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膚不僅是人體第一道防線和抵御外界傷害的重要屏障,更是直觀反映內在健康的窗口。很多系統性疾病,如遺傳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內分泌疾病、免疫性疾病、腫瘤等,會在皮膚上留下印記。如果我們敏銳地捕捉和識別皮膚異常的信號,就可能更早地發現某些疾病。
皮肌炎是典型的以皮膚變化為信號、提示身體內部病變的疾病。皮肌炎是一種少見的免疫性疾病,以特征性的皮膚改變和肌肉受累為主要表現。早在20世紀40年代,皮肌炎和惡性腫瘤之間的聯系就被發現了。皮肌炎患者的惡性腫瘤風險顯著增高,而皮膚變化給患者早期篩查和發現腫瘤提供了良機。
58歲的張女士發現眼瞼上出現了紫紅色斑塊,同時伴有關節部位對稱性紅斑,后來她被確診為皮肌炎。在醫生的提示下,張女士通過檢查發現了早期卵巢癌。因發現及時,張女士手術預后良好。
皮肌炎的特征性表現有上眼瞼酒紅色眼影樣紅斑,指關節、肘膝關節對稱性鱗屑紅斑,還伴隨進行性肌無力,如抬臂困難、下蹲后站起吃力等癥狀。皮肌炎特性明顯,容易被發現,所以,患者確診后要立即啟動腫瘤篩查,包括胃腸鏡、胸部CT及婦科專項檢查等。
對于遺傳性疾病,某些特征性的皮膚改變也有重要的提示意義。比如,口唇表面出現多發的色素沉著斑,需要警惕PJ綜合征這種遺傳性疾病。這類疾病的患者會出現胃腸道多發息肉,可能增加胃腸道、乳腺、胰腺等部位的腫瘤風險。
對于某些感染性疾病,皮膚變化也可為其診斷提供關鍵線索。比如,有些患者反復出現下頜處皮膚潰瘍甚至流膿,這可能提示身體內部出現了牙源性感染或結核感染。
黑棘皮病——代謝紊亂的皮膚密碼
黑棘皮病常伴隨著糖尿病、肥胖、內分泌疾病等全身性疾病而出現。黑棘皮病患者的典型特征為皮膚皺褶部位,如頸部、腋窩、腹股溝的皮膚增厚伴色素沉著。少數黑棘皮病由惡性腫瘤引起,臨床上稱之為惡性黑棘皮病。這種類型的皮損往往更廣泛、更嚴重,且進展快,可見于非肥胖甚至消瘦的患者中。
惡性黑棘皮病常與胃腸道腫瘤相關。因此,年齡較大、體型正?;蛳莸幕颊呷绻蝗怀霈F皮膚皺褶處或身體廣泛分布有發黑、增厚的皮膚變化,就要及時就診。
老年斑突變——腫瘤來襲的無聲警報
老年斑的學名為脂溢性角化癥,是臨床上常見的皮膚變化。大多數老年斑屬于良性病變。如果短期內出現急性、暴發性老年斑,就需要警惕了,這可能是醫學上名為Leser-Trelat征的疾病。
Leser-Trelat征是通常出現于軀干,也可能發展至面部的短期突然發生的脂溢性角化癥。該皮膚疾病提示身體可能出現腫瘤,其中1/3的病例與胃癌和腸癌相關。
除了上述比較典型且關聯疾病較嚴重的“皮膚警報”,能夠反映系統疾病或與系統疾病有關的皮膚改變是多種多樣的。
皮膚顏色出現異常 皮膚蒼白可能提示貧血、甲狀腺功能減退等疾病。皮膚黃染是肝病的“警報”。全身皮膚色素沉著有可能是內分泌疾病、腫瘤等疾病患者的癥狀之一。
皮膚質地改變 小腿前側的皮膚增厚、發硬、水腫,要考慮脛前黏液性水腫,該病常提示甲狀腺功能亢進。小腿部位出現黃色萎縮性斑片,可能是與糖尿病有關的類脂質出現漸進性壞死。患者突發全身皮膚干燥脫屑,可能是缺乏維生素A,也可能是甲狀腺功能減退。局部皮膚出現頑固性脫屑,要警惕銀屑病合并關節炎或心血管疾病。
毛發和指甲改變 彌漫性脫發提示可能出現甲狀腺疾病和缺鐵性貧血。斑片狀脫發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紅斑狼瘡的癥狀之一。反甲多見于缺鐵性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等患者。
如果發現皮膚在短期內出現異常變化,大家既不要過度驚慌,也不能大意,可以到醫院皮膚科就診。盲目自行用藥可能延誤治療時機,甚至影響醫生對病情的判斷,而過度依賴網絡診斷,也可能引起病情誤判。
就診前準備清單。在就醫前做好準備,有助于提高診療效率,幫助醫生準確判斷。建議記錄皮膚異常出現的時間及變化的過程,必要時可以每周固定角度拍攝皮損的照片。如果同時有體重下降、疲勞感等系統癥狀,也一定要告知醫生。
診斷流程。就診后,醫生會根據病史、查體等信息進行綜合判斷,必要時會做相應的檢查來明確診斷,如皮膚鏡、真菌檢測、過敏原篩查等。如果初步判斷皮膚異常可能與系統疾病相關,還會做系統的化驗檢查,如血常規、生化、免疫指標、影像學檢查等。一旦通過進一步檢查明確有系統性疾病,皮膚科醫生可能聯合內分泌科、腫瘤科、風濕免疫科等多學科醫生進行診療、評估,確定診療方案。
每年通過皮膚病變早期發現惡性腫瘤的患者占比達7.3%。正如前文提到的張女士,通過讀懂“皮膚密碼”,為治療重大疾病贏得了寶貴的時機。普通人可每月進行一次皮膚自檢,發現異常及時就醫。平時注意防曬和保濕,放松心情。有糖尿病、高脂血癥等疾病的患者,要做好血糖、血脂的控制,減少糖尿病、高脂血癥等系統性疾病帶來的皮膚損害。
當皮膚出現以下5種變化時,請立即就醫。
1.不明原因色素沉著快速擴散。
2.對稱性紅斑伴肌無力。
3.潰瘍超過1個月未愈合。
4.短期內暴發性出現老年斑。
5.皮膚硬化伴吞咽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