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汽車芯片領域毫無征兆地卷入了一場驚濤駭浪。
當年3月19日,日本茨城縣,瑞薩電子的一座工廠突發大火。此次受災的是其300毫米直徑晶圓處理工廠,雖然只損毀了11臺設備,占公司半導體生產設備總數的2%,但要命的是,這座工廠里三分之二的芯片產品都是汽車芯片。
兩年疫情讓芯片供應本來就已經吃緊,而此次著火事件就像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全球汽車芯片供應迅速陷入恐慌。博世中國總裁陳玉東的魔幻經歷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那段時間,各大主機廠紛紛使出渾身解數,排隊“請喝酒”,只為從博世手中多爭取一些芯片資源。
《汽車觀察》捕捉到這一行業痛點,在2021年5月的《汽車芯問題》一文中指出:“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產業規模占全球市場30%以上,但自主汽車芯片產業規模僅占全球的4.5%,中國汽車芯片突圍之路并不簡單,供需問題或許只是整個汽車產業鏈中的冰山一角。”4年過去了,“缺芯”問題依舊是行業關注的熱點話題。
事實上,《汽車觀察》對汽車芯片領域的關注,早在十年前就已開啟,并持續至今。比如2015年1月《芯片之殤》、2021年7月《自主品牌的“芯”機會》、2023年1月《難解的“芯”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