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聚焦
2024年是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十周年。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是新時代文化建設和文藝事業繁榮發展的綱領性文獻,閃耀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真理光輝。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中國與世界發展大勢、中華文化和人類文明的高度,深刻闡明了新的時代條件下中國文藝的方向和道路,號召文藝戰線和廣大文藝工作者“不辜負時代召喚、不辜負人民期待,創造出更好更多的文藝精品,為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多維解讀
一、文藝是民族精神的火光,同時也是凝聚國民精神力量的燈塔
文藝在當代被注入全新的能量,綻放出巨大的活力,正在為這個闊步走向民族復興的偉大民族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動力與凝聚力,正在為世界重新描繪中華文化的絢爛圖景,正在為人類文明的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
二、文藝為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服務
文藝為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推進民族復興立傳,為新時代的奮斗者、建設者畫像。在一部部文藝作品中,廣大文藝工作者滿懷深情地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抒發了中華兒女熱烈的愛國主義情懷。樂舞、吟詠和歌唱,辭章和故事,圖像和影像,新時代的中國人從多姿多彩的文藝作品中分享共同的情感、共同的價值觀。
三、新時代文藝堅持來自人民、為了人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人民需要文藝,文藝更需要人民。作品只有真正走到人民中間,真正抵達讀者、觀眾和聽眾,文藝的功能和價值才能充分彰顯。在人民的共鳴、回應和參與中,一個時代的藝術可能性才會酣暢淋漓地盡情展示。從一滴水看出江河的奔涌,從奔涌的江河感受一滴水的心意,在具體生動的形象中反映時代的潮流和現實的總體結構,這是新時代文藝重要的思想和藝術經驗。
時評優選
歌以詠志 星漢燦爛(節選)
——寫在文藝工作座談會召開十周年之際
鐵 凝
堅持“兩個結合” 光大中華文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新時代文藝不斷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從燦爛的文明和悠久的文脈中開掘資源、汲取營養,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實現面向未來的創造。
這是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碰撞出閃亮火花、輝映新的美學風尚的十年。電影《長安三萬里》傳遞出沉淀在我們血脈中的詩的聲音,在舞蹈詩劇《只此青綠》中,一位現代故宮研究員與千年前的畫家王希孟心神相通,越劇《新龍門客棧》通過短視頻、線上直播等方式迎來年輕觀眾,舞蹈《唐宮夜宴》、舞劇《五星出東方》等一大批作品與觀眾雙向奔赴。在這些作品中,我們與悠久、深厚的傳統親切相認,但同時它們又是新的、現代的,涌動著這個時代的活力和夢想。這些被廣大觀眾稱為“國潮”的作品,就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也有力地詮釋了作為藝術實踐的創新的豐富含義。
杰出的作家必然是偉大經典的杰出讀者,優秀的藝術家必然對其所在的傳統有著精深的把握。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整理、傳承、學習已經成為新時代文藝的高度自覺,在傳統基礎上的創造為新時代文藝帶來了蓬勃活力。文學、影視、音樂、舞蹈、戲劇、美術、書法、雜技、曲藝、攝影、民間文藝,所有的藝術門類都展開著現代與傳統的熱烈對話,“民族風”“國潮風”引領潮流,蔚為大觀,一大批融貫古今的作品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和響應,中華美學精神在充滿時代感的律動中深入人心、深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
偉大的傳統教育、激勵、啟示著我們,讓我們找到屬于自己的新的方向和路徑。新時代的作家、藝術家正在成為永遠攜帶著故鄉的遠行者,背靠著深厚的傳統,面向星辰大海,創造的天地無限廣闊。從日益壯大、正在產生世界性影響的科幻文學,到電影《流浪地球》、電視劇《三體》,新時代文藝參與建構著人類的未來想象。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傳播媒介的更新,蘊藏在廣大人民群眾中的創造力噴薄涌流,文藝形態發生巨大變革,不斷催生新的類型,帶來文藝觀念和文藝實踐的深刻變化,網絡文學、網劇、短視頻等網絡文藝正在深度介入人們的日常經驗,數字化、集群化推動文藝形態加速融合,網絡作家、自媒體創作者、獨立制片人、獨立歌手演員等新興文藝群體和各種群眾性、生活性藝術活動正在成為新時代文藝重要的創造力量。
擔負起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光榮使命,新時代文藝要把中華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結合起來,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銳意探索,全力以赴滿足人民對于題材、內容、形式、手段、媒介的創新需求,向著人類最先進的方面注目,向著人類精神世界的最深處探尋,讓中華文脈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新征程中永葆青春中國的生機和活力。
(摘編自“求是網”)
實戰考場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文藝是另一種意義上的人學,致力于以審美的方式探索和挖掘生命的復雜性、神秘性、可能性,那些偉大的文藝作品無不在揭示人性秘密上作出了獨特貢獻。《紅樓夢》《史記》《靜靜的頓河》都是這樣。中國藝術中的生命精神尤為突出,齊白石作畫“為萬蟲寫形,為百鳥傳聲”,他說畫一個草蟲都愿它生機活潑。藝術就像一面鏡子,人在那里發現了多姿多彩的自己。人們在文藝創作和欣賞中,以真摯的情感賦予作品,寄托自己的向往和追求,作品從而具有了精神的生命。
上述這段話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