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以與上海市政府簽署純電動車項目投資協議、將ModelS交付給中國首批車主為標志性事件,特斯拉高調入華。
正當國內車企和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關注熱情被徹底點燃之時,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帶頭大哥比亞迪掌門人王傳福扔出一顆“炸彈”:“如果家庭消費一旦啟動,比亞迪分分鐘可以造出來‘特斯拉’。”
隨后,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作出回應:“我不認為比亞迪是我們的競爭對手,因為大家的定位不一樣。”
從創刊以來便高度關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汽車觀察》在多方調研采訪后,在2014年3月刊上刊發了近2萬字、題為《再來一次春天?》的深度文章,從政策、技術、市場、企業、行業等多個維度深度剖析特斯拉入華對中國汽車產業的影響,在行業內引發熱烈反響。
特斯拉在上海本地化生產之后一路突飛猛進,多年蟬聯細分市場冠軍,對國內車企起到了極大的激勵作用。你恨特斯拉也好,愛特斯拉也好,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近年來取得的驚世成就,離不開特斯拉的引領作用。就如當年本刊文中所言:“它證明了新能源汽車市場是切實存在的、可行的、具有盈利性的。特斯拉的成功對于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起到提振估值的作用。”
從另一個角度看,一個美國獨資企業甫一入華便享受到了國民待遇、拿到了政府的新能源補貼,也充分體現出中國汽車開放包容的全球化產業環境。
2023年第四季度,比亞迪純電動汽車銷量首次超過特斯拉;2025年,比亞迪一躍成為全球新能源年度銷量冠軍,狂飆進全球車企銷量前五,算是對當年的那場嘴炮有了一個滿意的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