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常有膝蓋疼痛的患者前來就診。甚至有一位女士被家屬用輪椅推到醫院,被醫生診斷為半月板損傷。醫生細問之下得知,這位女士為了減重,每天在家跟著視頻跳繩20分鐘,結果導致了半月板損傷。
在各類膝關節運動損傷中,半月板損傷是發病率最高的一種,半月板手術約占膝關節運動損傷手術的一半以上。數據統計顯示,每10000人中有6~7人會發生半月板損傷。
膝蓋是連接大腿骨和小腿骨的地方,在兩部分骨頭的連接處,墊著兩片半月形的纖維軟骨板,這就是半月板。半月板分為內側半月板和外側半月板。從外形上看,半月板周圍厚、中心薄、上凹下平。半月板周圍部分與膝蓋上下骨頭銜接的地方比較厚,血供比較多,受傷后容易恢復,但它的中央部分較薄,相對來說,血供較少,撕裂后就很難愈合了。
穩定作用
大腿骨和小腿骨的形狀并不是完全契合的,半月板這塊墊子把大腿骨和小腿骨之間多余的縫隙填滿了。同時,半月板能在膝關節彎曲、伸直的過程中隨著脛骨一起運動,起到穩定作用。
緩沖作用
如果膝蓋里面沒有半月板,大腿骨和小腿骨直接接觸,那就不管是走路、跳躍、跑步,我們的關節、軟骨等都會承受很大的壓力,非常容易磨損和受傷。有了半月板這塊墊子,就能很好地緩沖壓力。
潤滑作用
半月板能分泌潤滑液,提供很好的營養和潤滑作用,有助于減少膝關節運動時的摩擦,相當于隨時隨地給內部膝蓋“做SPA”。

半月板如此重要,但它始終被夾在兩塊骨頭中間摩擦,所以它真是個“消耗品”。不管是走路、跑步、跳躍……只要需要做動作,就會對半月板產生磨損和消耗。它在幫助骨頭減少摩擦、緩沖壓力的時候,是以自身的磨損為代價的。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加,我們的半月板也會隨之老化。
有人不免擔心:“既然如此,半月板早晚都會被消耗殆盡啊!”從理論上講,半月板確實會被消耗殆盡。但大家也不用太擔心,只要正常使用半月板,在正常磨損和老化的情況下,半月板是可以陪我們到老的。
導致半月板損傷的主要因素,是不合理使用,或者一些突發情況,特別是過于劇烈的運動或錯誤的運動方式,會使半月板承受突如其來的力量。此時,半月板有可能瞬間撕裂或斷裂,讓患者產生急性損傷和疼痛。
這種突如其來的力量必須滿足四個因素:膝半屈、內收或外展、重力擠壓和旋轉力量。具體到運動中,只有膝關節彎曲,同側腳固定不動,同時通過旋轉膝關節來改變方向,這四個因素才能同時被滿足,結果就是導致急性半月板損傷。
這個傷害性極大的動作,存在于多種運動中,比如足球、籃球、羽毛球、滑雪、跆拳道等。當足球運動員射門時,籃球運動員攻防快速改變方向時,膝蓋都在迅速且頻繁變換方向。此時的半月板就是“矛盾”的,它不知道自己到底該往哪個方向去、該承接哪塊骨頭的力量,最終就會產生損傷。
其實,有些運動本來是不會損傷半月板的,但因為我們盲目鍛煉,結果導致了半月板破裂。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很多人都愛做的運動——跳繩。
如何在跳繩運動中保護好半月板?首先,動作要標準。跳繩時,膝蓋微微彎曲,起到緩沖作用。其次,要避免跳躍過高或用力過猛。再次,落地動作要注意。當跳繩者落地時雙腿僵直,沒有利用膝蓋的彎曲來緩沖沖擊力時,半月板損傷的發生風險就會顯著增加。中老年人的半月板因老化而彈性降低,同時變脆、變薄,更容易發生損傷。所以,中老年人在跳繩時,如果感到膝關節不適或疼痛,就要及時停止運動,并就醫檢查。
半月板損傷分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就是半月板剛剛破裂,慢性期就是半月板破裂有幾天了。急性期和慢性期患者的表現是有些區別的。
急性期癥狀
膝蓋疼痛,伸不直。有的患者甚至痛得走路都很困難。膝蓋還可能伴有腫脹積液和內部出血。
慢性期癥狀
1.痛
患者進入慢性階段后,關節功能恢復,腫脹基本消失,但膝蓋還是會痛,尤其是膝蓋兩側。
2.有彈響
活動時,患者能聽到膝蓋里有彈響,一動就發出“咔咔”的聲音。
3.關節交鎖
膝蓋活動時發出“咔咔”彈響,關節不能伸直,如果忍痛擺動小腿,還能聽到“咔嗒”聲,之后,關節又可以伸直了。這就是關節交鎖,就像膝蓋突然被卡住,甩兩下又解鎖了一樣。

輕微的半月板損傷,可能不會引起明顯的疼痛或腫脹,患者只有輕微的不適感,也有人在關節運動時會聽到彈響,或有關節鎖定感。
到底如何判斷有沒有半月板損傷呢?如果最近總感覺膝蓋不舒服,可以先通過以下方法自測半月板有沒有損傷。
看:膝蓋有無腫脹。
摸:按壓膝蓋,尤其是感受膝蓋兩側是否疼痛。
動:坐著做屈伸膝關節的動作,看膝關節活動是否平滑、順利,注意對雙側膝關節進行比較,進一步可嘗試是否能夠進行深蹲的動作。
如果這三個動作都不能正常完成,就需要盡快到醫院就診,按照醫生的建議做進一步的檢查。需要注意的是,這一自測方法并不能完全確診半月板損傷,只能作為初步判斷的依據。通常情況下,醫生會通過膝關節磁共振成像檢查等來明確診斷。