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新人才培養的視域下,中小學要充分發揮教育的基礎作用,深化育人方式改革,破解創新人才培養工作中的難點,探索實現中國式教育現代化中基礎教育現代化的有效實施途徑。
創新人才培養視域下小初一體化教學內涵
創新人才是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知識、創新能力并具有良好的創新人格的人才。創新人才應具備的特質主要包括創新素養和創新能力兩部分。創新素養包括好奇心與興趣、自信心與毅力、中國心與責任等。創新能力包括科學思辨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知識整合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等。
在小學初中階段,通過構建具有一致性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等,可以平滑、連貫、有序地銜接小學初中階段教育。創新人才培養視域下的小初高一體化教學,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思辨能力提升。通過設計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和任務,教師可以激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小初一體化教學中思辨能力培養的問題
目前,創新人才的培養存在著起步晚、碎片化、培養學段斷層、資源分配不均、教學方法單一、教師創新能力和經驗缺失等問題,特別是在思辨能力培養方面有學段間的斷層。在小升初的過程中,學生信息分析能力、邏輯推理能力、自我反思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明顯不足,初中乃至高中教師對學生的這些情況認知不夠清晰。
基于以上問題,有必要發揮創新人才培養過程中基礎教育的基點作用,加強學生創新思維和技能的培養,特別是加強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以確保創新人才培養中關鍵問題及關鍵環節教育的連續性與系統性,加強不同學段之間教育內容的銜接。
小初一體化教學中思辨能力培養的實施
研究小初一體化教學中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要從思維角度、課堂環節、知識線等節點開展一體化研究,以主題線推進探究,以知識線構建銜接,以銜接點促進進階,以能力線促進提升,實現以情境載思、以任務拓思、以評價診思,構建以大概念為統領的促進思辨能力提升的小初一體化教學模式。
一條主線,以情境載思。“一條主線”,即構建以主題意義為探究、以大概念為統領的小初一體化思辨能力培養教學模式,通過重組學習內容、梳理知識網絡,確定探究主題并提取學科概念。在小學、初中的教學中,構建以主題意義為探究、以大概念為統領的小初一體化思辨能力培養教學模式,意味著需要設計一種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探索具有實際意義的主題,深化核心概念的理解,并在此過程中培養批判性思維,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強化大概念之間的聯系,如將幾何學的知識應用于比例、測量和數據分析等領域。此外,教師應設計跨學科的項目,讓學生將數學知識與其他學科(如物理、藝術、技術)相結合,培養他們的綜合思辨能力。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能讓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知識,還能為其成長為具有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人才助力。
多層銜接,以任務拓思。小學設計綜合拓展任務,中學設計綜合回顧任務,在知識銜接的末端節點處設置“拓展任務”,在中學學習的初端節點處設置“回顧任務”,可以促進知識銜接、能力銜接、思維銜接、經驗銜接,實現知識線的構建銜接。通過這樣的策略,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從小學至中學乃至高中的數學知識體系,而且還能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連貫的教學方法確保了知識點之間的平滑過渡,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進步和提升。
通過這樣的教學策略,學生在每個學段的末端和初端節點都能得到有效的知識銜接訓練,促進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平穩過渡和知識能力的不斷提升,構建促進思辨能力提升一體化的知識網、任務鏈及評價點。創新實施小初基于知識網的定位教學節點,促進知識、技能、思維、經驗等的有效銜接,可以為小學階段的綜合拓展課及初中階段的綜合回顧課搭建橋梁,助力學生更好地銜接知識節點與知識線。
多維評價,以評價診思。評價在促進思辨能力提升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通過多維評價發揮評價在思辨能力提升方面的關鍵作用,如進行反饋、激勵學習、指導學習過程、促進目標設定、改進教學方法、開展標準化評估等。
為了確保評價有效促進思辨能力的提升,評價方法應該是多元、持續和迭代的。通過評價實踐,可以更好地支持學生在思辨能力方面的持續成長與發展。因此,可在評價過程中,聚焦學生信息分析能力、邏輯推理能力、評估論點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創新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實現以評價診斷思辨能力的提升度。
為了培養這些能力,教師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利用多種資源,如開展小組討論、案例研究、模擬游戲和其他互動活動等。此外,應鼓勵學生在課堂內外積極參與,通過參與實踐活動提升發展自身的能力。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4年度一般課題“創新人才培養視域下小初銜接綜合課程設計與實施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CDDB24498)】
(作者單位:首都師范大學附屬育新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