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1月,受困于資金壓力,威馬汽車相繼傳出拖欠工資、經銷商退網、辦公室“人去樓空”、創始人已去海外等一系列負面消息。
與此同時,十多萬威馬車主正在遭遇另一場危機:保養沒有材料、維修電話打不通、車機系統無法使用、車企APP無法登錄、4S店關門大吉……
接到用戶投訴后,《汽車觀察》記者迅速奔赴一線,深入走訪北京合生匯、五方天雅、金港汽車公園及朝陽大悅城等核心商圈的威馬4S店,實地調查經銷商動態、車主維保現狀、威馬服務網絡情況。
其實,新勢力車企暴雷,威馬不是個案,前有拜騰、賽麟、博郡、游俠、前途、云度、奇點、雷丁、天際,后有合創、高合、極越等。在這些新勢力倒閉時,用戶普遍會面臨售后無門的狀況。這些響應國家號召的新能源車主該如何自處?誰來為用戶承擔兜底責任?
意識到這不僅是一個重要的行業問題,而且是一個社會問題,《汽車觀察》用封面故事的形式對此進行了深度報道。文中指出:“汽車是使用周期長、事關安全和環境的特殊商品,政府相關管理部門在審批企業資質、審批產品公告時,是否也應該制定相應的退出機制以確保車主的權益在全生命周期內都有保障?畢竟,僅僅寄希望于企業的良心或者自認倒霉都不是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