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1日,“愛的傾訴——石倚潔意大利民謠音樂會”結束后,在觀眾的熱烈歡呼聲中,當晚的主角、享譽世界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潔攜演奏家們返場謝幕。令人沒有想到的是,石倚潔拿起麥克風后用上海本地言話和觀眾們打起了招呼,他說自己是浦東張江人,回到家鄉演出“邪開心”。
鄉音出口的瞬間,臺上和臺下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不少。在石倚潔的帶領下,觀眾和他一起完成了意大利歌曲《纜車》的合唱。這段視頻后來被發到網絡上,不少網友驚嘆于“上海觀眾竟然能用意大利語合唱”,還有網友盛贊石倚潔“本地話講得地道”。
《纜車》背后還有哪些不得不說的幕后故事?這位從上海張江走出去的世界級男高音,如今又有哪些光榮與夢想?最近,我們和石倚潔聊了聊。
石倚潔是當今歌劇舞臺上輕型抒情男高音代表歌唱家之一,曾獲得多項國際聲樂比賽第一名。他也是首位登上意大利“羅西尼歌劇節”(羅西尼作品的世界最高殿堂)的中國歌唱家,長期活躍在西方歌劇舞臺,在國際享有盛譽。近年來,他因參加《聲入人心》《時光音樂會》等綜藝節目破圈,還因為19個High C的神級現場在網絡走紅,被更多國內音樂愛好者熟悉并尊稱為“石神”。
諸多頭銜和光環加身,本以為石倚潔是一位高冷范兒的藝術家,沒想到私下的他親切靦腆,仿佛熟悉的師長。沒有隨行助理,帶著行李箱接受采訪,連早飯也是匆匆吃幾口餅干作罷……不過有一點符合大眾想象,即便如此忙碌的間隙,仍有優美的音樂自手機中流淌而出,喚醒清晨的自己。
一切準備就緒,記者和他談起3月的那場演出,石倚潔說這也是他第一次在返場中加入教學環節。“《纜車》是著名的意大利民謠,我的觀眾群里有不少聲樂系的學生,所以只要我一唱,他們就會跟著唱。”石倚潔莞爾道,“(那天)和觀眾合唱的想法完全是臨時起意,演出前兩個小時,我才把歌詞寫給東藝。你知道聽了一晚上音樂會,觀眾也會想有參與感。如果能跟臺上演員合唱一曲,我覺得是非常好的情感的抒發。”
為了讓合唱效果更好,石倚潔決定現場教學,一想到這是在老家演出,用家鄉話來問候大家的想法油然而生,沒想到效果卓群。“其實我也不知道哪里來的勇氣,能夠這么大膽這么順暢地跟大家交流,因為10多年沒怎么用過了,只有跟爸媽說話的時候我才用本地話。”石倚潔不無遺憾地告訴記者,如今自家女兒就因為缺少語言環境,已經不會說方言了,十分可惜。
石倚潔的家在張江老街,幼兒園時,他就展現了自己的天賦——會講故事。后來,他被選入學校合唱隊,初中又進了川沙少年宮合唱團。“我在合唱團里面唱了6年,到變聲期后停了兩年。聲音穩定后我媽媽覺得可以繼續學唱歌,打聽到學美聲可以讀大學,就這樣走了專業的道路。”石倚潔笑稱自己是上了“賊船”:“我們經常以為唱歌是一門很容易學的學科,但你真正上了船以后,你發現下不去了。”
石倚潔笑稱自己是上了“賊船”:“我們經常以為唱歌是一門很容易學的學科,但你真正上了船以后,你發現下不去了。”
“首先你得把歌唱的技術解決,這個技術主要是利用我們自己的身體,不靠任何的麥克風和擴音設備,能夠在一個1000多人的歌劇院里面,讓最后一排的觀眾都能聽到你在臺上唱歌。但這個技術難點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怎么練呢?其次,要成為一位歌劇演員,英語、意大利語、德語、法語這4種語言至少要會2種;另外,音準節奏以及不同的作曲家風格也是必須掌握的。”

要想享受路上的甜,就要承受路上的辛酸。自高中畢業東渡日本后,為了給家里省錢,石倚潔曾在居酒屋打工養活自己,同時還要兼顧學業,努力提升自己在音樂方面的修養,先天條件不是最優的情況下,他在日本東邦音樂大學求學期間專業課年年第一。
大三那年,石倚潔去該校在維也納的分校游學,分校校長林千尋看中了他的天賦。歐洲留學開銷巨大,校董事會經過慎重討論,最終決定資助石倚潔,這在該校歷史上從未有過先例。
在奧地利的那一年里,他住在格拉茲郊區一幢周邊都是樹林的老宅,沒有網絡沒有鄰居,五六位教授輪流授課。為了“速成”為一名合格的歌劇演員,旁人用幾個月學習的劇目,他一個月就要掌握,一年下來學了12部。
石倚潔形容這一年是山上閉關修行,這時候的積累幫助他在學校和劇院之間架起了一個橋梁。“在學校里面學習往往以歌為單位,一部歌劇里著名的男高音詠嘆調可能就一兩首,唱好了就可以參加國際聲樂比賽。比賽下面坐的評委有歌唱家、經紀人、劇院經理等,當劇院經理聽完后覺得這個人唱得好,就會提供一個合同。然而學一個唱段和演一個完整的角色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很多剛畢業的學生接不住這份合同。山上的一年相當于讓我積累了一個曲目庫。”
下山后,石倚潔陸續拿下四個國際聲樂比賽的第一名,還受到劇院經理賈尼·唐古奇的賞識,受邀參加托蒂·達勒·蒙特國際聲樂比賽。實際上,這場比賽還承擔了為莫扎特歌劇《女人心》選角的任務,也是在那場比賽中,石倚潔從一群意大利人中脫穎而出,拿到了那份至關重要的合同,為他的職業生涯開了一個好頭。
此后,石倚潔長期活躍在世界歌劇舞臺,參演國內外歌劇40余部,嘗試過不同作曲家的作品,扮演了各種各樣的角色。其中很多是世界各大劇院長演不衰的經典,例如羅西尼的《塞維利亞的理發師》、威爾第的《茶花女》、多尼采蒂的《愛之甘醇》等。

2010年,石倚潔在北京國際音樂節上參加了葉小綱原創歌劇《詠·別》的世界首演,他以劇中的男主角唐麟聲一角首次登上中國舞臺。自那以后,石倚潔的事業重心慢慢向國內轉移。
石倚潔總說自己是幸運的,成長路上總有貴人相助,也趕上了中國歌劇發展的好時代。“十幾年前,歐洲歌劇似乎經歷了‘最后的繁榮’。歐洲債務危機不可避免地對音樂和文化領域形成沖擊,政府撥款、民間資助明顯減少,演出市場逐漸萎縮,演員登臺機會驟減。與此同時,中國歌劇演出市場呈現欣欣向榮之勢,我在國內能得到的演出機會越來越多。”石倚潔還觀察到一個明顯的不同,即歐洲劇院里,觀眾席里坐的往往都是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在國內則基本都是年輕人。
這對于石倚潔來說既是鼓勵也是鞭策,他總是要求自己在舞臺上做到完美,把歌劇最精華的風格特色展現在觀眾面前。“歌劇太陽春白雪了,唱的又是外文。如果你沒有把最好的音樂、最好的表演展現在這些年輕觀眾面前的話,他可能看了一遍就不看了。”而石倚潔希望這些年輕觀眾能留下來,成為懂歌劇的觀眾,甚至成為歌劇“票友”,這對于歌劇發展很重要。
聲樂藝術是音樂與文學的結合,語言是聲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這個維度講,石倚潔是其中的佼佼者。“歌劇觀眾對于語言的要求很高,他們花了錢買票進劇院,如果演員唱得塑料味很重,會很直接地指出來。所以外籍歌劇演員尤其需要在語氣、語感上下功夫。”石倚潔說。
在歐洲學習時,石倚潔唱一句話,教授能打斷他 10 次。剛開始工作時,石倚潔也經歷過天天被人糾正的階段。不過,這些貌似苛刻的要求換來的是專業上的突飛猛進,有人評價說,你閉著眼睛聽他唱歌,根本聽不出他是“外國人”,無論是意大利語、德語或是法語。
等到一年后石倚潔會說意大利語了,唐古奇才告訴他:“第一次聽你在臺上唱歌時,意大利語那叫一個準,沒想到你一句意大利語都不會說。”
關于語言還有一個經典趣事,因為比賽時石倚潔演唱的意大利語字正腔圓,唐古奇覺得他一定會講意大利語,沒想到交流后發現原來石倚潔并不懂意大利語。等到一年后石倚潔會說意大利語了,唐古奇才告訴他:“第一次聽你在臺上唱歌時,意大利語那叫一個準,沒想到你一句意大利語都不會說。”
或許是工作習慣,石倚潔把觀察別人說話當做一種樂趣。比如他發現上海人說話位置偏淺一些,湖南人說話位置偏高一些,“每個地方的人說話習慣都是不一樣的”。
在國外生活多年,石倚潔反而愈加能體會到祖國文化的瑰麗燦爛,也愈加想將本民族的文化瑰寶帶到世界舞臺之上。
2016年,石倚潔在美國舊金山參演英文歌劇《紅樓夢》,飾演賈寶玉。歌劇《紅樓夢》將原著枝繁葉茂的故事情節精簡,以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三人間的故事為主線,同時穿插權力斗爭以展現大家族的成敗興衰。“雖然是在美國演出,但是寶玉如何塑造才能符合國人心中的那個形象,從形體表現到唱歌技法我都研究了很久。”石倚潔說。
好在從演出效果來看,歌劇《紅樓夢》打動了西方觀眾。而且,這部歌劇的創排也讓石倚潔對將具有中國文化背景的音樂作品推廣到海外有了一些心得與思考。
近年來,石倚潔還一直致力于中國藝術歌曲的海外傳播。他說,歌劇的體量始終較大,觀劇門檻也高,相比之下,一首藝術歌曲也很有可能為國外觀眾打開一扇了解中國文化藝術的大門。
藝術歌曲在西方國家起源較早,多取如歌德、席勒等著名詩人的詩句為歌詞,聲樂、詩歌、鋼琴緊密交織,結構精巧。在石倚潔看來,中國藝術歌曲從形式上同樣如此,不同的是蘊藏其中的美學精神。在中國藝術歌曲中,一首詩歌宛如一幅水墨畫,演唱者用歌聲將其中蘊含的意境表達出來,用旋律去呈現中國文化中干凈清透、婉轉柔情的審美意趣。
其實,中國藝術歌曲一直是石倚潔的一個夢,也是他靈魂深處的鄉愁。“我出生于川沙縣張江鄉,川沙縣有一位偉大的作曲家黃自先生,他寫了非常多好聽的中國藝術歌曲如《思鄉》《玫瑰三愿》《點絳唇·賦登樓》等。我從開始學聲樂起就一直想錄一個黃自先生的作品集,直到2021年,終于和陳薩老師合作錄制了第一張中國藝術歌曲的CD。發行的時候我特地找了國際化的廠牌,因為我想讓西方觀眾也聽聽我們的藝術歌曲是什么樣的,我覺得我們有責任去做這件事。”
在國外演出時,他會特意將中國藝術歌曲放入曲目單中,“俄羅斯歌唱家經常在演出中演唱拉赫瑪尼諾夫、柴可夫斯基,我們為什么不能放自己的歌呢?而且許多海外觀眾告訴我,他們非常喜歡中國藝術歌曲”。
石倚潔是一個高能量的人,他很擅長讓自己開心起來,而這需要極為細膩的感知力。或許也正是這樣,他身上保有了一份難得的少年感。
這種少年感還體現在他的工作上,石倚潔從不排斥跨界。他說過想演音樂劇,曾在音樂綜藝、大型文化節目上向大眾普及美聲唱法,今年還為電影《封神2》獻唱片尾曲《樂土》......如果有合適的機會,或許我們還能欣賞到石神的戲曲舞臺。
一個不設限的石倚潔,永遠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