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我國汽車產品出口金額同比上漲73%,遠高于同期13.1% 的進口額度增幅。2005年中國汽車發展國際論壇上,商務部機電產品進出口司副司長張驥表示:“汽車產品已成為我國所有貿易產品里最具潛力的出口產品”。
20年前,中國轎車出口量同比上升10倍的同時,均價卻下降約七成,僅為5500美元左右。這種遠低于競爭對手的低價策略能持續嗎?能長期支撐中國汽車國際競爭力嗎?對此,《汽車觀察》在2005年11月的《交鋒》欄目中,刊載了評論文章《盲目拼價格會透支中國低成本資源》:“中國制造的產品成本低,根源在于勞動力、原材料和環境等資源的廉價。這看上去似乎是中國產品最大的國際競爭力,但隨著中國的發展,這一優勢正在減弱。”
后來,中國汽車年度出口量在2012年首次突破百萬輛大關后,連續多年下滑,直到2018 年才重回百萬輛水平。低價格并沒有換來出口的持續增長,反而是電動化和智能化的技術變革讓中國汽車出口迎來了量價齊升的喜人局面,不少車型在海外的售價遠遠高于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