—2024學年,56%留學生選擇STEM專業。其中,數學和計算機科學專業依然是最大熱門,占比25%,同比增長16.9%。
為深入了解中國留學生在學業與職業發展方面的現狀、需求與困惑,白皮書對大量中國留學生進行了調研。調研結果顯示,在學業規劃方面,大部分留學生在赴美前就對自己的學業做了不同程度的規劃。約70%的留學生表示,在選擇留學專業時,會綜合考慮就業前景、個人興趣和專業排名等因素。然而,在實際學習過程中,仍有部分學生面臨學業適應困難的問題。約30%的留學生表示,中美教育體制和教學方式的差異,使得他們在課程學習、作業完成和考試應對等方面遇到挑戰。例如,美國高校的課程注重批判性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方式以課堂討論和小組項目為主,部分學生難以迅速適應。此外,學術表現差可能與語言能力不足、學習方法不當、對專業知識的理解不夠深入等因素有關。學術誠信是評價留學生的重要指標,少數學生對學術規范的認識不足,不能嚴格遵守有關規定,這凸顯了在跨文化教育背景下開展學術誠信教育的重要性。為了應對學業困擾,約60%的留學生表示會積極尋求幫助,如向教授請教、參加學習輔導課程、與同學組成學習小組等。
在職業規劃方面,留學生對未來職業發展的期望呈現多元化的特點。約40%的留學生希望畢業后能留在美國工作,積累一定的工作經驗后再回國發展;約30%的留學生計劃直接回國就業,抓住國內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良好機遇;約20%的留學生考慮在美國創業或繼續深造。在就業期望行業上,科技、金融、教育等行業受到留學生的青睞,分別占比35%、25%和15%。
對留學生人才發展的未來展望
根據白皮書的有關研究,隨著全球經濟的深度融合和科技的飛速發展,未來留學生人才發展將呈現出多維度的新趨勢。在就業領域,科技的持續創新將推動新興產業崛起,為留學生提供更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以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為代表的前沿科技領域,將成為留學生就業的熱門方向。預計到203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670億美元,相關專業留學生將有望在算法研發、模型訓練、應用開發等環節發揮重要作用。同時,綠色能源、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等領域也將迎來高速發展期,相關行業對具備跨學科知識和國際視野的留學歸國人才的需求將持續增長。在綠色能源領域,隨著可再生能源成為全球各國應對氣候危機和能源結構調整的主要選項,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的開發和運營在很長時期內將是各國重要的基礎項目。留學生憑借其國際化背景和專業知識,能夠在這些項目中承擔重要角色。
在創業環境方面,我國不斷完善人才政策和產業規劃,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如提供創業資金、稅收減免、場地支持等,對新經濟領域的創新創業支持力度不斷加大,這為留學生的職業發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條件。未來,留學生創業將更加注重科技創新和市場需求的結合,以服務國家戰略,解決社會痛點問題為導向,開發具有創新性和實用性的產品和服務。同時,留學生創業將呈現出國際化的特點,他們胸懷天下,善于整合全球資源,把經過區域市場驗證的商業模式、產品和服務迅速向全球推廣,以前所未有的洞見和勇氣開展跨國合作,拓展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