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陜汽商務年會首次成為客戶的主場,除了經銷商,還有1000多名終端客戶參會。歷經五年的探索,陜汽高調對 外宣布,2015年服務型制造的轉型工作將做得更扎實、更直接。
2015年前后的商用車行業,拼產品、拼價格、拼銷量增長還是主旋律,最多也就是產品和服務兩手抓。而陜汽旗幟鮮明地提出服務型制造,給行業帶來了全新的思路。
其實,早在2008年,陜汽便在業界率先提出向服務型制造轉型,并于2009年開始實施。但具體該如何轉型,對于陜汽來說還是未知數。作為當時陜汽掌舵人,董事長方紅衛自然是這場轉型最重要的策劃者和推動者。
在10年前的商務年會上, 方紅衛提出“服務是藍海”的觀點。他認為,重卡企業與其在市場增量上拼得你死我活,還不如在巨大的市場存量上做更多的文章。至于該如何轉型,他作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對企業來講,服務型制造就像打太極,是一個由表及里的變化過程,是高境界的修煉,是形和神的結合。”
在方紅衛眼里,服務比制造還重要,是因為它不單是服務的問題,還能解決產品的問題。“當我們從客戶需求出發時, 就擺脫了引進、消化、吸收的長期逆向發展模式,真正開始走正向開發的道路, 這樣一來,我們對產品和技術的理解就更深刻。所以服務型制造解決的不單是服務的問題,對產品的提升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10年后的今天,車企早已不再把自己當成簡單的產品提供商,服務型企業、用戶型企業的概念開始深入人心。不僅是商用車,就連乘用車企業也開始把自己定位成出行服務提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