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此生很少有機會能再次和六個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騎著共享單車,迎著清晨的陽光奮力前行了。沐浴在陽光下,迎面而來的秋風帶來的味道,就是我所知道的青春的味道,干凈、清冽,充滿希望。每每回想起來,我竟會有一絲傷感,為那個充滿希望的秋日早晨、那段最美好的青春歲月一去不復返而黯然。
與大部分人選擇加入學生會或者社團不同,我在大二上學期選擇自己創立了一個社團。
這并非我厭倦了學生會里日復一日冗雜的工作,也并非我不甘心繼續在其他社團當一名干事,而是因為在大一即將結束的時候,我參加了一個公益項目。在那個公益項目的一場分享會上,我聆聽了一名曾在云南支教七年的鄉村教師的講座。那位人美心善的鄉村教師告訴我,她把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了一群山區里的孩子,但是僅憑一己之力,她感覺太過渺小。其實近些年因為得到當地政府和公益基金的資助,學校的設備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校園里也配有網絡設施和多媒體設備,但問題在于地區太窮,很少有教師愿意到當地任教……
那場講座之后,那位鄉村教師的聲音久久回蕩在我的耳邊。我感到有什么東西飄進了我的心田,潤物細無聲。當時的我感到自己被一種力量鼓舞著,但同時我又清晰地認識到:如果我像那位鄉村教師一樣以一己之力投入支教的話,一方面我還需要再等一兩年(要完成必修學分),另一方面我很可能也會發出同樣的感慨——一己之力十分有限。
我意識到我應該把她的想法傳遞給更多人,而我的本科院校正好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師范院校,不乏有意投身于教育事業的同學,其中大部分人只是因為沒有信息接觸渠道,才沒有萌生支教的想法。或許,我可以改變點什么。
籌備工作
有了創立社團的想法,接下來就是緊鑼密鼓的籌備工作。基于我最初萌發創立社團的想法的初心,我給社團起了個名字,叫“萌芽成長教學社”。對于我們這些即將踏上教書育人之路的準老師們來說,“萌芽”寓意著這個社團將要往大家的心田撒上一些種子,我希望這些種子能夠生根發芽,支持著我們的社團成員真正走上支教之路。而對于學生們來說,“萌芽”寓意著我們希望憑借社團的綿薄之力,力所能及地把知識的種子傳播到偏遠山區,播撒到他們幼小的心靈當中,讓知識的種子生根發芽,讓祖國的花朵茁壯成長。
成立社團的過程是忙碌的,有許多材料和表格要填寫、蓋章、上交,還有許多細節,比如社團標志、社團標語、需要設立的部門等都需要思考。最為緊張的是,當時即將迎來一年一度的“百團大戰”,這是全校所有社團吸收新鮮血液至關重要的時期。我必須趕在“百團大戰”之前把社團成立,這樣才能盡可能多地讓更多人了解這個全新的社團,吸收更多人加入我們的社團。
回想當時在各種審批材料面前焦頭爛額的自己,我有些心疼,但更多的是自豪。我熬過了一個個不眠之夜,挺過了一遍遍自我懷疑,打消了一個個想要放棄的念頭,最終等到了學校的紅章落在《社團成立申請書》上的“同意”一欄。我真的很感謝支持我的朋友們在這段艱難的過程中給我的幫助,他們大部分是我的同班同學,其中有人與我一起聽了鄉村教師的講座,有的人只聽到了我們的轉述,但是不管以那種方式獲得鼓舞的,最終我們都走向了同一個社團,那就是——萌芽成長教學社。
“百團大戰”
社團成立之初只有七個人,我們戲稱自己為“社團元老”。雖然社團人數不多,但好在我們趕在“百團大戰”之前成立了,這就意味著我們還有機會招納更多的同學加入。
我還記得“百團大戰”的前一天,我們七名“元老”開了一個徹夜大會,最后確認了一遍“百團大戰”當天各自的分工。每個人都熱情高漲,因為我們覺得自己在做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我們為了吸引新人準備了一些小禮物,主要是糖果和小玩偶,還計劃活動當天在宣紙上用毛筆寫寄語作為現場禮物。我們學校的校區十分分散,而“百團大戰”恰巧在我們學校的另一個校區,距離我們所在的校區有一定距離。當天一早,七名“元老”相約在校門口,帶上我們所有的道具,在秋風中騎著共享單車就前去另一個校區,只為在“百團大戰”中占到一個位置最好的攤位。
“百團大戰”那天的進展相當順利,納新的結果達到了我們預期的目標。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本校區,總結完當天的戰果并安排完后續的任務之后,我給每個成員發了一份小小的紀念品。那是一片金色的樹葉書簽,它代表著我對每一個人的感激之情。我多么希望有一天青綠色的萌芽能夠開花結果,落下一片片象征豐收的金葉。
遇到危機
“百團大戰”之后,萌芽成長教學社就與大部分社團一樣,踏上了正常運行的軌道。在后來的一年中,我們辦了很多的活動,比如遠程教學、作文比賽、日常誦讀打卡等一系列活動。社團還得到了學院老師的大力支持,老師們親自來公益授課,辦了一場場培訓講座,學院里越來越多的同學得知了這個社團,紛紛報名加入……
但是,任何事情的發展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社團在舉辦活動的過程中,也遇到了幾次危機。其中有一次比較嚴重的危機,是一次講座分享。我們原本邀請了一位老師作為嘉賓來現場做講座,可是就在活動開始前的半小時,嘉賓突然告訴我們他被堵在路上,估計要遲到很久。最糟糕的情況是,他今天可能就到不了了。
說實話當時聽到這個消息,我的腦海里一片空白。距離活動開始只剩半小時,來現場參加活動的同學們陸續到達,教室里有一半的座位都已經坐了人。如果這時候告訴大家活動取消,這對于一個新生社團的口碑來說,將是毀滅性的打擊。況且還有不少正在路上的同學,我們沒法及時通知每一個人活動取消了!試想一個興致勃勃趕來參加活動的同學,辛辛苦苦趕到現場時才發現自己撲了空,他將感到多么寒心?所以我當即打消了取消活動的念頭。可是,怎么樣在短短半小時之內準備出一份專業講座呢?好在火燒眉毛的時候,七名“元老”之一有人自告奮勇,告訴我他提前準備好了下次活動要用的 PPT,可以拿來試一試。所幸他的臨場發揮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我們這才有驚無險地度過一劫。
通過這件事,我也想提醒所有社團活動的策劃者,凡事都要準備一個“Plan B”,這樣才能有備無患!
再見,再見
伴隨著社團如火如荼地發展,一轉眼我們就到了大三。大三,這是一個同時充滿希望與焦慮,不得不做出選擇的年級。隨著升學、就業壓力的逐漸增大,“元老”們陸續提出要退出社團,連我自己也走到了退社的邊緣。一開始我非常不舍,在大三上學期課程表上擠滿專業課的時候仍然苦苦堅持著。直到大三下學期,面臨實習的我才真正意識到,是時候把社團的接力棒傳遞給下一任接班人了。
為了能夠選出可靠能干的繼任者,我們舉行了一次相當正式的干部選拔大會。社團成員自愿報名,選擇競選職位,然后上臺發言,講述自己入社以來所做的工作和對未來的任職規劃,最后由所有人投票決定人選。
事實上,當天的投票過程非常艱難,因為社團內人才濟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之后,我們最終選出了值得信任的接班隊伍,然后帶著笑容和藏在心底的淚水退出了社團。
如果沒有自己親手操辦創立一個社團,真的很難體會把社團交接出去時的不舍、擔心與失落。創立社團猶如撫養一個孩子,看著它從襁褓中長大,幫助它逐漸豐滿羽翼,最后到了不得不放手的時刻,我們帶著滿滿的不舍回望這一年多來的點點滴滴,再將它交接給優秀的下一任管理者。我們雖已離開,但那份青春與美好永遠在我們的記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